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导师的途径及方法

点击数:962 | 发布时间:2025-05-06 | 来源:www.pzlvip.com

    2017考研奋进群:517560474

    1、经过网络知道考试报名院校专业设置与导师基本状况。

    绝大部分考试报名外校的考生因为主客观条件,对所考试报名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导师缺少必要的认知,不知道学校某学科的基本设置与学术力量,不了解导师研究范围与主要成就。因此,虽然一些考生也被录取了,但对以后学习会带来肯定负面的影响。其实,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很容易解决。如今互联网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经过互联网查找并知道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状况。比如,到所考试报名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目,知道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状况。若对某位导师感兴趣,还可经过“百度”进行搜索,可能会得到更多资讯。

    其实,作为导师,也期望考生能对我们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知道,如此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招硕士与招博士不同。大部分导师招收博士生,会将考生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选择,事先经过各种途径对应考学生进行知道,甚至还需要考生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寄来阅读,以便确认其有无培养前途。而招收硕士生状况则大不相同,若非本校考生,导师没办法了解到底有多少学生考试报名、无从确切知道考试报名者的基本状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营销推广”自己。

    绝大部分导师十分想在招考试前知道考生,以确认考生有无培养前途。但,因为他们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很多的联系交流,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手段。这样,师生双方没办法进行有效地交流,致使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考试报名的状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料之外的困难。因此,考试报名前与导师进行有效交流非常有必要。

    2、联系导师应该注意方法、办法

    考生虽然确实有必要与导师联系,但必须要注意方法。比如,一些求学心切的学生会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倘若有若干位如此的同学与一位导师联系,那样就会干扰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比较适当的联系方法是通信。学生可在信中介绍我们的基本状况,如名字、年龄、性别、毕业学校、本科所学过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题目与要素、过去阅读过的主要书本等。若导师感兴趣,便会与你联系,一旦该考生进入到复试阶段,成功率会高中一年级些。比如,去年某高校就有一位导师,在与调剂考生进行联系时,发现该生大学毕业论文与我们的研究课题完全一致,立刻需要该生把毕业论文寄来,阅读后十分认可,最后的结局是双方都期望得到的结果。

    一些考生经过种种渠道得知导师的联系方法,便会挖空心思知道某些信息。作为导师来讲能理解考生迫切的求学心情,但决不可以容忍过分的需要。比如,一些初试合格的学生,会经过电话、邮件、乃至导师的同事、熟人来认识复试的内容、复试导师的组成等等。绝大部分导师对此是反感的,由于这不利于知道考生的正确状况、不利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招生工作。据悉,大多数导师不但不会泄漏复试内容,反而对这类考生会有一些抵触反感情绪。还有一些考生反复询问复试的方法、复试的项目、复试参考用书等,其实这类内容在招生简章上都十分了解地刊登着,考生自己不查,反而需要导师来解答或告知。这对考生是十分不利的,由于你一个人都不会查阅有关公开的、十分容易查阅到的资料,以后怎么样去查找更为难找的资料呢?这种学生的能力总是会遭到导师的怀疑。我对这种学生的回答一般是:自己去查招生简章!在我看来,到了复试阶段,考生最好不要与导师联系,凭我们的真实本事来角逐最好。

    也有个别考生还会打听该专业毕业后探寻工作的状况。自然,探寻工作确实是考生的“头等大事”,但作为导师来讲,更重视考生对学术的追求,由于他们是常识传授者而非工作介绍者,假如读研就是为了留在大城市、为了探寻工作,那样你不必来参加考试,你干脆直接去找个工作得了。

    综上所述,考生在与导师联系时必须要注意方法、办法,以免弄巧成拙!

    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中公考研2017年考研考试成绩查询专题,准时知道各院校2017考研考试成绩查询信息。该专题会针对每个省份院校考试成绩查询时间进行准时公布,并且提供历年考研国家线、34所复试分数线、2017考研复试指导等有关内容,欢迎各位考生知道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伙推出2017考研复试辅导课程,为大伙的考研梦想帮助!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