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地理期末试题剖析

点击数:736 | 发布时间:2025-02-28 | 来源:www.kislmq.com

    1、试题特征

    1、重视图表考查;

    图表考查是永恒的重点,全卷14幅图和2张表格(其中有一个出目前答卷中),每一组考试试题都以图表资源为命题素材,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图表应用能力特点。其中图2、图3、图6重视图表的判读、剖析能力;图9、图12、图13,重视图表的剖析、总结能力等。

    2、要点的覆盖面比较全方位;

    常识覆盖了必学1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上温度适合是什么原因、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是什么原因;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分布、气候成因的剖析、容易见到天气系统的判断、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质架构与架构地貌与内外力用途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等。

    必学2中区位剖析的思想:如18题自然条件对铁路选线的影响,28题第(2)中人口、城市的区位分布是什么原因剖析;29题第(4)中气候对农业进步的影响剖析等。

    必学3中:热带雨林的分布、全球环境效益、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及其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地区地理中:中国要紧地形区的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准噶尔盆地水汽来源,日本的能源状况,日本渔场的分布与成因剖析,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特征剖析等。

    海洋地理:海底的地形种类、分布、特征、成因;海洋要紧渔场的分布地方、形成缘由、开发借助中的问题与应付手段剖析;海洋空间资源的定义、借助方法、开发缘由剖析;维护海洋权益的要紧意义剖析等。

    3、关注时事、关注热门、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征。

    考试试题紧扣重点和难题,关注热门,考试试题设计巧妙;考试知识点的参透性强,融合性强,同时突显出地理学科来自于生产和生活,关注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性特征。将大家关心的一些自然灾害、科学考察、环境问题、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地理部分则紧紧符合国内周围国土资源问题,考查了国内维护海洋权益的要紧意义及海洋地理有关问题。

    2、学生答卷状况剖析(以高中二年级(8)班为例剖析,参考人数41人、平均分72.5分、高分96分、低分45分)

    (一)、得分状况统计

    1、选择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39.7分、得分率:66.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率(﹪)

    46.3

    73

    80.5

    65.9

    61

    41.5

    68.3

    61

    80.5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得分率(﹪)

    97.6

    97.6

    65.9

    56

    39

    14.6

    90.2

    39

    34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得分率(﹪)

    97.6

    87.8

    31.7

    85.4

    36.6

    73.2

    80.5

    92.7

    2、综合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32.8分、得分率:54.7%)

    题号

    27(12分)

    28

    29(12分)

    30(18分)

    平均得分

    6.9

    9.8

    6.2

    9.9

    得分率(﹪)

    57.5

    54.2

    52

    55

    3、达B状况(溧阳前70%)

    达B分数

    达B人数

    达B率

    64分

    33人

    80.5%

    (二)、答卷暴露出来的问题

    1、没形成科学的审题习惯;

    学生不少题目做完、做错是由于没能抓住题干材料里或图表里的有效信息(关键字)就来答卷而致使结果错误。平常大家在课堂上一再强调审题要仔细、下笔要小心。但还是未能改变部分同学的审题习惯。譬如单选题的第3题学生未能抓住关键字:“环保”小岛;而致使错选A较多。第18题问:“铁路”穿越山地丘陵时的线路选择及其考虑的主要理由,学生错选C:沿等高线修建-----线路起伏小较多,可能是受“盘山公路”沿登高线修建的影响,不过也刚好说明学生没能抓住关键字:“铁路”。第23题图片上的b旁边的“海洋”一词被多人忽视,假如注意到“海洋”一词应该会判断出b处是河流入海口处得地貌:河口三角洲,就不会有那样多的同学错选B选项: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用途形成的冲积扇。综合题中27题的问:24小时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地区的分布特征,关键字:“地区分布特征”,不少同学答成:“地区分布”,而致使如此的答案出现:“集中分布在华北区域”,“分布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平原区域”。27题的(2)需要答省级行政区的名字、不少同学答成了省级行政中心的名字:石家庄、太原等。综合题29题中的(4)中“气候特点”,不少同学写成了“气候种类”,这里也包含个别地理成绩很出色的同学。29题中的(4)中的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影响,有部分同学答错地方(或有利与不利的地方互换了)。

