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单项选择题(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1.中共xx届xx全会指出;要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把民主法治放在第一。表明
A.人民民主具备广泛性
B.人民民主具备真实性
C.达成人权的根本渠道是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进步
D.国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内政府关于人权的基本看法有
①存活权和进步权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人权
②人权高于主权
③保护和促进人权,需要从保障人民的存活权和进步权入手
④达成人权的根本渠道是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公民不能借助言论自由挑唆、煽动别人推行风险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说明
①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同时需要履行法律规定的政治义务
②公民的言论自由都遭到法律的保护
③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它是在肯定范围内的自由
④国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要达成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现代化建设的要紧目的,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人民民主专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5.在合法的选举过程中,同样的选举方法下,影响选举成效的要紧原因有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选民同意的文化教育长短
D.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6.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海量数人的权利,也要尊重和保障刑事被告人和犯罪人等少数人应有些人权,这一需要体现了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要遭到法律的保护
②国内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国家只保障大部分人民的利益不遭到犯罪人的侵害
④对于罪行极其紧急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将在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在全国各地陆续拓展,这次选举涉及选民9亿左右,其中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涉及6亿多,这说明
A.县乡两级人大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人民民主具备广泛性
C.人民民主有规范、法律、物质的保障
D.国内县乡选举的选举方法是间接选举
8.据报道,某市引入社会评议机制,交通局因连续两次在部门服务社会评议中名列末位,其领导班子被迫“总辞”,五位责任人分别遭到降职调任处置,引入社会评议机制的理论依据是
①社会评议是公民权利的体现
②社会评议是公民义务的体现
③社会评议是民主监督的方法
④社会评议是行政权力的来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有什么区别是
①是不是遵循法律、规则、程序进行选举、管理、决策、监督
②是不是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③是不是正确处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是不是坚持中共的领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策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需要是
A.依法行政
B.规范办事规范
C.对人民负责
D.民主科学决策
11.近些年来,受错误政绩观的影响,某些地方领导热中于搞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而不是着力解决老百姓生产日常的实质问题,这明显不符合
A.政府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办法
B.政府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政府应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D.政府是权力机关的实行机关
12、依法治国推行过程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行政,要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政府需要
①加大立法职能,提升立法水平
②打造权责明确的执法体系
③加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高效行政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政府只有严格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的对人民负责。要做到科学民主决策,需要坚持
①根据法律程序原则
②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③尊重少数原则
④ 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下列正确反映国内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是
A.前者是国家性质,后者是国体
B.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C.前者是国家性质,后者是国家机关
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15.xx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xx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召开。“两会”的联袂举行是为了便于
A.人大和政协两个国家机构一同决定国家大事
B.加大中共对人大和政协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C.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
D.发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用途,达成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6.依据上题材料,从本质上看,“两会”的一同之处在于
A.都是由中共领导的国家机关
B.成员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C.都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紧达成形式
17.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率,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口中比率。这说明
A.国内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国内对少数民族实行特殊政策
C.平等是达成民族团结和兴盛的首要条件
D.国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有不同
18.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家应该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一同兴盛
③坚持国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④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K市市镇两级政府每年拿出两亿资金,逐步推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保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工程,为农民构建起社会保障体系,达成了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贫有所济。在这件事中,政府的角色是
①经济建设的组织者
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③经济活动的调控者
④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中共xx届xx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依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随后“十一五”规划要在全国人大xx届四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一过程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国内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通过国务院行使行政权
③“十一五”规划纲如果党的倡导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④党的倡导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中共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是国内的一项基本政治规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③各政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拓展活动
④各政党在政治日常的地位完全平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欧美在原则问题上基本能协调一致,尤其是“9.11”事变后,大西洋两岸第三表现出利益的一致性和策略上的合作,双方准时调整了关系。这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家存活进步的必要条件
B.国家力量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原因
C.国家的一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经济利益是根本的利益
23.第五xx届联大做出决定,拒绝将乍得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从而第三挫败台湾*分裂中国的阴谋。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图谋不可以得逞的根本缘由是
