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考试概要
考试考哪几科代码: [912] 考试考哪几科名字:学校体育学
﹡﹡﹡﹡﹡﹡﹡﹡﹡﹡﹡﹡﹡﹡﹡﹡﹡﹡﹡﹡﹡﹡﹡﹡﹡﹡﹡﹡﹡﹡﹡﹡﹡﹡﹡﹡﹡﹡﹡
1、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试题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卷方法
答卷方法为闭卷、笔试。
试题由考试试题和答卷纸组成;答案需要写在答卷纸相应的地方上。
试题结构
包含解释说明、选择题、是非题、简答卷、论述题。依据各科需要,题型可能有小的调整。具体详见以下各科说明。
2、考试目的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课程,需要考生系统学会有关课程的入门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办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办法剖析、解决体育学科中的实质问题。
3、考试范围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进步
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于体育的教育化;学校体育思想的进步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进步
2.国内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进步
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凯洛夫教育理论对国内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3.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进步的新趋势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进步;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方位进步
1.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进步
认识学生的身体进步;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进步有哪些用途;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进步的基本需要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进步
认识学生的心理进步;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进步有哪些用途;在学校体育中提升学生心理进步水平的基本需要
3.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哪些用途;学校体育中加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需要
国内学校体育目的与目的
1.学校体育的结构
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的结构与功能
学校体育目的与目的本质;学校体育目的与目的的结构
3.学校体育目的的拟定
拟定体育目的应考虑的几个原因;拟定学校体育目的的四种取向;拟定学校体育目的的需要
4.国内学校体育目的与目的
国内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的;达成国内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渠道;达成国内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需要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1.体育课程的特征
课程的意思;体育课程的定义;体育课程的特征
2.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3.体育课程的编制
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推行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4.体育课程标准的拟定
体育课程标准拟定的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体育课程的推行
1. 体育课程推行的本质
体育课程推行的定义;体育课程推行的本质
2.体育课程推行的取向与方案及过程
体育课程的取向;推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体育课程推行的过程
3.体育课程标准的推行
正确处置体育课程推行与计划的关系;提升大家的参与与积极性
体育教学
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与特点;体育教学的特征
2.体育教学目的与拟定
体育教学目的的定义;体育教学目的的拟定
3.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意思;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4.体育教学办法
体育教学办法的定义;体育教学办法的选择与应用;常见的体育教学办法
5.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体育课组织与管理
6. 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需要;水平教学计划的拟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拟定;体育课教材设计
7.体育学习评价
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推行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1.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征
学习的意思;体育学习的意思;体育学习的特点;体育学习的过程
2.体育学习方案的特征与构成
体育学习方案的意思、构成与特征;体育学习方案的特征
3.体育学习方案的指导
指导体育学习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体育学习方案的指导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借助
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体育课程资源的特征;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借助
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借助;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借助;
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借助
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借助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借助;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借助
4.人力资源的借助与开发
体育教师;学生;其它人力资源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课外体育活动的定义与意义;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会所活动;小团体活动;个人训练活动
3.课外体育活动的推行
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拟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推行
学校课余体育练习的特征与推行
1.学校课余体育练习的性质与特征
学校课余体育练习的性质;学校课余体育练习的特征
2.学校课余体育练习的组织形式
学校运动队;基层练习点;体育专长班;体育会所
3.学校课余体育练习的推行
运动队的组建;学校课余体育练习计划的拟定;学校课余体育练习内容的安排;学校课余体育练习办法的运用;学校课余体育练习成效的评价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征与推行
1.课余体育竞赛的特征
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课余体育竞赛的特征
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竞赛的容易见到形式;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3.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推行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流程;课余体育竞赛的办法
理想的体育教师
1.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需要
性格;专业常识;专业能力
2.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内容与其过程;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
3.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体育教师的工作;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1.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征;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
2.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
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必要性;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目的;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机构;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模式;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
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的定义与特点;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4、主要参考书目
1. 潘绍伟等:《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
2.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