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全国各省复工及开学都受做出延期安排。日前教育部做出关于加大“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建议。中公考研记者整理有关资讯,关注一下~
教育部关于加大“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建议
教科技〔20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策略部署,围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的建议》《关于新年代推进普高育人方法改革的指导建议》《关于全方位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建议》及《关于加大和改进新年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建议》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法和教研模式等要紧任务,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进步,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水平的现实需要,在各地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加大“专递课堂”“名 师课堂”和“名校互联网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1、总体需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主席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步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进课堂革命,革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法转变,支撑构建“网络+教育”新生态,进步愈加公平更有水平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应用模式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使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借助网络根据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进步。
“名 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进步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互联网研修一同体等方法,发挥名 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出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高,使名 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进步。
“名校互联网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教育水平差距的迫切需要,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互联网学校、互联网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区或国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进步和优质教育的需要。
(三)总体目的
到2022年,全方位达成“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正常的状态按需应用,打造完善借助信息化方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常见提高,地区、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进达成教育优质均衡进步。
2、主要任务
(一)加大统筹规划和落地推行,推进应用普及
各省级教育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省级统筹规划、地区整体推进、学校按需用的原则,拟定分级分层、相互协调的“三个课堂”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三个课堂”推行。各市县教育部门要依据地区教育进步水平,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拟定“三个课堂”应用推行策略,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三个课堂”正常的状态应用。各学校要结合实质,强化课堂主阵地用途,加大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并向全方位育人拓展,拟定“三个课堂”正常的状态应用的推行细节,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鼓励特点进步,不同地区和学校要因地制宜、革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地区内、地区间“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
(二)完善运行机制和考核勉励,激起应用活力
完善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纳入平时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明确不同应用模式下输出端与接收端的工作需要和操作流程;科学确定输出端的辐射范围,合理控制接收端的数目;加大输出端和接收端的线下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鼓励组建实体机构以“联校网教”的方法集中拓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健全考核勉励机制,统筹优化当地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合倾斜。打造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益机构、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革新建设运维机制,鼓励使用购买服务的方法打造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体系。
(三)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
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工程2.0,发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示范引领用途,加大“种子”教师和培训者拓展“三个课堂”有关培训的能力,加大国培、省培、市县培训项目有效衔接,拓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讲课、互联网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采取整校推进方法,加大对校长、管理职员和骨干教师的业务人员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升“三个课堂”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中小学校出色教师、省市县教研团队、高校学科教学专 家等多方联动的“三个课堂”应用能力研训队伍。组建互联网研修一同体,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实质问题为导向,以新兴技术为支撑,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校本研修。通过拓展教学比赛、出版案例集、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示活动等方法,推广“三个课堂”应用的先进经验。
(四)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改变应用条件
统筹多方资源,全力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弱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技术策略,使用性能适切且本钱打折的信息化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符适用眼卫生需要的学习环境和设施。鼓励充分借助现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通教室,防止重复建设,提升设施的用法效益。充分发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三个课堂”的基础支撑用途,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力,广泛拓展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观摩式等多元化应用。加大“三个课堂”与互联网学习空间应用的融合,依托互联网学习空间拓展资源共享、教学支持、学习交互、学情剖析和决策评估等服务。综合借助AI、云计算、云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增强“三个课堂”的自动化、共享性、互动性。
(五)拓展水平监测和成效评估,提高应用效能
加大对“三个课堂”的统筹管理,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水平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三个课堂”教学水平。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用互联网巡课、教学实录等方法,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剖析,达成对“三个课堂”应用成效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 准教学。打造“三个课堂”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规范,准时学会和通报工作进展与应用效果。结合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进步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构建“三个课堂”应用水平监测与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拟定评估方法,按期拓展评测并发布评估报告,促进水平监测与成效评估的正常的状态、实时化、数据化,提高“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成效和效益。
3、保障手段
(一)组织保障
各级教育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教育部负责拟定“三个课堂”应用的宏观政策和标准规范,加大工作指导。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明确统筹“三个课堂”应用的职能部门,拓展多部门协同联动,颁布有关配套政策,组织拟定推行和考核方法,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好的进步条件。各市县和学校是应用主体,负责对“三个课堂”运行环境和应用服务等进行维护管理,保障“三个课堂”稳定运行、迭代升级和有效用。教研、师训、电教、信息、装备等有关业务部门应从教研指导、教师培训、技术支撑、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保障“三个课堂”的正常的状态应用。
(二)经费保障
中央财政在有关项目中加强对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区域拓展“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引导地方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区域“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费投入,拟定“三个课堂”输出端学校和教师勉励政策,为设施采购、购买服务、资源配置、教师培训、教学应用、考核勉励等提供经费支持,保证经费的合理用。统筹考虑“三个课堂”建设经费、运维经费、应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升经费用效益。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有哪些用途,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三个课堂”建设,提供优质的运维和支持服务。
(三)安全保障
根据《中国互联网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与文件需要,落实互联网安全等级保护规范、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通报规范和个人用户信息保护规范,探索打造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对处置机制。依据“哪个主管哪个负责、哪个运维哪个负责、哪个用哪个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互联网安全责任。各级教育部门应需要“三个课堂”有关服务提供方,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按期排查互联网安全隐患。加大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有关职员的互联网安全教育,提升互联网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教育部
2020年3月3日
原标题:教育部关于加大"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建议
文章来源: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以上是中公考研记者收拾的“教育部关于加大“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建议”文章,期望各位考生在这段特殊时期不要松懈,在家积极做好筹备!相信每个冬季都会过去,每个春季也都不会缺席~更多考研动态有关内容尽在中公考研动态频道~
有关阅读:
2020中国科技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推迟
教育部:大学开学时间可能要继续往后延
多所高校发布调剂差额需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