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与山水田园诗中的生态范式蠡测

点击数:365 | 发布时间:2025-08-14 | 来源:www.rsgts.com

    作者介绍:李亚玲(1990|),女,山西大同人,广西民族大学2014级古时候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先秦两汉文学方向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6)|21|0|01

    1、依生范式在先秦哲学中的运用

    依生范式形成于人类古时候。在主体依生客体的总体框架里,形成了由客体衍生主体,主体向客体回生,主体与客体同生这三大质区依序生发质构的学术制式,形成了主客和谐的学术制线。而在依生范式中,最主要的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依生于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过程。

    依生范式中和谐的学术趋式在中国表现为人和于道,或人和于天。从而在中国古时候美学中形成了道的人化、人的道化、人与道同生的三大质区。春秋后期,老子在《道德经》中首次提出“道”的哲学内蕴,并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说。此前,大家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也根本没认识到天外还有没“天”。而老子是真的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有规律的整体,天地万物也都是由道产生的。又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即人依生于地,地依生于天,天依生于道,道依生于自然的如此一个回生的过程。

    和谐是人类古时候的理想,而依生范式也主要体目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和谐的趋势,这种和谐的学术趋式形成的是主体和于客体的学术质线。道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庄子,其代表作《庄子》一书也极力表现了人与自然想和谐的看法。在《庄子?天道》中有言:“夫了解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亦是强调要了解天地之德,成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觉得与人和谐便被叫做人乐,与自然和谐才被叫做天乐。

    道家的学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儒家也同样这样。《礼记?中庸》中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讲人与自然万物相和以生的道理。荀况也提出:“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的天道自然观。

    2、古时候山水田园诗歌中的主客共生范式

    《超循环:生态办法论》中觉得共生范式是在人类现当代及将来正在形成和将形成的学术研究范式,共生范式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整生范式的初级形态。现当代社会,在主客耦合并生和人类与生境整生的框架里,形成了以主客整体、生态系统整生体为本为根的学术理式的进步态势,并相应地形成了由主客相生、主客相进、主客衡生三大环节构成的主客对生的耦合化学术制式。

    在共生范式中,主客耦合逐步生成主客共生的整体质域,而主客平等是主客耦合的首要条件。主体和客体互为主体,有着平等的生态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可以说在共生范式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对共生的,二者的平等关系决定它们的相互促进与一同进步。下面将以古时候的山水田园诗人与其所作田园诗为例,说明主客体之间相共生的范式。

    东晋陶渊明不愿被污浊的官场侵蚀,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甘愿躬耕田园,所作之诗不能离开山水隐逸。他所作之诗无一不是作为主体的作者与作为客体的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比如《桃花源诗》中的世外桃源;《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唐朝常识分子在饱览山川田园风光中直抒胸臆。王维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苏轼称其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鸟鸣涧》全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的就是一幅大自然和谐静谧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表现了王维笔下人与自然平衡统一的状况。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却包括了悠闲自由的哲学意境。

    山水田园诗歌的出现,毫无疑问与生态范式中共生范式相契合。这种范式倡导人与自然互为主体,在相互兼容、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一同进步中形成整体。大家发现,共生范式其实就是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平衡与共生、共进关系。在中国古时候山水田园诗歌中,诗人无论在思想、心理还是笔触上都与自然山水进行了心灵的契合,二者达到了灵与神的碰撞。在以整体为本的学术理式中,势必带来共和的学术趋式,形成相应的学术质线。共和包括了制衡、平衡、动态均衡这三种主客平衡统一的形式,这种学术质线,是对古时候依生范式中和谐的学术质线的超越性复归。

    袁鼎生教授概括了“依生范式生发了客体性超循环,竞生范式生发了主体性超循环,共生范式生发了主客整体性超循环。”生态范式只不过超循环范畴中的一小部分,但却可以帮助大家运用新的办法更好地对学科进行研究。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