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514068096
现在考研备考渐渐进入关键时刻,在高校的教室里随处可见筹备2017年考研的学生。考研原本应该是继续做学问的代名词,不过,近年来的“考研热”中也掀起了一股“歪风邪气”,围绕考研显出种种“怪象”,更有人惊呼考研快成了“第二次高考考试”。
“怪象”1、整班去考研
考研并不新鲜,可是近年来在某些专业中居然出现了全班考研的现象。某高校数学专业的小雪同学告诉记者:“大家的专业主要学习基础数学,假如本科毕业去找工作,事实上非常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找与专业不有关的工作大家又没突出的优势。所以,考研成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据悉,这也就是不少像语言、数学等偏重基础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整班考试报名研究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某高校网站上看到有一个名为“说说你的考研动机”的帖子。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选择“为了找个好工作”和“暂时逃避就业重压”的学生约占全体参与人数的50%。有个网名为“ylff”网友发帖说:“当我看到大家院03届的师兄师姐的统计数字:2人就业;33人待业;别的人读研,我就了解考研势在必行!”
“怪象”2、考研是为了父母
北师大的网友“jenchen053”发帖说:“考研究生是由于不想辜负父亲一生中对女儿的"最后一个期望"。后来我考上研了发现我爸对我有不少个"最后的期望"。”无独有偶,有不少学生考研为的是圆父母的梦想,给父母一个交代。
小雪告诉记者:“节日,父母都会在一块讨论哪个家的孩子考上什么学校的研究生了,哪个的孩子研究生毕业找到好工作了,哪个的孩子顺利考上博士了……之后,我妈就会有意无意地提醒我考研的必要性。”
在某高校网站上看到网友小猫发帖说:“我妈了解我没考上研后比我一个人还伤心,而且斩钉截铁地公告我明年必须要考上。”据悉,在很多考研学生的背后都充满着父母的期待和督促。
“怪象”3、“裸考”上阵,只想试试看看
在茫茫的考研大军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虽然报名参考,却不买任何复习提纲,不认真复习,不参加考研辅导班,如此的学生被叫做“裸考”族。
首师大研二的学生小可就告诉记者考场上的一个有趣现象:“30人的考场,考完第一场,考场少3个人……考完最后一场时,考场只剩下20个人。弃考的10个人,多数就是"裸考"族,发现运势不好,没碰上自己会的题就快点奔赴招聘会。”
据悉,“裸考”族对待考研的态度就像是买彩票,假如考上了,那即使是运势好;假如没考上,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心态非常平和。小雪告诉记者:“其实班里想要"裸考"的同学并不在少数,考研就是进考场试试看,靠着平常常识的积累,考上了就继续读研,考不上也无所谓,终归是给自己一次机会。”
“怪象”4、执意“再战”,不惜舍弃已得到的录取机会
小葛同学目前天天都在和大三的学弟、学妹们一块复习考研,然而,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接到某高校的研究生录取公告书。小葛同学对记者说:“这次自己在英语考试中发挥得有的不尽人意,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但我非常有信心,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复习要点英语,巩固专业常识,争取明年以优秀的分数考上理想的学校。”
近几年,像小葛同学如此已经得到录取公告书却舍弃到学校报到的学生并不少。有关信息显示:2010年,某财经政法大学公布在本年度录取的研究生中有38名准研究生弃学;同年,某地质大学录取的1700余名研究生新生中,有29名新生将来报到。
2011年,东北某大学有22名准研究生弃学,而其中弃学缘由除去找到了好的工作、无力支付学费等,再有就是对学校或者专业不中意,筹备“再战”。
“怪象”5、大一动手,冲刺四年只为靠研
本以为考研的主力军是在校的准大四学生,但记者在探访各家考研辅导机构时却发现:市场上还有针对高中三年级及非北大清华的大一大二低年级在校学生的考研辅导项目。记者看到,这个项目分为大二寒假前、大三寒假前、考研初试前和考研初试后前四个阶段,贯穿了学生整个大学四年,意味着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都将投入到研究生的备考冲刺之中。当记者将这个计划对几个在校大学生转述了将来,他们都表示出了惊讶:“大一就开始上考研辅导班?”北京一位马上升入大四也在为考研做初步筹备的时同学如是说:“这代价也太大了点,难道上大学就为了考研?更何况这个计划一定要耗不少钱啊,浪费钱浪费青春的事儿,我一定是不干。”
每个历程过考研备考并最后踏入考场的人都会了解坚持这两个字背后的意思,焦虑、紧张、恐惧、压抑,这类负面的情绪都会在你结束考试走出考场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要相信天道酬勤,你的努力肯定不会白费!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个科目要素进行深入的指导剖析,欢迎各位考生知道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伙推出考研直播课堂,不出门就能边听课边学习,为大伙的考研梦想帮助!
推荐阅读:
2017考研复习七大需要注意的地方
2017考研辅导班:依据自己状况考试报名
2017考研:参考书按哪三类型别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