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高中二年级物理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材案例》的文章,供大伙学习参考!
1.常识与技能
了解电感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和电容器有“隔直流通交流”有哪些用途;了解感抗、容抗的大小由什么原因决定;能讲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产生影响是什么原因;知道电感和电容器在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2.过程与办法
察看演示实验,理解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办法;通过研究感抗(容抗)与自感系数(电容)的定性关系,获得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通过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的理论剖析,领会理论讲解实验的成功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互动过程,诱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介绍电感和电容的应用,赏析物理器件的美妙的应用;通过具实记录察看到的现象和数据,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演示交直流电源、小灯泡(12v)、阻值15Ω的电阻、电感线圈(J2426小型变压器)、10μF电容器、低频信号发生器(J2462-1型)等供演示用;
2.各种不同型号的高频、低频扼流圈供演示用;
3.学生低压交直流电源(小的输出电压大于16V)、15μF和200μF的电容器J2426小型变压器(将线圈匝数不一样的两组线圈用不同颜色的导线接出)、小灯泡(6V)、导线等供学生实验用(以上器材每两人一组)。
从教程的需要来看,本课题对常识与技能的需要均不高。普通的教法可以简单比较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妨碍用途,进行一些理性的解说,配合若干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知道感抗和容抗的大小与什么原因有关。教程中对演示实验的需要非常简单,更没学生实验的需要。
本--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比如增加了学生互动的实验,不只帮助学生理解感抗和容抗的定义,提升实验动手能力,更要紧的是使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尤其是用信号发生器替代变频电源来做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办法和强化革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