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以下是中公考研为大伙筹备的“2018考研择校一定要看的4条铁律”的有关内容,以供考生参考。
不要让目前的学校决定你考研的选择
不少同学在择校时非常犹豫,可能是由于自己目前的学校不好,因此在考研择校时不敢去追求理想的学校,这大可不必。
你的本科学校怎么样,是由你的高考考试成绩决定的,第一,它带有肯定的偶然性,"一考定终生"自然也就不可以100%判定一个人的水平和实力第二,即便你真的是学习基础不太好,那样目前抓紧时间确定下目的,好好努力,充分筹备,正常发挥,也未必就不可以鲤鱼跳龙门。任何时候学习和努力都不晚,只看你有没决心和梦想、想不想改变自己和命。
另外不能否认,211、985学校的本科生,从整体上看综合实力相对而言的确要高中一年级些,但其实大学是如何过的大伙心理都了解,你的学校非常不错不代表你大学四年就肯定学到了比其他人多的东西。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士别3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士别四年。
学校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和环境,真的的卓越不是凭着学校而生,而是凭着你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所以,既不要由于本科学校非常不错就妄自尊大、自命不凡,也不要由于本科学校非常差就妄自菲薄、看轻自己。
守旧自轻固然不对,好高骛远也不可取。好的学校未必比较适合你,比较适合你的学校才是好的。适合带有挑战性而又是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目的可能才是理想的选择。对自己必须要有信心。
以专业定学校,或以学校定专业
有不少人说研究生择校要看专业,专业好的话学校差点也无所谓,这种想法有肯定道理,毕竟专业实力即便不是决定也至少是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了你在研究生期间能学到什么,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能叫你在本专业的研究和学习上精益求精,从而提升你的专业造诣,但也会因此导致视线的局限。
专业虽然差一点但综合实力强的学校,可以叫你接触到更多的圈子和朋友,对综合学养的提高帮助更大,但在专业上面需要你一个人下更多功夫。而且,无论你学什么,以后终究都是要走向就业市场,而市场不只会看你学什么,也会看你的文凭。毕竟在没深入知道你之前,文凭是市场知道你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到底是以专业实力选择学校,还是以综合实力选择学校,记者我认为主要看你一个人的志趣,结合你一个人的实力,可以尽可能获得平衡的选择是最佳的。
意向院校意向专业的考试困难程度
近期,有数不清的学生问我某某学校难不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标准答案。有人会感觉非常难,自然也有人会感觉简单,甚至有人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此,但却仅凭主观臆断在无意中混淆了你的认知。
因此,与其问其他人这所学校难考吗?不如多问问自己:我目前的实力怎么样?我通过一年的努力可以达到哪种水平、获得哪种进步?我有没让自己不断进步和健全的决心和毅力?
无人比你更知道我们的状况,因此无人比你更能准确地对你说自己,这所学校对你来讲难还是不难。建议大伙多去找找信息,如意向院校的历年的报录比、拟定考试参考书、历年、出题风格等。当然,其他人的建议也有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一面,但在决定生活选择如此的大问题上,自己是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地域不同需要考虑
你将来选择的大学或者研招单位,不单单是这所大学和这个研招单位对你的教育,而且是这所大学或者这个研招单位所在城市的综合资源对你的教育。
你在一个城市上学,无论你是这个城市中哪所学校的学生,你都会遭到这个城市的整体影响。不管上的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你都没方法独善其身,摆脱这个城市给你打下的烙印。在选择城市时,应当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考研区域选择的基本原则。
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自然是众人大部分的选择。这类城市有着光鲜的面貌,但未必能带给你光鲜的将来。
第一,北上广虽然资源和机会虽多,但角逐者也多,激烈的角逐未必能带给你一份认可的好工作。
第二,即便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后是不是可以长居此地?一线城市的房价和生活质量,相比二线城市或内陆一定更高,能在这里暂时扎根但有没想过将来的长远进步?
第三,存活还是生活,不一样的城市面临的是不一样的问题。相比之下,很多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有它们自己并不逊于一线城市的优势,也值得大伙在择校时认真考虑。
以上什么时间是择校时应重点考虑的方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漫漫考研路,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又合适我们的专业就已经朝着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开往梦想的地铁上,无人想中途下车,大家都会期望这辆车轰隆隆地一路向前。为了防止被迫中途转车,那样,就要在出发时就要好好地考虑,理性剖析,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