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

点击数:229 | 发布时间:2025-06-10 | 来源:www.qxykt.com

    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考研的同学对于研究生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这类有关的信息应该都比较关注。中公考研记者整理了“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有关信息,供考生参考,期望可以帮到大伙。

    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

    南京大学对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硕士研究生设立“助学金”,每年6000元/人;同时设立三个等级的“学业奖学金”,奖额为每年6000&mdash12000元/人;在硕士研究生中,教育部设有“国家奖学金”,额度20000元/人;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各项冠名奖学金和“助教、助研、研管”职位;同学还可申请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国银行国家信用助学贷款)。

    以上内容摘自《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说明》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3万元,硕士研究生2万元。

    摘自《南京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方法(试行)》

    “三助”职位津贴:

    第十五条 职位津贴标准:

    “助教”:500/月,每周实质教学工作量高于6个学时。

    “助研”:工作量和津贴由导师和研究生协商确定。

    “助管”:400-500元/月,每月工作量为30-40小时。

    第十六条 “助教”职位津贴:承担学校公共课辅助教学工作的“助教”津贴由学校全额支付。承担院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助教”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但在本方法试行阶段学校补贴50%。

    “助研”职位津贴:由导师支付。

    “助管”职位津贴:由学校支付。

    第十七条 “助教”、“助管”职位津贴按每学期5个月发放。“助研”津贴可以按每学期6个月发放。

    以上内容摘自《南京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方法(试行)》

    国家信用助学贷款:

    1、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凭着我们的信用而申请,并在毕业就业后按期逐步归还的贷款,该贷款规范的基础是大学生的个人信用。

    2、贷款对象及需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需要诚实诚信、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国家、经办银行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规定,承诺正确用所贷款项并且按规定履行还贷义务。

    3、贷款额度:每个人每学年最高低于6000元,可一次性向银行申请在校期间所需的全部贷款,银行按学年分次发放。

    4、贷款利息:按法定贷款利率实行,在校期间国家财政给予全部贴息,毕业后利息由贷款人全部自付。

    5、贷款期限:最长毕业后6年内还清,到期实在没办法还清的须准时向银行申请办理展期手续。

    6、贷款偿还方法:借款学生毕业前需要与经办银行办理还款协议或变更借款合同,并应在约定的还款日期前,将贷款本金和利息存入贷款时确认的借贷人个人活期储蓄帐户内,贷款银行在约定的还款日自动从帐户中扣收。

    推荐阅读》》

    第一篇 各省市政策

    山东颁布多项研究生奖助政策 设立学业奖学金

    天津颁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管理方法

    江西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高于每生每年6000元

    河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覆盖所有人 增设学业奖学金

    江苏提升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限额 研究生每年12000 元

    重庆新增研究生资助政策 40%的硕士生可获1.4万资 助

    浙江颁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政 策

    四川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硕士每年奖励8千元

    2014年研究生教育收费第一年 湖北公布奖助学金政 策

    安徽:研究生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

    第二篇 国家政策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

    研究生“三助”职位津贴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伙筹备收拾的有关内容。知道更多有关资讯,敬请关注中公考研 。另外,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2018考研, 中公考研推出了全年集训营 、OL乐学 、名校推免培训机构、精品网课,与考研直播课堂,针对每一科目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指导,为大伙的考研梦想帮助!

    推荐阅读》》》

    历年考研国家线及34所自主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

    全国各研招单位联系方法大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