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正式推行,标志国内招标投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控制工程投资建设,保证工程水平,缩短建设周期,提升投资效益有着十分要紧的意义。怎么样搞好工程施工招标审计,把好工程建设关,合理确定造价,确保工程水平,是目前工程审计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1、目前施工招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定实行不严格。依据《招标投标法》规定,工程项目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项目总投资(含各类单项合同)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都需要实行招标。而实质工作中,一些单位的工程投资额远远超越上述规定,却没实行招标。
2、招标工作不务实。一些项目中标的单位多为所属施工企业,这种实质上是内定的招标过程,使得招标工作无效。
3、招标内容不完整。有的单位把建设项目肢解,仅主体工程进行招标,其他附属工程避免招标。
4、设计概算不严密。个别建设单位为使项目审批顺利,有意在设计概算中遗漏分部分项工程,一旦施工单位中标,就以各种理由改变工程结构和设计,导致工程量改变,导致价格管理的先天不足。
5、资质审察不严谨。在审察施工单位资质和等级时,招标机构心存顾虑,照顾关系,投标单位资质等级偏低就在所难免。
2、施工招标审计重点及办法
对于工程招标审计,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国家审计署《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机关依据需要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方面的招标投标和工程承发包状况进行审计时,应当审察招标投标的程序及其结果的合法性、有效性。”
1、做好开标前的审计
(1)对建设单位资料完整性进行审计。审察所有图纸资料是不是与批准的建设计划、建筑面积、建筑标准相符,是不是漏缺错误。图纸不齐,将会对双方以后履约合同和工程结算留下隐患。对于“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工程”、“三超(超计划、超面积、超标准)工程”,不能实行招标。
(2)对投标单位状况真实性进行审计。综合审察投标单位,排除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减少将合同授与不合格的投标单位的风险,为招标人选择出色的承包人创造好的条件。
(3)对招标文件内容全方位性进行审计。对招标文件的审计,主如果审察文件内容是不是全方位,是不是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是不是经过主管部门审察批准;审察投标、开标的时间和地址是不是明确,套用定额、实行文件是不是统一,对图纸资料的说明是不是了解,定标依据是不是合理。
(4)对基建工程标底靠谱性进行审计。标底审计,是招标审计的重点,标底正确与否,关系到招标工作的成败。
2、审察开标、评标、定标工作
(1)对开标的审计。主要审察开标时是不是邀请所有投标者参加,投标单位的标书是不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标书是不是密封;要审察开标前是不是召开预备会,对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不是有充分的估计。
(2)对评标的审计。主要审察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是不是合理,对标书的评定程序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按“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客观全方位,角逐优选,严格保密”的原则进行,是不是根据“信誉好,标价低,工期短,水平高,管理严,组织密”等标准来确定投标单位。
(3)对定标的审计。第一审察招投标双方有无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投标人是不是提交履约保证金;中标人能否保证既不出售也不肢解中标项目。第二,审察是不是按评标原则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定标后是不是有借故改变中标单位的状况。最后,审察投标单位是不是持中标公告书到招标管理部门审察复核、盖章及办理有关手续等。
3、重点搞好决标审计
招标审计需要做好施工决标审计。审计职员应知道决标的依据和标准,断定其理由的充足性与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并逐项对照签订合同与招标公告书与中标公告书的一致性;中标合同金额和日期与合同规定的一致性;投标单位的承诺在合同中体现的充分性。审察合同的合法、合规、公平、完整,重点审察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品质保障条约和违约责任与施工期限。预防定标时严格需要,签协议时迁就照顾。
3、招标审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1、审察合同时,要预防偷梁换柱。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中标后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法律文书,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文件。在审察合同时,要审察承包方是否中标的施工单位,预防A企业中标,B企业签订合同。
2、对项目资金划拨和用的合规性进行审计。审计招标单位供应标书的收入和投标保证金的用法状况,有无将收取的资金不入账、私分或形成“小金库”的行为发生,有无不退回未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
3、严肃审察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为了维护施工招标的严肃性,审计过程中发现有泄露标底、行贿纳贿等状况,要视情节轻重,上报有关部门,给予严肃处置,情节紧急的要移交司法部门查处。
总之,审计职员需要在知道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状况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环节和部位,揭露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同时审计职员要重视审计的合法性需要,维持职业审慎性,避免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