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文科类、经管类考研专业课中,解释说明总是是要紧的题型,而且总是是翻开考卷的第一道大题,是基础类、稳拿分的题目。
2016考研目前,一块儿看看解释说明的答卷方法有什么吧。
通常来讲,把一个解释说明了解,你需要用到“总分总”结构:开头第一句话单刀直入,对这一名词 给出一句概括性讲解,截止了当地告诉阅卷老师,这是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对这个名词展开具体论述,总是是依据教程提供的内容来,可能涉及的方面有空闲、 背景、内容、特征、性质、缘由等,具体状况需具体剖析最后要有概括提高的结尾句,一般涉及该名字的意义、价值、影响等,既算是一个总结,也算是一种拔 高。这三部分,完整连贯,缺一不可。
5~6分钟,150~200字
正如 前文所述,解释说明考查对入门知识的学会能力,不同于论述和剖析,不需要长篇大论。依据测算,一般一个解释说明用时5~6分钟,篇幅150~200字最为合 适。借助上文所提到的总分总结构,一段答下来即可,不需要再分段。如此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合理规划考场上的精力和时间,其次,解释说明考查的就是考生的概 括能力,以简洁为上,答得事无巨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反而违背了设置这一题型的初衷。
踩点给分
同所有些主观题一样,解释说明也是踩点给分的。通常来讲,“总分总”结构的三段论基本能保证答 题结构的完整,但在“分”的部分,要答的点比较多,或许会有遗漏,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整理、记忆。除此之外,话语要简洁明了,每一句话都说得明 确,说在点上,切忌模棱两可、重复啰嗦。
整理与积累
要想答好解释说明,除去学会考场上方法外,还需在平常复习过程中注意整理和积累。通常来讲,容 易出解释说明的考试知识点都是最好判断的:第一需要得是名词,动词或其他词不会拿来出题第二都是重点,譬如要紧的人物、事件、作品、规范、原理、法规等其 次是有话可说的,假如一个词书上只不过提了一提,并没展开论述,一般不会考,由于“无话可说”。通过以上三个特点的判断,你基本能做到对本学科的意思 心中有数,在平常复习过程中就有意识地积累,根据“总分总”的结构整理并记忆,到了考场上就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