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学习新常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常识,一定会累,所以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1.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一
1、功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遭到力有哪些用途,假如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大家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play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1)恒力的功:依据公式W=Fscosplay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play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每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肯定随着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功和冲量的比较
(1)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成效,冲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成效。
(2)功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冲量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计算冲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三个原因决定。冲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时间两个原因决定。力用途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力的冲量不为零,但力对物体做的功可能为零。
4、一对用途力和反用途力做功的特征
(1)一对用途力和反用途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会为零。
(2)一对互为用途反用途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二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地方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地方指向末地方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地方到末地方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通常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一样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可以用来描述地方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可以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地方。譬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大家就说不出终了地方在什么地方。
3.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三
1、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原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2、影响物质溶解的原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使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四
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
置换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化合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分解反应
4HNO3=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MnCl2+Cl2↑+2H2O
Cu+4HNO3=Cu2+2NO2↑+2H2O
3Cu+8HNO3=3Cu2+2NO↑+4H2O
Cu+2H2SO4=CuSO4+SO2↑+2H2O
自己氧化还原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2+2Cl2=CaCl2+Ca2+2H2O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5.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五
细胞器
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合,被喻为"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体为椭球形,电镜下察看,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增加。在线粒体内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些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用途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器,被叫做"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其间充满了基质。这类囊状结构被叫做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核糖体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去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以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合,被叫做"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可以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XX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用途,可以使细胞维持肯定的形状,维持膨胀状况。
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每一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XX有关。
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备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6.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六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
3、缺少必需元素可能致使疾病。如:克山病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些。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非常大。
7.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七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水平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方、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方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种类:
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遭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8.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八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各地相等15°/小时,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日前点快,远日点慢,平均1°/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区域明显。夏天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天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9.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九
古时候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进步。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去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0.高中一年级必学一要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十
消费及其种类
1、影响消费的原因有不少,其中主如果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原因有产品的性能、水平、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法、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目、经济进步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首要条件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进步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只取决于目前的收入,而且受将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变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大家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大家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种类:
①按商品种类分,可分为有形产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买卖方法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出租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存活资料消费、进步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大家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伴随经济的进步、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消费结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