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25年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概要

点击数:774 | 发布时间:2025-08-04 | 来源:www.diusong.com

    《文学基础》
    1、 报考条件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概要”规定的 28 篇精读课文和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汪曾祺《受戒》 8 篇课文(以下简称 36 篇精读课文)。其他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具体考试内容包含:
    1 、 语言常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容易见到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现代文不考语言常识;
    2 、 文体常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时候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点。现代文不考文体常识;
    3 、 作家作品常识:考核与精读课文有关的古时候与现代作家作品入门知识;
    4 、 课文阅读剖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看法(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征、语言修辞等。需要既能从整体上领会学会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剖析论述。
    5 、 文字表达:考一篇 800 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2、 36 篇精读课文的考核需要
    (一) 课文阅读剖析的总体考核要素:
    1 、 把握并总结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2 、 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征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办法,说明文的说明办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办法,景物和人物描写办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办法,需要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剖析;
    3 、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字句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用途给出简要说明;
    4 、 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用途。
    (二) 36 篇精度课文具体考核要素:
    1 、《庄子养生主(节选)》
    ( 1 ) 理解本文中心看法所具备的常见意义。
    ( 2 ) 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征。
    ( 3 ) 剖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意思。
    2 、《谏太宗十思疏》
    ( 1 ) 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 2 ) 剖析“十思”之论中所 包括的 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 3 ) 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征。
    3 、《答司马谏议书》
    ( 1 ) 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法。
    ( 2 ) 剖析作者辩驳论敌看法时分别使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征。
    ( 3 ) 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征。
    4 、《今》
    ( 1 ) 认识本文的中心论点可,理解本文这一论点的现实针对性。
    ( 2 ) 理解作者从“今”的时间意义和客观存在乎义两个层面来论证中心看法的特征。
    ( 3 ) 理解本文中多种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 4 ) 理解演绎发的论证过程及其用途。
    5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 1 ) 识记这是一篇驳论文章。
    ( 2 ) 理解本文确立的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论点。
    ( 3 ) 剖析本文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点。
    ( 4 ) 理解本文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6 、《裘》
    ( 1 ) 学会裘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
    ( 2 )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多种说明办法。
    ( 3 ) 理解本文结构方法及其表述特征。
    7 、《桥的运动》
    ( 1 ) 理解“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抽象事理。
    ( 2 ) 学会本文的结构层次与结构方法。
    ( 3 ) 理解桥的“动平衡说”。
    ( 4 ) 结合本文内容,理解科学小品的特征。
    8 、《垓下之围》
    ( 1 ) 理解本文一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同时批评项羽缺少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 2 ) 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征,剖析项羽主要的个性特点。
    ( 3 ) 具体剖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特征。
    9 、《张中丞传后叙》
    ( 1 ) 认识本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特征,并剖析这两者内在联
    系。
    ( 2 ) 理解本文“以论传人”的写人办法在驳论部分的具体应用。
    ( 3 ) 剖析本文细节描写在刻画张巡、南霁云性格特点所起有哪些用途。
    ( 4 ) 剖析本文三个主要英雄人物相互映衬的关系,与通过反面人物来反衬他们的特征。
    10 、《始得西山宴游记》
    ( 1 ) 理解本文反复出现“始得”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
    ( 2 ) 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征。
    ( 3 ) 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征。
    ( 4 ) 领会作者得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的过程。
    11 、《登西台恸哭记》
    ( 1 ) 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 2 ) 领会本文“哭”组贯串全文的结构特征。
    ( 3 ) 具体剖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氛围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
    12 、《徐文长传》
    ( 1 ) 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尔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癫狂自戕的悲惨命。
    ( 2 ) 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点。
    ( 3 ) 剖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的写人办法。
    13 、《故乡的野菜》
    ( 1 ) 理解本文运用比较、烘托办法所抒发的眷念故乡的情感。
    ( 2 ) 剖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有哪些用途。
    14 、《废园外》
    ( 1 ) 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 2 ) 剖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象来展开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法。
