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

点击数:423 | 发布时间:2025-06-17 | 来源:www.miulue.com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5)17-0073-01

    1、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表现

    早在国内古时候,就有雏形形态的广告面试,最为典型的当属韩非子所描述的“望子”和宋朝的印刷雕版“传单”,直到今天天,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现代招贴广告,是广告艺术体系中大众化的体裁模式之一,具备宣传、鼓动、报导、广告、劝谕、教育等功能,并以产品化、艺术化、工艺化等形式表现出来。

    当然,在海外也有遵循一同规律的招贴广告,但相比于国内久经传统美学观影响的现代招贴广告设计,后者更具中国文化的特点,前者仅在设计手法方面,产生部分影响。在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国内的招贴艺术,主要遭到苏联、捷克和波兰的影响,在思想和艺术办法,都有了质的提高,渐渐融入到现代招贴广告设计当中。笔者觉得,不管什么一个国家,只有在秉承民族文化的首要条件下,才可以守住国家的“根”,这也是不少国家在擅长吸收和交融的同时,又很强调继承是什么原因。国内从早期的华夏文明,直到今天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不间断的吸收、交融和继承当中,最后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作为民主艺术进步的原则,使得现代招贴技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志趣,都有了传统美学文化深深的烙印。目前的现代招贴技术,在传统美学观的影响下,设计思路与民族的心理、精神同宗一脉,即使有外来文化的渗透,也会维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元素,并在传统基础上革新发扬,使得设计观念更为科学、设计手法更为精炼、设计思路更为流畅。

    2、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标广告设计的影响引导

    上文中,大家可以看出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标广告设计根深蒂固的影响,但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这类影响,又不能不加以看重积极原因背后的另外一面,那就是某些有碍于招标广告设计革新性进步的消极原因。在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传统美学观的影响加以引导。

    1.维持广告的一清二楚和简洁明确。招贴广告的设计,目的是宣传广告内容所指的对象,而传统美学观涉及的各种元素,可能是繁多复杂,也会是交叉重复,简单的一个招贴广告设计,没办法将这类传统美学元素都事无巨细的表现出来,不然将违背广告设计的初衷,广告内容的宣传反而事与愿违。对于该问题,笔者的见解是:在应用传统美学元素的同时,务必保证广告设计的简洁性和明确性。大家引入传统美学元素时,要突出各种元素的重点,并将次要的元素删除,控制好每个元素之间的搭配比率,以最为集中、最为形象、最为简洁的方法,显眼地表达广告内容的宣传对象即可。

    2.增强广告的以形取神和承先启后。因为传统美学文化,多以抽象的形式表现,甚至略带一些夸张的外貌,但又不乏立意和革新。好比国内的中国山水画,大家在招贴设计中,假如要融入中国山水画元素,势必要进行设计的定位,那就是以“山水画”技法,提炼出“山”、“水”元素的表现建议,同时借用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处置成效,承先启后地赋予“山”和“水”传统水墨画技法全新的设计生命,譬如丰富与虚化处置技术,再如形与色对立协调技术等,国内2008年申奥的标志,就是代表这种“以形取神”和“承先启后”手法的典型作品,将“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意象,毫不违和地结合在一块。

    3.讲究广告的变化均衡和内在节律。在此回顾国内的篆刻艺术,在该艺术体系中,有一种被称之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技术,讲究的正是现代招贴广告所需要的“变化均衡”和“内在节律”。传统美学观涵盖了各种元素,有静态元素、动态元素、疏的元素、密的元素,元素之间的宾主呼应和虚实相生,是传统构图法则中屡试不爽的设计手法。现代招贴广告在应用传统美学观时,需要将这类设计手法淋漓尽致地进行表现。

    4.切忌广告的崇洋媚外和固步自封。艺术有无穷的生命力,来源于于艺术本身擅长吸收、参考、借鉴的能力。但艺术的吸收、参考、借鉴能力的表现,又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和生搬硬套。对于现代招贴广告来讲,不少设计者觉得对传统美学观的单方面应用,或许会形成广告设计在想法、手法、理念等方面的瓶颈,因此大胆地引入了海外的某些理念和手法,但基本否定了传统美学观的韵味,这是传统美学观继承的大忌。笔者觉得,大家既不可以固步自封地单方面强调传统美学观,但又不可以盲目地追求海外的设计,而是要找到参考和继承之间的权衡点,如此才可以突破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让现代招贴广告设计拥有无穷的生命力。

    3、结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表现,与提出了一系列的影响引导建议,笔者觉得有关广告设计,可对这类建设加以借鉴,但又不可以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要结合广告设计工作的实质需要,予以因地制宜的灵活参考。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