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单位代码:85407
一级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内涵指导师考试考哪几科地球物理学070800固体地球物理学现有地震层析成像、大地电磁成像、重力与数值模拟等研究方向。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面上、年轻人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在地震深部结构成像方面,围绕国内活动火山区与强震震源区,拓展了宽频带密集地震台阵探测工作,获得了研究区深部细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同;在大地电磁深部结构研究方面,拓展的超密集电磁观测成像结果,在认识与理解活动断裂带危险性辨别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影响的科研成就,遭到行业专家高度评价和看重,为防灾减灾规划与应对管理提供了要紧技术支撑。雷建设刘少林李玉江宋汉杰鲁明文袁杰申文豪王婕王鑫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1 地球物理学工程地震拓展重特大地震灾害及其链生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拓展地震危险性模型、地震灾害调查与评价、地震动参数区划研究;拓展场地地震响应及灾害诱发研究;拓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地震社会学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拓展地震灾害应对救援与综合防控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自然基金、北京出色骨干人才项目、中国地震局专项等项目。在海域地震区划重点技术研究方面、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场地土动力学特质及场地地震效应方面、复合链生自然灾害理论模型和自然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获得了肯定的成就。彭艳菊谢卓娟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④801 地球物理学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以MEMS微系统、应力应变传感、光纤传感与解调、物联网、智能传感、系统集成技术等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为研究范围,拓展灾害观测技术与办法研究。具备精密仪器、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光电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测试技术及智能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付继华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1 地球物理学大方科学拓展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古气候和气候模拟、气候预估和气候影响评估等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含东亚气候系统,特别是东亚季风变异与干旱驱动机制;极端气候的归因与预估,东亚气候系统及其预测办法;大方水循环和极端水汽输送的定量化诊断及模型构建;全球和地区水循环及有关的降水和干旱机理;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中科院常识革新工程要紧方向项目、中科院策略先导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轻人、面上、优青、杰青和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钟霖浩应恺然王永立武新英时子童魏文广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④802 气候学空间物理学与电磁学现有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地球物理场建模,空间天气灾害等研究方向。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项目,科技部中俄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在空间环境探测技术方面,设计的国内首颗空间电磁环境探测卫星“张衡一号”,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空间环境建模和电波传播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就,遭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和看重;为自然灾害全灾种和灾害链风险监测、预测预警和应对救援业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泽仁志玛林剑黄建平颜蕊杨艳艳张振霞黄河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1 地球物理学地质学070900架构地质与活动架构以架构地质学基本原理和办法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学、地貌学、遥感技术和第四纪年代学等有关技术,剖析重特大自然灾害孕育发生有关的地质现象、时空演变规律和深浅架构关系,研究内外动力学用途下重特大自然灾害孕育发生规律和致灾机理,构建链生灾害动力学理论,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多学科交叉一同拓展自然灾害动力学基本理论研究是本方向的一大特点。刘亢李康姜大伟李占飞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④803 地质学综合第四纪地质学借助遥感、沉积地貌剖析、测年等技术办法研究200~300万年以来自然环境演变的特点与规律,特别看重10万年以来地震、地质灾害、洪水和干旱等灾害事件现象及其控制原因、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探索灾害事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李德文李林林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3 地质学综合灾害遥感联合卫星|航空|地基多平台遥感技术,包含可见光、红外、高光谱、微波、LiDAR及GNSS等,基于云数据和AI办法等,研究和进步借助综合遥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进行重大自然灾害异常信息智能感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对响应的理论、技术与办法,构建灾害遥感综合监评测价技术和商品体系,研发综合遥感减灾应用技术模型和应用系统。培养能从事多源遥感科学与技术及综合减灾应用有关范围的研究、研发、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具备较强实质应用能力和肯定研究能力的灾害遥感复合应用型人才,形成面向国家灾害应对管理目的的灾害遥感科学和信息服务支撑。杨思全姜文亮朱月琴李永生崔静李强齐文文汪舟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④804 遥感概论灾害地质学基于工程地震学、架构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地理学和遥感技术等多学科,以地震和地质复合链生灾害全链条、多维度交叉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地震和地质灾害的演化、致灾机理与分布规律、风险评估、地区监测预警理论模型与技术办法、与承灾载体的破坏机理与特点。许冲何祥丽邵霄怡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3 地质学综合地质力学与岩土工程现有地应力测量与地质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岩石物理及地壳应力应变场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等研究方向。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年轻人等多项国家级和中国地震局专项等研究项目。在地应力测量与地质力学理论及应用方面,拓展基于岩石力学实验的应力应变测试新办法研究,研发了小直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系统,形成了工程区地应力场的综合确定与剖析办法技术体系,为海量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在岩石物理及地壳应力应变场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重点关注岩石声弹理论及地应力探测中的应用,在应力应变测试与监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和要紧成就。王成虎高桂云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④803 地质学综合水旱灾害基于水文水资源、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管理软件、遥感技术等多学科,拓展水旱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以水文水动力模型、统计剖析、数据挖掘等方法拓展城市洪涝、山洪灾害、溃决洪水等风险评估、仿真推演和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以气候诊断、作物模型、遥感技术、机器学习等方法拓展重大旱灾趋势剖析、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多种研究项目。王中根孙洪泉赵茹欣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5 水文学原理资源与环境
085700地质工程(灾害危险源探测技术)拓展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实质应用研究,解决活动架构、地区架构运动、灾害源探测等实质工程与应用问题;拓展地球深部和浅部灾害孕育环境、发生过程的地质地貌与沉积等方面响应研究;拓展地球物理灾害危险源探测技术和实质重点办法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轻人、面上、联合和重点项目、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雷建设王成虎刘少林李德文乔计花高桂云宋汉杰申文豪齐文文何祥丽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1 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灾害立体观测技术)借助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获得地球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研究地球环境变化,制成各种地形图和专题图,打造地理、灾害等各种空间信息管理软件,为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进步中的重大问题,与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满足地球环境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杨思全林剑姜文亮孙洪泉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④804 遥感概论安全工程(灾害综合评估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云数据、AI及灾害风险感知新技术,研究自然灾害综合评估办法,研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与区划技术。已承担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和自然灾害预警项目,打造了多灾种灾害链综合风险定量评价技术体系。负责了应对管理部在多灾种灾害链有关技术研发与业务支撑方面的工作,积极支持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灾害综合评估的持续进步。先后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年轻人、面上、联合和重点项目,与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王中根许冲吴大明朱月琴赵茹欣喻烟杜义祁书文汪舟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④803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