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地球物理学》考试概要
1、适用专业
地球物理学
2、试题结构
内容比率
重磁部分 约 40%
空间物理及大地测量部分 约 30%
地震部分 约 30%
题型比率
解释说明题 约 30%
解答卷 约 70%
3、考试概要
重磁
考试内容
1、地球重力场与地球圈层结构:重力概念和基本定义、重力位概念和基本定义,地球内部和外部重力场,地球正常重力,地球重力场特点与地球圈层结构关系。
2、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大地水准面概念和基本定义,大地水准面形状,大地水准面高度计算。
3、重力异常与地球岩石圈: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定义,重力异常计算办法和过程,地球岩石密度特点,陆地和海洋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地球板块运动与重力异常关系。
4、重力测量与数据处置:绝对重力测量,相对重力测量,重力梯度测量,时变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等测量原理和办法,测量数据的观测与获得过程,重力场和重力异常数据处置中的数学和物理原理。
5、重力异常模拟与讲解:重力异常正演原理,重力异常反演原理,点水平、球体、水平圆柱体、板状体等物理模型构建和相应的正演表达式,重力异常讲解办法,重力异常处置过程。
考试内容
1、磁场与物质磁性等有关物理定义。
2、地球磁场的构成、分类及其物理起源与时空特点。
4、岩石磁性。
5、地壳或岩石圈磁异常的计算办法、正演和反演办法和技术。
6、地磁场建模的基本定义、意义、办法分类与原理及其计算办法与技术。
7、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测量办法与技术、数据处置办法与技术。
8、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的入门知识。
9、地磁场的应用范围,也包含地壳磁异常的讲解应用。
报考条件
学会重、磁场概念、物理原理与基本定义,熟知重、磁场观测办法,与重、磁异常各项改正原理与资料处置办法,结合地球科学问题进行重磁异常讲解。
空间物理及大地测量
考试内容
1、GNSS 的观测信号,误差来源,在固体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近况
2、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原理及其地学应用
3、地震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与办法
4、大方层结构、电离层的特质、电离层异常现象、太阳扰动的电离层效应等问题。
报考条件
1、知道 GNSS 信号结构,GNSS 定位办法的原理及误差来源
2、知道不同大地测量技术在地壳变形观测中的应用优势及限制
3、知道地震周期理论,地震周期过程的地表变形响应特点,及其大地测量观测研究办法
4、知道电离层各种效应的机制、带电粒子运动模式及空间天气的基本定义。
地震
考试内容
1、地震学的基本理论,包含应力应变,连续介质应变和位移的几何方程,线弹性体本构关系,平衡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2、地震波的传播。包含简单波动方程的求解。平面波在分界面处的反射和透射特点及反射、透射系数。
3、面波的形成与传播。包含瑞雷面波和勒夫面波形成的机制及其特征,面波频散特点,群速度和相速度的关系与群、相速度的测量。
4、地球自由振荡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5、几何地震学基本理论。包含几何地震学成立的条件,地震近震、远震震相的名字及射线路径,传播遵循的 Snell 定律,近震时距关系,远震在不同速度结构中的传播特点,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及地震学所给出的证据。
6、地球内部各向异性,衰减及非弹性特点。
7、地震震源理论。包含断层学说,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表述和图示办法,矩张量、有限破裂及其地震震级等震源参数。
8、地震学观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报考条件
1、知道地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学会地震学的基本理论。
2、学会一维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求解,理解 P 波、S 波波动方程的离别,依据方程可以证明 P 波和 S 波传播的特点,学会依据地震 P 波、S 波信息进行地震定位的办法。
3、学会平面波在分界面处反射、透射特点及系数,并灵活应用于实质的问题中。
4、理解面波形成机制,学会群、相速度的关系及其测量。
5、学会几何地震学震相名字、路径,近震时距关系。
6、知道地球自由振荡,各向异性及非弹性特点。
7、学会地震的震源机制的表述,会依据震源机制结果画出立体投影图;学会矩张量及其与震源机制解的关系,有限破裂特点及其地震震级等震源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