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文言文是高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必考试试题目,有什么要点要学会呢?
1.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一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很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可以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2.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二
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余之所得也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总是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有穴窈然。
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④有碑仆道
3.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三
词类活用
①意动使用方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使用方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使用方法,以……为乐。
②名词活用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_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_。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四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君幸于赵王。
5、今君乃亡赵走燕。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9、得罪于大王
10、不如因而厚遇之。
11、使不辱于诸侯。
12、请奉盆缶秦王。
13、遂与秦王会渑池。
5.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五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
2、完:臣请完璧归赵
3、前:乃前曰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
5、间:间至赵矣
6、廷:卒廷见相如
7、毕、归:毕礼而归之
8、刃:左右欲刃相如
9、西:相如奉西入秦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急:大王必欲急臣
12、衣:乃使其从者衣褐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破:秦王恐其破璧
15、交:为刎颈之交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
6.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六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善假于物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輮以为轮
7.輮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
9.金石可镂
7.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七
固不如也
君安与项伯有故
孰与君少长
人有大功而击之
因言曰
今者有小人之言
不然,籍何以至此
因留沛公与饮
以示之者三
因击沛公于坐
若属皆且为所虏
8.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八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金千斤
2.欲与俱
3.见燕使者咸阳宫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爸爸妈妈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嘉为先言于秦王
3、燕王拜送于庭
4、使毕使于前
9.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九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②许之
③将焉取之
④子犯请击之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以”“而”
①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以乱易整,不武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将焉取之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③吾其还也
10.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十
1.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何也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2.道
①有碑仆道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④何可胜道也哉
⑤策之不以其道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可以独完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文过饰非
5.然
①至于*,理固宜然
②吴广以为然
③有穴窈然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