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F0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概要

点击数:437 | 发布时间:2025-07-24 | 来源:www.biu461.com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概要

    科目代码:F01

    科目名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部分 目的与基本需要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达成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本考试考哪几科主要考查考生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进步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的学会程度,考查考生对国史、国情的认知程度,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共、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熟知程度,考查考生用唯物史观剖析要紧历史人物、要紧历史事件、要紧党派、要紧会议、要紧文件的实质能力。

    第二部分 具体内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家的矛盾

    3、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达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及中国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法: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列强不可以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是什么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3、中国近代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及失败是什么原因:社会规范腐败(根本缘由)与经济技术落后等

    4、民族意识的觉醒

    3、近代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是什么原因、教训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及内容、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戊戌维新运动兴起是什么原因、内容、历史意义

    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规范的终结

    1、辛亥革命的经过

    2、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3、中华民国的打造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两个中国之命问题

    1、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阶级构成及政治立场(三种建国策略及其性质)

    2、两个中国之命及其成败是什么原因剖析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2、10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对中共诞生的历史用途

    3、五四运动爆发是什么原因、历史特征

    7、中共创建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中共的创建及其意义

    2、首次国共合作,大革命特征、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3、中共人的初心和使命

    4、“红船精神”

    8、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

    2、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缘由剖析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游击战争的策略地位

    3、新民主主义理论

    4、延安整风运动

    5、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用途

    7、抗日战争胜利是什么原因、历史意义

    10、中国命的抉择与新中国的成立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共重庆谈判)

    2、解放战争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策略进攻的序幕标志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

    3、第二条战线(一二·一运动、五·二0运动等学生运动)

    4、各民主党派的历史进步

    5、第三条道路的实质

    6、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十1、社会主义规范的打造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势必性

    3、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基本经验

    4、抗美援朝

    十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进步

    1、《论十大关系》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4、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教训

    十3、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进步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十4、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进入新年代

    1、 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方位”策略布局

    4、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5、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定位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

    1、命题说明(可包括题型设计):简答卷、论述题、材料剖析题等。总成绩150分。考试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难、难三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重约为20%、60%、20%。能力测试包含:入门知识(约40分)、理论阐释(约60分)和实质问题分析(约50分)。

    2、参考书目:

    (1) 本书撰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本书撰写组,中共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习近平,论中共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其他规定: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本科目考试不能用计算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