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

点击数:588 | 发布时间:2024-11-17 | 来源:www.lzldqc.com

    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学习高中一年级的常识时,需要做好笔记,那样必学二课本有什么要点要记起来呢?

    1.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一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期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2.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二


    力:

    1.重力G=mg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x:形变量}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重压}

    4.静摩擦力0≤f静≤fm

    5.万有引力F=Gm1m2/r2

    6.静电力F=kQ1Q2/r2

    7.电场力F=Eq

    8.安培力F=BILsinθ

    9.洛仑兹力f=qVBsinθ

    3.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三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办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办法总结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依据电子得失状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4.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四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况的特点: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况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况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况时,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维持肯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打造新的平衡。

    (2)判断化学平衡状况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用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变(首要条件: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5.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五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一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用途:是细胞与外面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一模一样,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用途,使每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一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况。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6.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六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要紧的运动调节中枢,保持身体平衡;脑干:有很多要紧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些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地方和功能:书写中枢→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听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阅读中枢→失读症

    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7.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七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8.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八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天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指的是冬季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国内广大区域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天成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气温回升,天气渐渐转暖。

    谷雨:

    4月20近日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成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成长,欣欣向荣。

    小满:

    网络情人节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近日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珍藏种子。

    夏至:

    6月22近日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近日后,入暑,标志着国内大多数区域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近日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国内广大区域一年中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长期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成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马上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因为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近日后,因为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降低非常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近日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十月8近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降低,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十月23近日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十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成长中的农作物风险非常大。

    立冬:

    每年11月7近日后。

    小雪:

    11月22近日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权势增强,气温飞速降低,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近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近日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短的一天。冬至将来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降低,并进入年气温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近日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近日后,一年中寒冷的时候。

    9.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九


    汉字与中国字画

    知道汉字的演变

    起源:汉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

    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知道古时候中国的书法家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备实用价值。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任,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备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10.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复习(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十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意思:指个人将是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根据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国内的储蓄机构主要包含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与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大家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大家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是银行由于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原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国内,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现在,国内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按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便捷,合适个人平时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按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由于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状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与按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中国人事人才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