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蓄足力量,挑战自我,超越梦想,由于成功总是取决于再坚持一下,机会一直都只光顾有筹备的人。
1.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一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期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方)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准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期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未必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2.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二
容易见到的力
1.重力G=mg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x:形变量}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重压}
4.静摩擦力0≤f静≤fm
5.万有引力F=Gm1m2/r2
6.静电力F=kQ1Q2/r2
7.电场力F=Eq
8.安培力F=BILsinθ
9.洛仑兹力f=qVBsinθ
3.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三
磁感应强度
概念: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遭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概念式B=F/IL。单位T,1T=1N/。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磁场中某地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遭到的力也无关,即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可以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非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4.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四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率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一直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
3、受迫振动频率特征: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预防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因为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致使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5.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五
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重压;
②接触面不光滑;
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三点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办法:
①假设法:第一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个时候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相对运动趋势,也没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剖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借助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重压,未必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6.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六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用途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成效跟几个力一同用途产生的成效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办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质问题中,一般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质用途成效分解;为便捷某些问题的研究,在不少问题中都使用正交分解法。
7.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七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容易见到表述
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①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叫做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导致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没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虽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8.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八
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方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讲,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不过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绝对零度,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可以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9.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九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况: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可以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是什么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原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借助欧姆定律公式应该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0.高中三年级物理科目上册要点笔记 篇十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2)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3)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一直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一直互相转化,互相勉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地区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