    15 、《国殇》
    ( 1 ) 理解本诗题目《国殇》的意思,概括本诗的主要感情倾向。
    ( 2 ) 剖析本诗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征。
    ( 3 ) 背诵这首诗。
    16 、《短歌行》
    ( 1 ) 领会诗中所表现的复杂、矛盾的情感,概括全诗的主旨。
    ( 2 ) 理清本诗的抒情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 3 ) 理解诗中用典、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所起有哪些用途。
    ( 4 ) 背诵这首诗。
    17 、《山居秋暝》
    ( 1 ) 划分本诗写景部分的层次,概括其各自侧重点。
    ( 2 ) 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征。
    18 、《春望》
    ( 1 ) 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术特征。
    ( 2 ) 剖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讲解。
    ( 3 ) 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
    ( 4 ) 背诵这首诗。
    19 、《泊秦淮》
    ( 1 ) 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括的深刻主题。
    ( 2 ) 理解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征。
    ( 3 ) 背诵这首诗。
    20 、《关山月》
    ( 1 ) 剖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征。
    ( 2 ) 说明这首诗选取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特征。
    ( 3 ) 背诵这首诗。
    21 、《再别康桥》
    ( 1 ) 把握作者重游故地,与之再别时眷念、珍惜相交织的情怀。
    ( 2 ) 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征。
    2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1 ) 领会诗人对祖国妈妈的深沉挚爱之情,与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情意。
    ( 2 ) 学会本诗多重显隐意象叠加的抒情办法。
    ( 3 ) 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
    2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1 ) 理解词人表达的身处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 2 ) 理解这首词“触物兴感”的抒情手法。
    ( 3 ) 说明“雕栏玉砌”与“小楼”、“朱颜”所构成的双重对比关系。
    ( 4 ) 背诵这首词。
    24 、《雨霖铃(寒蝉凄切)》
    ( 1 ) 理解这首词点染手法所起有哪些用途。
    ( 2 ) 剖析“今宵酒醒什么地方?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本词结构上所起有哪些用途。
    ( 3 ) 背诵这首词。
    2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1 ) 理解这首词上片词人所点明的“无人会,登临意”深刻内涵。
    ( 2 ) 识记这首词的下片三个典故的本事,与词人用典的创作意图。
    ( 3 ) 背诵这首词。
    26 、《前赤壁赋》
    ( 1 ) 领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2 ) 理解并剖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 3 ) 具体剖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具备理趣之美的特征。
    27 、《风波》
    ( 1 ) 理解本篇小说题目《风波》的意思。
    ( 2 ) 剖析七斤与赵太爷,九斤老太与六斤这两组人物分别对应的关系。
    ( 3 ) 理解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表现小说主题有哪些用途。
    ( 4 ) 指出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突出七斤这个人物性格特点有哪些用途。
    ( 5 ) 剖析小说开头、结尾两处场景描写在烘托、深化主题方面有哪些用途。
    28 、《断魂枪》
    ( 1 ) 理解本文年代北京的交代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 2 ) 概括主要人物沙子龙性格特点和复杂心态。
    ( 3 ) 剖析次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对沙子龙的塑造所起的对比、衬托有哪些用途。
    ( 4 ) 理解本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意义。
    29 、《五代伶官传序》
    ( 1 ) 剖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何者为中心论点,二者之间的关系。
    ( 2 ) 剖析本文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
    ( 3 ) 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属何种论据。
    ( 4 ) 剖析晋王以三矢赐庄宗和庄宗君臣相顾对泣的场面描写,在论点论证过程中有哪些用途。
    ( 5 ) 剖析欧阳修是如何从有关后唐庄纵李存勖很多的具体史实中,提炼出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性的史实。
    30 、《故都的秋》
    ( 1 ) 剖析作者选取了什么北京的秋景来描绘,又是怎么样描绘的。
    ( 2 ) 剖析文章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
    31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 1 ) 剖析本诗中所体现的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 2 ) 领会本诗平淡真实,“意在实外”,含蕴深远的特点。
    32 、《饮酒(其五)》
    ( 1 ) 剖析诗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
    ( 2 ) 剖析诗中作者的思想进步历程了哪几个阶段。
    ( 3 ) 理解“真意”的内涵。
    ( 4 ) 谈谈你对“无我”境界的理解。
    33 、《我用惨损的手掌》
    ( 1 ) 剖析这首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 2 ) 剖析象征主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 3 ) 剖析对比手法对表现本诗题旨有哪些用途。
    34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1 ) 剖析本词中作者怎么样借所见所感的春事来表达自己家破人亡的凄苦心情?
    ( 2 ) 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词句,谈谈本词比喻手法的运用。
    ( 3 ) 指出词中运用外在举止情态描写来抒情的手法,如此写有哪些好处在哪。
    35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 1 ) 结合《牡丹亭》全剧的情节,剖析《游园》在《牡丹亭》中的要紧意义。
    ( 2 ) 《游园》抒写杜丽娘的惜春伤春,剖析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征。
    36 、《受戒》
    ( 1 ) 小说叙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 ) 结合具体段落,说明人物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有哪些用途。
    ( 3 ) 剖析庵赵庄生活方法所传达的生活情趣。
    ( 4 ) 剖析小说的叙述是怎么样突破了传统的情节模式。
    3、 试题
    ( 1 ) 选择题: 20 分
    ( 2 ) 填空题: 10 分
    ( 3 ) 语词讲解题: 10 分
    ( 4 ) 翻译题: 10 分
    ( 5 ) 简答卷: 20 分
    ( 6 ) 简析题: 30 分
    ( 7 ) 作文题: 50 分,命题作文,文体不限(但不可以写成诗歌),字数需要 800 字。
    4、参考用 书 《大学语文》 吴雄、邵良祺主编,陈庆元主审,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8 月第 2 版。

