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点击数:468 | 发布时间:2024-12-01 | 来源:www.fufuniu.com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高中化学学科要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去认真听课,积极考虑外,也要记得做好整理。

    1.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一


    1、原子半径

    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伴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元素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伴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2.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二


    乙醇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怎么样检验乙醇中是不是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怎么样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

    3、化学性质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CH3CH2OH

    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三


    1、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原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2、影响物质溶解的原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使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四


    乙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

    3、乙酸的要紧化学性质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备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借助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

    2CH3COOH+CaCO3=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5.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五


    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3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2

    多元碱:Fe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6.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办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氧化物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种类: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一般是电极本身消耗,水平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随着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7.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七


    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别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备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很多热,生成硫酸。

    7.久置_显黄色是由于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业浓盐酸显黄色是由于含有Fe3+。保存_办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浓_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滴入稀_现象是溶液只变红。

    8.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八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率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材料。

    3、但凡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备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讲解碱溶液不可以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讲解雕刻玻璃是什么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

    7、晶体硅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9.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九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备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减少→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备氧化性。

    3、容易见到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容易见到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了解“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10.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学二要点汇总 篇十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渠道

    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CB误差剖析法

    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同)

    ②偏大偏小看公式:CB=mB/V

    4、稀释或浓缩定律

    C浓BV浓体=C稀BV稀体

    5、CB、ω、S之间换算式:

    CB=(1000ρω)/M;ω=S/(100+S)

    6、CB配制一般操作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