A.台湾的经济、军事力量不够
B.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乍得等极少数国家力量太小
D.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具备主权性质
24.一位政治家过去说过:“大家不当其他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权势范围,大家要独立和主权。”主权之所以要紧,是由于
A.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
B.主权是构成国家的要点
C.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D.主权国家是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
25.全球进步的最突出问题和解决的基本渠道是
A.南北进步不平衡、打造国际新秩序
B.世界环境日益恶化、打造国际新秩序
C.世界贸易日益恶化、坚持可持续进步道路
D.南北进步不平衡、坚持可持续进步道路
26.现在及以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说明
A.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B.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与国的关系
C.国际关系是进步变化的
D.和平是当今年代的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原因依旧存在
27.要解决上题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打造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③遏制世界多极化进步的趋势
④使世界经济尤其是进步中国家的经济得到进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倡导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这说明
①国内的国家力量决定国内外交政策
②国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是国内外交政策的基本目的
第6 / 9页
④国内倡导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所有国际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要继续推行科教兴国策略,大力推进科技革新,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走可持续进步的道路。国内大力推进科技革新是由于
①任何国家都推行科技革新的职能
②当代国际角逐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国际关系是变化进步的
④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综合国力,最后决定国内国际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大家党和政府对于正常宗教活动给予保护,对于“法论功”则坚决予以打击、铲除。这是由于
A.国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正常的宗教活动起积极推动作用,而“法论功”是反社会的
C.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而“法论功”是当今人类社会一大公害
D.正常的宗教活动有系统的教义教规,而“法论功”没
31.国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具备广泛影响,甚至有些少数民族是全民族信仰某种宗教。因此在国内
A.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一同兴盛的原则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迫不能已的选择
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一同兴盛
32.在国内,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宗教界人士有17000余人,这表明
A.在国内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国内鼓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信仰宗教
C.宗教已经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融合
D.宗教与政治相互结合,一同进步
3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是
A.国内存在海量信教群众,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力量
B.是社会主义对宗教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内宗教自己的需要
C.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国内宗教坚持中共的领导
34.下列对国内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不应该对宗教事物进行管理
B.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为了鼓励大家信教
C.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
D.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不可以在学校进行无神论教育
2、主观题
35.山东日照某城镇2002年以前是国务院挂号的“上访第一镇”。后来,镇党委依法落实了群众的选举规范;政务公开规范等管理规范,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重大事情举办听政会,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对群众上访严格根据法律对待,充分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到2004年,这个城镇成为“信访三无镇”。联系材料回答:8分
镇党委的做法体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什么方法?
36.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导致群众的生活环境和饮用水污染紧急,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依据群众的反映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拟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同时指示法院对导致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14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过的常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
37.2006年3月,在xx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为老百姓说话”、“关注民生”等成为很多代表恪守的一条要紧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有关“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
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常识剖析:人大代表“为老百姓说话”的依据是什么?13分
38.“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是湖南委书记郑培民执政为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真实写照。
(1)中共的领导和执政方法是什么?6分
(2)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怎么样全方位贯彻“三个代表”的要紧思想?8分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1.D 2.B 3.C 4.C 5.D 6.A 7.B 8.A
9.D 10.A 11.B 12.C 13.D 14.C 15.D 16.D
17.A 18.D 19.A 20.B 21.B 22.C 23.D 24.C
25.A 26.D 27.A 28.B 29.B 30.C 31.D 32.A
33.C 34.C
2、主观题(共49分)
35.
①镇党委依法落实群众的选举规范体现了公民通过民主选举参与政治生活 2分 ②政务公开等管理规范体现了公民通过民主管理参与政治生活 2分
③重大事情举办听政会体现了公民通过民主决策参与政治生活 2分
④对群众上访,充分尊重群众的监督权体现了公民通过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生活 2分
36.
①政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手段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分
②政府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体现了政府行使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也表明政府在推行可持续进步策略 3分
③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是政府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也表明政府在推行科教兴国策略 3分
④政府拟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则和推行依法治国的原则 3分
⑤政府指示法院对导致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违背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 3分
37.
①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2分
②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分
③代表认真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常常听取群众的建议和需要 4分
④正确行使人大代表的职权:发言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4分
38.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分
(2)基本需要是:8分①重点在坚持与时俱进②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③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达成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