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都会所处的地方,钱塘自古以来是繁华都市下属的区域。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子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很清秀漂亮,有秋季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女孩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大家夸耀。
注解
1.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2.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3.钱塘:即目前杭州。当时属吴郡。
4.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5.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的帷幕。
6.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7.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8.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
9.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10.珠玑:泛指大小不一样的各种珠宝。
11.重湖叠巘: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
12.三秋:秋天。
13羌管:谓笛子,笛声源于羌中,故称羌管。此处泛指乐器。羌管弄晴;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
14.菱歌句:此句与上文为互文,写笙歌沸盈,日夜不停。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
15.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非常愉快。
16..千骑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非常威风,随从职员多。高牙,古时候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非常高,故称高牙。
17.烟霞:漂亮的自然风景。
18.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19.凤池: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朝廷。
《雨霖铃》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什么地方?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都会所处的地方,钱塘自古以来是繁华都市下属的区域。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子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很清秀漂亮,有秋季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女孩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大家夸耀。
注解
1.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2.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3.钱塘:即目前杭州。当时属吴郡。
4.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5.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的帷幕。
6.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7.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8.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
9.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10.珠玑:泛指大小不一样的各种珠宝。
11.重湖叠巘: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
12.三秋:秋天。
13羌管:谓笛子,笛声源于羌中,故称羌管。此处泛指乐器。羌管弄晴;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
14.菱歌句:此句与上文为互文,写笙歌沸盈,日夜不停。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
15.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非常愉快。
16..千骑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非常威风,随从职员多。高牙,古时候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非常高,故称高牙。
17.烟霞:漂亮的自然风景。
18.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19.凤池: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朝廷。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畅饮的心绪,正在恋恋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哪个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什么地方?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块,)我料想即便遇见好天气、好风景,也好似虚设。即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哪个去诉说呢?!
注解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哀悼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目前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长亭:大家饯行送别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都门:京城门外。 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烟波:水雾迷茫的样子。
9.暮霭:"霭"读aǐ,傍晚的云气。
10.沉沉:深厚的样子。
11.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区域属楚国,故称。
1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天。
13.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14.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情,一作“流”。
15.无绪:没心思,心情不好。
16.更:一作“待”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生活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大家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生活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解
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淘:冲洗,冲刷。
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断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面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过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非常远; 回忆。
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国色天香,琴棋字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国色天香、绝代佳人之貌。
英发:英俊勃发。
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时候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时候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剖析,出于不一样的版本,要看编者的爱好与个人的理解,并没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参考我们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好依据课本。鄙人觉得,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题上需要慎重。目前人教是用“樯橹”。)(苏教版作“强虏”)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
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花白义
第3 / 7页
生活:现有版本作人间。
尊:通“樽”,酒杯。
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我们的感情。
《定风波》苏轼
原文
3月7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哪个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所有无所谓,我依旧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愈加一身轻松。哪个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类,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的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被大雨淋湿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什么风雨,也无晴。
①沙湖:湖北黄冈县东南三十里处,又名螺师店。
②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③吟啸:吟诗、长啸。
④芒鞋:草鞋。
⑤烟雨:烟波风雨。
⑥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
⑦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作品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哀愁风雨,树犹这样!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作品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令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季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丧的哀愁与愤恨,还有那远山像女性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吴地产的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无人领会我目前登楼的心意。
不要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归未?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地产的许汜,应怕惭隗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忧着风雨飘摇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长得这么大!叫哪个去请那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第4 / 7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一般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取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哪个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伴随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大家说那是当年刘裕过去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光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很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如何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大家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了解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哪个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怎么样?
注解
(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乳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乳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南北朝时期宋朝的打造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光复洛阳、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很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6)取得:剩得,落得。
(7)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8)“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9)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乳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打造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10)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了解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11)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
第5 / 7页
还可以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需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将来,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不要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因为被受西风,闺中熟女比黄花愈加消瘦。
[注解]
①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②永昼:悠长的白天。
③瑞脑:即龙脑,香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④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⑤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
⑧黄花:指菊花。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现在有哪个堪摘?守着窗儿,一个人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很难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无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如何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如何能概括得了!
注解
⑴声声慢:词调名,有平韵、仄韵二体,这首词是仄韵体。题目一作“秋情”。
⑵寻寻觅觅: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
第6 / 7页
⑶戚戚:哀愁的样子。
⑷乍暖还寒时候:写深秋寒冷、又忽然转暖的多变气候。
⑸将息:调养,静息。
⑹敌:抵挡。
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从北方流落南方,见北雁南飞,故有故乡之思和“似曾相识”的感慨。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而李清照结婚以后有《一剪梅》词寄赠老公,内云:“云中哪个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现在作者老公已逝,孤独无靠,满腹心事无可告诉,因而感到“伤心”。
⑻黄花:指菊花。
⑼有哪个堪摘:意思是无人有摘花的兴致。
⑽怎生得黑:如何捱到天黑呢。怎生,如何。
⑾梧桐更兼细雨:意谓细雨打在梧桐上。
⑿次第:景况,情形。
⒀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如何能概括得了!
课外诗词记忆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哪个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每件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还不错,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