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是对旧常识的复习,而做题总是是对常识的回顾与重温过程。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1.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 篇一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2.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 篇二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飞速。
长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砥砺: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比喻一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门店。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撼。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时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息息有关:呼吸有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什么帮助。
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
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
3.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 篇三
文言虚词
1.而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指示代词,等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无失其时
3.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4.焉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
5.然
指示代词,如此: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形容词词尾,等于“地”:填然鼓之
6.于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 篇四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氛围,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氛围,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步伐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点或所讲解的道理看法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考虑。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 篇五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子卿尚复哪个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哪个乎”。
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收获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④省略句
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使牧羝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6.高中三年级必学四语文重点要点 篇六
01、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02、古今来很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念书。
0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0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
0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06、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0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08、宁愿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0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看上去一般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