    《写作》《秘书学》
    第一部分《基础写作、应用写作》
    一.报考条件
    考生应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写作与应用写作的理论素养,知道各类文体的体例及写作需要,有较强文字表述能力。重点学会好议论文体、记述文体及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等文体的格式、结构、写法。能依据材料的需要,写作出主旨正确、条理了解、格式规范、语言通顺的各类文体。
    二.考试内容
    (一)基础写作
    1 .提升写作素质
    写作智能结构
    非智能结构
    提升写作素质的渠道
    2 .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包括的内容
    感知能力
    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记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培养写作能力的渠道
    3 .学会写作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
    学会写作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4 .写作过程
    采集
    立意
    谋篇
    用语
    修改
    5 .容易见到写作文体
    记叙文体
    议论文体
    说明文体
    (二)应用写作
    1 .应用文的源流、特质和功用
    2 .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
    3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4 .行政公文的写作
    行政公文性质、类型、特征及格式需要
    公告和通报
    报告、请示和批复
    函和会议纪要
    5 .事务文书的写作
    计划和总结
    简报
    启事、自荐信、求职信
    规则和公约
    6 .专用文书的写作
    新闻
    合同
    起诉状和答辩状
    参考用书:
    1 .陈家生《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2 .《应用写作课程》,陈子典\李硕豪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

    第二部分《秘书学》
    第一章 秘书学概说
    识记:中国秘书学产生的时间、表现,秘书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办法
    理解:秘书学在 80 年代兴起是什么原因(三个方面)
    秘书学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体现

    第二章 秘书的概念、类别和层次
    识记:秘书的概念、秘书的类别(从不同角度),秘书的层次(指机关级别、职务高低的内容)
    理解:秘书机构与智囊团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秘书的修养、职业道德和能力
    识记:修养的意思,道德及职业道德的意思,能力的意思
    理解:秘书修养、秘书职业道德的内容,一般秘书必需拥有的能力(四种能力)

    第四章 秘书交际
    理解;与领导、同事、来访者的关系处置的重要程度及办法

    第五章 秘书的培养
    理解:秘书培养的重要程度,秘书培养目的,秘书培养渠道,包含自我培养(职业能力)和外面培养(教育、环境)

    第六章 秘书机构的设置
    识记:秘书机构的性质、概念,秘书机构设置的总原则,具体原则,分理制、综理制
    知道: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基本设置模式。秘书机构的领导关系(条条关系、块块关系),秘书机构之间的关系(纵向、横向、业务联系)

