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上册期中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点击数:684 | 发布时间:2024-12-16 | 来源:www.sccdkb.com

    增加内驱力,从思想上看重高中二年级,从心理上强化高中二年级,使战胜高考考试的这个重点环节过硬起来,是“志存高远”这四个字在高二的全部讲解。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上册期中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期望你喜欢!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B.只有哲学家才有世界观和方*

    C.不一样的哲学,世界观和方*不同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推进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不过纯粹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的推进他们前进的,主如果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段话主要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进具体科学的进步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常识的概括和总结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进哲学的进步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4.下列看法是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规范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同一性的问题

    6.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A.物质的特质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不依靠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物质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

    7.世界的真的统一性就是它的

    A.物质性B.能动性

    C.实践性D.规律性

    8.《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看法

    A.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看法B.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看法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看法D.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看法

    9.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觉得:人甚至一次也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不承认静止的相对性

    B.前者承认运动的常见性,后者不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前者承认静中有动,后者承认动中有静

    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10.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告诉大家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和静止不可分

    C.规律具备客观性、常见性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11.在现实日常并没龙,但在大家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讲解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

    B.意识可以凭着大家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要紧特征

    D.意识活动具备主动创造性

    12.农业生产中有如此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伴随科技的进步,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的蔬菜。这说明

    A.规律具备主观性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C.科技是认识进步的动力D.大家可以认识和借助规律

    13.真理是大家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B.客观性

    C.条件性D.运动性

    14.因为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地月距离接近出现的“超级月亮”等自然现象,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24》,觉得世界末日真的马上就到了。这种看法

    ①不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②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④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5.2024年6月22日,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上,前世界亚军法国队小组战输于南非,垫底出局。世界亚军在小组赛便被淘汰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内讧。这给大家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达成整体的目的

    ②竭尽全力搞好部分就肯定能搞好整体

    ③整体的功能一直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6.唯物辩证法觉得,进步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7.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由于

    ①新事物具备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②旧事物不甘心我们的灭亡,竭力抹杀新事物

    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理解与同意需要一个过程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与完全抛弃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18.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包括同一哲理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

    C.冰冻三尺,非1日之寒

    D.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19.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点是

    A.联系的看法、进步的看法B.矛盾的看法、进步的看法

    C.实践的看法、联系的看法D.实践的看法、矛盾的看法

    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对国内的产业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但危机中有“危”也有“机”。要转“危”为“机”,就要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推进自主革新。回答20—22题。

    20.危机中有“危”也有“机”,这说明矛盾的双方

    A.相互包括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D.相互渗透[]

    21.调整结构、扩大内需能够帮助转“危”为“机”,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优势和弊端B.矛盾具备同一性

    C.矛盾具备斗争性D.矛盾具备特殊性

    22.推进自主革新需要大家

    A.大胆否定所有现存的事物B.突破所有思想观念的*

    C.使用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办法D.敢于突破与实质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2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A.扬弃B.克服

    C.一定D.否定

    24.现在,废旧家用电器对环境导致了非常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置后,废旧家用电器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种“变废为宝”表明

    A.矛盾是常见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剖析D.矛盾双方依据肯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5.伴随私家车增多,有关部门正逐步推出个性车牌,允许用户将我们的过生日等个性特点加入车牌号中,但个性车牌同样要符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则。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矛盾的常见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6.唯物辩证法觉得:事物的性质主如果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方面的主要矛盾决定的D.主要方面的次要矛盾决定的

    27.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如此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以后做什么都不可以。”高中阶段在生活中这样重点,大家需要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好好学习,为以后成才打好基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坚持所有从实质出发D.掌握统筹兼顾,适合处置次要矛盾

    2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B.矛盾的常见性原理

    C.矛盾的客观性原理D.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9.漫画中砍树的人觉得,否定是

    ①事物自己的否定②否定所有

    ③进步的环节④全盘否定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大家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事物进步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人类认识的进步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2、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答卷纸相应地方涂写“A”,错误的涂写“B”。每小题1分,共10分。

    3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着世界观。

    32.“理生万物”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33.物质世界中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而相对静止则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34.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法。

    35.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需要所有以时间、地址和条件为转移。

    36.意识不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联系是常见的,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38.矛盾的常见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9.树立革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需要。

    40.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社会的基本矛盾。

    3、简答卷: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有关常识简要回答问题。41题10分,42题8分,共18分。

    41.2011年10月18日结束的中共第xx届xx全会全方位剖析了国内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汇总了国内文化改革进步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步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进步大兴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党的xx届xx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进步大兴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

    ▲▲▲▲▲▲

    4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有什么要紧意义?

    ▲▲▲▲▲▲

    4、探究题:请进入下列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剖析,并写出你的看法和建议。本题12分。

    43.材料:2024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标志着国内空间实验站技术的探索有了重大的突破。而这之前,大家已经历程了从“神一”到“神七”,“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等多次实验,可以说这类科学实践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还只不过第一步,“神八”飞船也将于11月升空。“天宫一号”与“神八”并将于2024年完成交会对接试验。国内还将通过多次发射,打造真的空间站;再向前进步,中国人登上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梦想。

    上述材料中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上述材料中国内空间实验站技术探索、进步的过程,对大家追求真理有哪些启示?

    ▲▲▲▲▲▲

    上述材料是怎么样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

    3、简答卷: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有关常识简要回答问题。41题10分,42题8分,共18分。

    4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党的xx届xx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进步大兴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

    4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有什么要紧意义?

    4、探究题:请进入下列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剖析,并写出你的看法和建议。本题12分。

    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上述材料中国内空间实验站技术探索、进步的过程,对大家追求真理有哪些启示?

    上述材料是怎么样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1、单项选择题

    2、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下表相应地方涂写“A”,错误的涂写“B”。每小题1分,共10分。

    3、简答卷:41题10分,42题8分,共18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备指导用途(2分)。这一原理需要大家,要看重意识有哪些用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分)。要解决好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进步的重大问题,就需要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这一决议可以指导大家解决好文化体制改革进步的若干重大问题(1分)。

    4、探究题:本题12分。

    43.历次科学实践是航天技术理论的来源和进步的动力,国内已学会的航天技术理论在科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引领、服务于空间实验的伟大实践。(或答出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具体表现也可)

    ①事物进步一直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筹备,质变是量变的势必结果。从“神一”到“神七”,“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等多次实验,是“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首要条件和基础,是在进行量的积累;而“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则是前面多次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2分)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从“天宫一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火星等,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量变、质变的过程。(2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