    2、读图、析图的能力有待加大;

    大家这次试题中一共出现了14幅图和两个表格。现在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的特征是:“有题必有图、无题不成图”。大家平常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图表的剖析,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不擅长读图、剖析图表,其中尤以女孩为主。可以说能否、是否会“读图、析图”已经成为能否学好地理的重点性原因。如第1题,多人做错,就是学生不可以借助图1中的纬度地方(25°N----30°N)而剖析出控制该区域的大方环流为“东北信风”。第4—5题、学生不可以借助图2中的地势、太阳辐射、7月均温来进行地区定位。第13—15初中生不可以借助题干中的信息甲地(46.3°N、83.7°E)和乙地(42.1°N、87.5°E)与图6信息:风由甲地吹向乙地,来判断出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因此风靡风向为西北风。第17题等分率只有:39%,就是学生不可以借助图7中的地形特征来判断流域面积的大小。综合题29题中(1)题和30题中(2)中的第一空错误较多、在于学生缺少地区的定义、空间定位能力较差。第30题中海沟的地方答错较多、其实从图上完全可以剖析出海沟分布于洋盆的边缘。

    3、入门知识、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学会不牢;

    第1题错误较多、暴露出学生对于入门知识: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分布地方没能学会或者说不可以灵活的迁移运用。第21题错误较多、暴露出学生对于基本规律:地球与其他的天体相比:上昼夜温差小是什么原因没能真的的理解并灵活运用。第27题的(5)的答卷暴露出对于黄河秋天凌汛的成因学生没能真的的理解与运用。第30题的答卷暴露出①学生对于基本的定义:“空间资源”没能搞了解;②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理:海沟的形成没能理解透彻而出错。不少同学不可以答出“国内”与“大洋”板块的碰撞或者是不可以答出是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4、地理语言不够规范;

    在综合题答卷初中生常会出现不可以用专业的地理术语来答卷。如30题中第(1)中问洋盆中的矿产资源应该是“锰结核”,不少同学写成:“锰结构、锰、结构锰、金属结核”等;与国内架的地形特征:浅缓,其中的坡度平缓、不少同学写成地形平坦;渔场开发借助中的问题:过度捕捞,不少同学写成捕捉、捕杀等。

    3、对下阶段高中三年级地理教学的建议与考虑

    1、提升学案撰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大家天天的教学都要围绕学案的撰写与用、反馈展开,如何提升学案撰写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是值得大家认真考虑的问题,我感觉撰写之前需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5年或3年的江苏高考考试地理考试试题、确定每一节课复习的重点、难题,提升课堂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如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前统计近3年江苏地理高考考试:有关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要点

    年份

    分值

    题型

    涉及要点

    2024

    4分

    综合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名字、影响原因

    2024

    2分

    单项选择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原因

    2024

    4分

    双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依据考试知识点与考试大纲确定复习内容重点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开。

    2、课堂上留足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判读练习与纸笔练习。

    图表考查、能力考查是江苏高考考试地理现在命题的重点,针对现在的“3+2”模式,学生课后在选修上的时间几乎为0,针对这样的情况与学生做题存在的问题,需要立足课堂、每节课针对课堂教学目的进行图表判读练习与纸笔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审题习惯、与读图剖析能力、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习惯。

    3、精心撰写习题、并要准时进行统计剖析与考试试题的评讲。

    江苏高考考试考试试题形式与内容上其他省区要非常大的差异性、老师在选题时需要要甄选习题,练习之后依据统计剖析状况准时的讲评。上学期的周练因为时间关系,有时候没能进行准时的讲评,尤其是综合题讲评较少,致使这次期末考试初中生的综合题得分较低,而且也反应出学生的地理语言的规范性表达要待加大与综合题的答卷思路有待培养。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