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联合国统计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是人口老龄化国家。按此标准,2000-2002年,国内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国内60岁以上老人2.218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5%,65岁以上老人1.437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7%。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529.4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333.4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10%。据预测到2050年,国内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越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 以上,中国进入老龄化高峰期。
伴随老龄人口增长,养老服务业蓬勃兴起,老年护理范围也从只针对老年病扩展到覆盖所有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工作场合由主要在医院向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辐射。老年护理人才需要迅速增长,全国现在缺口已过千万,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却明显滞后。
1 国内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情况概述
据调查,现在国内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1],仅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及方向班,各地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
1994年,卫生部在护理教学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其中涉及部分老年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内容;1999年卫生部对护理专业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课程,但只有几十个学时,学生只能粗略知道老年护理常识的皮毛。
2000年,中华护理掌握成立了老年专业委员会。近年来,护理掌握老年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老年护理专业标准和慢性病管理模式。
200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老年服务业的建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有关专业和课程。
2010年,教育部发布中高职学校专业目录,在护理专业下,增设了老年护理方向。此后,一些学校开始招收老年护理方向班,但进步并不尽如人意。
2010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招收老年护理方向本科生48人,毕业时只有7人想对口就业[2];2011年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开设专科层次老年护理方向班,当时该校2011级护理专业共216人,经过宣传,有126人积极报名,学校从中选拔出59人组成老年护理方向班,但毕业时,只有16人想到养老机构就业,2013年该校老年护理方向班招生就非常困难[3]。就全国而言,老年护理在起步阶段进步并不顺利。
2 我省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情况
为弄清我省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情况,2016年,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省所有中职及以上涉医院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老年护理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师队伍及实践教学等状况。
调查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进行。第一点击省内中职及以上所有涉医院校官方网站,查询其专业设置状况;然后打电话或发微信给学校有关教师进行调查。
2.1 我省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状况
2010年,虽然国家在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目录中,增设了老年护理方向,但我省在这方面的反应并不积极。调查显示,我省共有中职及以上涉医类院校18所,其中本科6所(均含有高职层次),高职6所(均含有中职层次),中职6所,没一所学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只有我学校在2015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方向班。
2.2 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职业需要
在另一项研究中,笔者进行了大同、朔州区域老年护理人才需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护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街拍料、老年人健康情况察看、老年容易见到病护理、老年容易见到病用药、老年康复练习等,核心职业能力为危急重症患者的应对处置和配合抢救能力、老年容易见到病察看与护理、预见性护理能力、老年人安全隐患防范及管理能力等,这需要老年护理、康复护理、老年心理学、急救护理、临终护理等课程支撑。但现在,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标准中,除护理专业通用课程外,只须求开设老年护理和老年保健,共70余学时。在实践中,多数学校也只开设了30-50学时的老年护理。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学生只能粗浅知道老年护理常识,不可以系统学会老年护理需要的常识和技能。这显然与老年护理人才需要不相适应。
2.3 实践教学环境缺少专业特征
现在,各层次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多打造在普通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实训基地甚少。在医院层面,只有部分医院设有老年病科,多数老年患者还是分散在内科、外科等普通科室,学生虽能部分接触老年护理工作,但因不是专业老年护理机构,职位任务考虑老年护理需要原因不多,?W生不可以系统性的学习老年护理有关常识和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层面,因为他们设施不健全,技术跟不上,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街拍料、心理护理拓展项目不多,难以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需要。
2.4 教师队伍职教能力偏低
因为国内老年护理教育起步晚,进步缓慢,老年护理方面的师资紧急不足。
2014年国内才有了第一批本科层次的老年护理方向毕业生,他们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只有48人;2015年,中华护理掌握老年专业委员会启动了第一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机构,共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余名护理职员参加。现在,我省从事护理教学的师资大部分是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的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他们都源于临床医学或普通护理专业,虽然在工作中可能接触老年病人,但未同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缺少为老年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紧急限制了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5 学生职业认可感偏低
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学生觉得老年护理工作“四低一高”,即学历低、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社会认同度低、工作强度高,加之国内现在养老事业进步不充分,学生对这个行业将来前景信心不足,所以他们不想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3 考虑与建议
3.1 着眼应对,强化职业培训
学历教育周期长,学生自我预期高,不想在这个范围就业,因此,依赖学历教育难解老年护理人才缺少的燃眉之急。现在在这一范围就业的多为40-50岁家庭妇女,但她们没经过合法培训,缺少专业常识和技能。因此,应渐渐抬高这一范围就业门槛,迫使现在在这一范围就业的和有意愿就业的潜在从业职员走进培训机构,同意专业常识、技能练习,提升服务能力,达成持证上岗。好在我省2016年启动了“‘山西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医疗护理员培训”,在一定量上缓解了需要与人才不足的矛盾。
3.2 着眼稳定,增强专业吸引力
提高老年护理从业职员薪资待遇,改变工作环境,提高社会认同度,从而提升老年护理专业吸引力,使学生及其父母想选择老年护理专业,破解招生难点,使老年护理专业招生能形成肯定规模。
3.3 着眼长远,加大专业建设
现在,我省涉医类院校把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班作为护理专业教育改革方向,与国内卫生、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老年政策相吻合,但老年护理师资薄弱,教学标准粗略,实训基地不典型等弊病不容忽略。在国家层面,第一,涉医类院校专业目录中应增设老年护理专业,不再是护理专业下的方向;第二,明确、细化专业教学标准;第三,增加投入,组织师资培训,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第四,在护士执业考试中增加老年护理有关内容,督促将有关内容融入平时教学中,有效推进老年护理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