    第七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
    第一节
    识记:秘书工作的由来时间(两种说法),标志(史官、公务文书),条件(文字、阶级与国家的出现),“秘书”一词的演变。
    知道:各朝代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的变化进步
    第二节
    知道: 1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秘书机构
    2 、 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秘书工作、秘书机构
    理解:中共打造后的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的变化进步
    第三节
    识记: 1 、 1951 年规定的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工作性质
    2 、 1951 年到 1985 年间的三次全国性的秘书长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 、 “四个转变”、“三服务”的内涵

    第八章 新时期的秘书工作
    识记:秘书工作的特征(五个方面)
    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
    秘书工作的原则
    秘书工作(广义的秘书工作)
    新时期秘书工作的任务(四大类)
    理解:“三服务”与秘书工作的服务方向,“为人民服务”的三层含义
    秘书辅助决策工作的内容
    秘书协调工作的内容、重点,秘书工作有哪些用途(五个方面有哪些用途)

    第九章 秘书工作的管理
    识记:评价秘书工作的规范——有效性(包含效益与效率,及其内涵、关系);
    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内容;“三化”的内涵、它们之间的关系;秘书规范;职位目的管理;
    理解:秘书工作管理的两个方面(对秘书职员的管理、对秘书工作的管理)
    对秘书职员管理的内容、办法;
    对秘书工作管理的内容、办法;
    怎么样做好办公室主任的工作?

    第十章 港台及海外的秘书工作
    知道: 港台对秘书职员的需要,港台秘书的类型、职责;
    海外秘书的定义内涵,海外秘书的类型;
    日本秘书的等级,秘书培训、秘书考试规范;
    美国秘书概况(专业秘书证书规范、特许职业秘书考试、培养秘书的学校、秘书协会)。
    理解:港台及海外秘书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办公室业务
    知道:办公室美化及其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明确:办公电话用的办法,电话接待的礼仪礼节,正确运用电话,处置好工作中的各种电话事务。
    识记:安排领导约会应需要注意的地方、原则

    第十二章 会务安排
    识记: 1 、会议的类型、用途
    2 、会务工作,会务工作的总需要
    3 、会务工作的内容(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理解:会务工作与提升会议水平的关系

    第十三章 调查研究
    理解:“调查”“研究”的内涵、关系;
    调查研究的定义、功能;
    调查研究有哪些用途(五个方面);
    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特征(四个方面);
    秘书部门调查与调查部门、学术研究机构调查的异同;
    秘书调查主要内容;
    知道社会调查的主要种类;
    学会几种常用种类的方法办法:全方位调查(普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民意测验法、访谈法等。

    第十四章 信息工作
    识记:信息的意思,信息与消息、情报、常识、资料等的联系和不同,信息的特点、用途。
    理解:信息在秘书工作中有哪些用途
    秘信件息工作的需要;
    秘信件息工作的程序;

    第十五章 协调工作
    识记:协调的意思、用途
    理解:协调在秘书工作中有哪些用途;
    秘书协调工作的内容;
    秘书协调工作的原则。

    第十六章 查办工作
    识记:查办的意思,用途
    理解:查办工作在秘书工作中有哪些用途;
    秘书查办工作的范围;
    秘书查办工作的程序;
    秘书查办工作的原则。
    第十七章 信访工作
    识记:信访的意思
    理解:信访工作的任务、用途,信访工作的原则,信访工作的规范,信访工作的程序和需要。

    第十八章 立卷、归档和档案工作
    知道:立卷的意思、工作内容、办法、用途
    归档含义、工作内容和需要、用途,原则
    档案工作的内容、原则、用途

    第十九章 办公智能化
    识记:办公智能化的意思;
    办公智能化所涉及的三方面的内容;
    办公智能化在秘书工作中有哪些用途;
    办公智能化的功能和主要设施。

    第二十章 公文写作
    知道:公文的特征、用途、类型,公文写作的需要

    第二十一章、二十二章(略)

    参考用书 : 《秘书学》(增订本)陈合宜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年6 月第 5 版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