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点击数:517 | 发布时间:2024-11-25 | 来源:www.chatmq.com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筹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规范。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1、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依托海洋:坐落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规范: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含周围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点。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依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打造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打造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用途: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打造十个区域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用途:这次改革基本铲除去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步到顶峰,被叫做雅典民主的“黄金年代”。

    ②内容:所有成年男士公民可以担任几乎所有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士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要紧案件,监督公职职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只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用途:推进雅典民主政治进步到顶峰,被叫做“黄金年代”。

    3、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规范奠定了刚开始的基础。

    在海量文化范围都获得了辉煌收获,产生了很多文化巨匠。民主环境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范围获得了辉煌收获。

    2.局限性

    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士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不过“成年男士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规范。

    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XX,成为XX、XX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后没办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飞速进步。

    2.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时间:14、15世纪

    地址: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进步历程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一定人、重视人性,需要把人、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用途:在大家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进步中,起了重大的历史用途。

    3.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1、西汉

    七国之乱

    1、缘由:

    ①历史缘由: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②直接缘由: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倡导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同意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大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手段:

    ①建中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渐渐成为实行机构“外朝”。)

    ②设刺史

    ③推恩令

    3、用途:

    ①积极:巩固、进步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4.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1.中国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步而业而来的,农业的始祖是神农氏。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国内世界上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国家之一。

    3.五谷是稻、黍、稷、麦、豆;六畜是猪、马、牛、羊、鸡、狗。

    4.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学会了冶铁技术,大大提升了当时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渐渐占主导地位。

    5.牛耕开始于春秋后期,铁犁的应用开始于牛耕,西汉时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6.唐代开始出现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7.中国古时候的灌溉工具是翻车、筒车、其中翻车的改进者是马钧。起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坎儿井是西域的水利灌溉工程。

    8.中国古时候的水利工程有些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治理黄河的工程师是王景。

    9.井田制开始于商代,鼎盛于西周,崩溃于春秋,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10.春秋各诸侯国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提升国力。的改革有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类改革的实质是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11.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方位的一定,至此,土地私有制完全取代井田制。取代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力的进步。

    12.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渠道是:土地兼并。

    13.宋代因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到明清时,因产品货币经济的兴盛,土地私有制进一步进步。

    14.土地兼并严重干扰了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15.汉代农庄的劳动者与庄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人身倚赖关系。汉代出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说明出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5.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1、苏联改革缘由

    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妨碍了生产力的进步

    2、主要改革活动

    1、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政治改革:主如果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第一从农业开始:加强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

    结果及缘由

    效果甚微,由于:没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的功过没作实事求是的剖析,导致了大家的思想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

    政治方面:强调加大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加大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改革的结果及其缘由

    改革的结果,前期获得一些成就,但最后失败。

    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

    一同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失败的一同缘由:缺少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国情认识不清;没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第一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事实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用途。

    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第一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用途的条文。同年苏共“二xx大”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乎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舍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样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等等。

    影响: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代理共和国一同签署了打造“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事实上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的职务,苏联历史结束。

    2、缘由:

    直接缘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历史缘由: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病——根本缘由

    外部缘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3、教训:

    必须要抓好执政党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要从国情出发;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6.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要点

    1、古时候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时候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法的演变

    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区域已经使用牛耕技术。到了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目大大超越前代。东汉时,在某些地方一牛挽犁已经取代了耦犁。

    2、古时候中国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时候水利工程的典范。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到今天还时尚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区域。

    3、中国古时候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法,是古时候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古时候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收获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的道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唐代中期将来,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东汉初,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收获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相当。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排名前列。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一时。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窑闻名天下。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中国人事人才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