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概要
考试考哪几科代码:T45
考试考哪几科名字:农学概论
第一部分 课程目的与基本需要
1、课程目的
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成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面环境条件的关系,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规范、遗传育种等入门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会作物成长发育规律,学会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成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学会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学会作物生产中的种植规范和种植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知道农业新技术的进步,能剖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2、基本需要
学会农学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包含农业、农学、作物成长发育、产量、品质、作物种植规范、作物育种及种子产业、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与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定义,作物起源与分类、作物成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作物成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作物种植规范、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农业生产实质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的
第一章 绪论
学会农学、农业的定义,农学的性质及特征,作物生产的地位与用途。知道作物生产进步的目的和渠道。
第二章 作物的由来、分类与分布
学会栽培作物的特征,主要作物的由来中心,狭义作物的定义,作物分类办法。知道作物传播方法和国内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 作物的成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学会作物成长、发育、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作物温光反应特质、顶端优势、种子的休眠等定义,学会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学会作物产量、品质、作物群体、群体结构、密度的定义,明确作物产量形成特征与各产量构成原因的关系,群体结构的组成、分布,提升作物光能借助率的渠道,作物品质的指标、种类与影响作物品质的原因。学会作物产量构成原因和提升作物产量的渠道,学会作物品质及评价指标。理解环境原因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机理。知道作物器官成长的有关性,种子萌发过程及需要的环境条件,作物各器官的形态特点、组成、功能、变态及成长过程。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学会光照对作物成长发育的影响,作物温度三基点、有效积温的定义,极端温度对作物产生的害处,水分的生理生态用途,国内水资源的特点,旱、涝害与大方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学会土壤、土壤资源、土壤肥力、作物营养临界期的定义,明确土壤的组成,土壤质地的种类,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判断标准等。
第五章 作物种植规范
学会种植规范、作物布局的定义,明确打造合理种植规范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地位和用途,作物布局的原则与作物布局设计。学会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的定义,明确复种的意义、条件技术及主要方法,间作、混作、套作的意义、效益原理、技术及主要种类,轮作的意义、连作的害处、特征应用及主要轮作种类。
第六章 作物育种及种子产业
学会种子、品种、育种目的、引种、杂种优势、杂交育种的定义,品种的特点,品种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现代农业对品种的需要,拟定育种目的的基本原则,选择的基本办法,育种程序,作物育种的主要办法,尤其是引种有哪些用途、办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系统育种的办法,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杂交方法及杂交技术,远缘杂交有哪些用途,杂种优势的表现和借助渠道。
学会种子产业、良种繁育、种子检验的定义,理解现代种子产业的目的和主要渠道,品种审定的程序,良种繁育的任务、程序,品种混杂退化及预防办法,知道种子检验及种子经营的办法。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
学会密度、有机肥料、复合肥、基肥、种肥、追肥、需水临界期、作物灌溉规范、灌溉定额的定义,学会高产土壤的特征及土壤培肥的手段,土壤基本耕作及表土耕作有哪些用途及办法,播种前种子处置的办法,播种期确定的依据,播种办法,合理密植增产缘由及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学会施肥的基本原则,理解无机肥料的类型,学会作物的施肥办法,灌溉办法,理解地膜覆盖的效应,知道不同作物的收成适期、收成办法和加工储藏办法。
第八章 植物保护
学会植物保护、有害生物、作物虫害、病害循环、农田杂草的定义,学会作物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办法,学会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理解昆虫的生殖方法、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与昆虫的主要习性、害虫风险的症状及特征,环境原因与病虫害的发生进步,知道作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病原物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杂草类型和生物学特质。
第九章 作物生产现代化
学会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定义、特征,作物生产机械化、作物生产设施化、作物生产标准化、作物生产自动化、作物生产安全化的定义,国内作物生产标准化的进步对策,作物生产自动化的支持技术,作物生产安全化的手段和进步方向。理解作物生产机械化、作物生产设施化、作物生产标准化、作物生产自动化的意义,理解作物生产安全化的紧迫性。知道作物生产机械化、作物生产设施化、作物生产标准化、作物生产自动化的进步历史、近况及方向。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推行需要
1、考试目的:
较低需要——知道;
基本需要——理解、熟知;
较高需要——学会。
2、命题说明:
1、该课程的命题考试,依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各章考试试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 约占5%; 第二章 约占5%;第三章 约占15%;
第四章 约占10%; 第五章 约占20%;第六章 约占15%;
第七章 约占10%; 第八章约占10%;第九章约占10%。
2、考试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题中四种难易度考试试题所占比率一般为2:3:3:2。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需要的考试试题所占比率,大体上为“知道”占25%,“理解(熟知)”占35%,“学会”占40%。
3、考试试题主要题型为解释说明、填空题、问答卷等多种形式。
4、考试方法为闭卷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入门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办法的学会和理解程度与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科目考试不能用计算器。
5、题型举例
解释说明:农学
选择题:
早期的农业是指( )
A.作物种植业 B.渔业 C.林业 D.牧业
填空题:
作物生产进步的目的是、、和。
问答卷:
农学的性质包含哪几个方面?
3、参考书本
杨文钰主编,农学概论(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