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区别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常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试考试大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高能力,填补常识、技能的空白。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精心筹备了《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重点复习》帮你金榜题名!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况: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未必。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用途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相同种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况,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容易见到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氯化物一种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部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水平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备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肯定都是金属?未必: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2、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办法
①是不是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可以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学会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学会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用途力、氢键的定义。
②学会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学会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容易见到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3、基本定义
1.区别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定义。正确书写容易见到元素的名字、符号、离子符号,包含IA、IVA、VA、VIA、VIIA族、稀少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容易见到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离别、萃取分液、溶解除杂等。
容易见到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水平、水平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学会化学反应分类的特点及容易见到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肯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更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肯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HClO4、HCl(HBr、HI)、H2SO4、HNO3>:H2SO3、H3PO4>: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可能不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概念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未必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很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水平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目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肯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没有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未必越多。
20.单质如Cu、Cl2不是电解质更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一个钠离子周围距离近期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未必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含: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办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容易见到的胶体:液溶胶:Fe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可能不是糖类,如甲醛。
1、容易见到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皓矾:ZnSO4·7H2O重晶石:BaSO4绿矾:FeSO4·7H2O芒硝:Na2SO4·10H2O明矾:KAl2·12H2O蓝矾:CuSO4·5H2O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电石:CaC2磁铁矿石:Fe3O4赤铁矿石:Fe2O3
石英:SiO2刚玉:Al2O3
3.气体类
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水煤气:CO、H2天然气:CH4
4.有机类
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蚁酸:HCOOH
尿素:CO2氯仿:CHCl3甘油:CH2OH—CHOH—CH2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肥皂:C17H35COONa银氨溶液:Ag2OH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淀粉:n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石灰乳:Ca2铜绿:Cu22CO3王水:浓盐酸、浓HNO3
泡花碱:Na2SiO3小苏打:NaHCO3纯碱、苏打:Na2CO3大苏打:Na2S2O3·5H2O
光卤石:MgCl2·6H2O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漂白粉:有效成分Ca2,非有效成分CaCl2碱石灰:CaO、NaOH
2、物质的状况和颜色
1.固体物质
淡黄色:S、Na2O2、AgBr、三硝基甲苯黄色:Au、AgI、Ag3PO4、FeS2紫红色:Cu
红色:Cu2O红棕色:红磷、Fe2O3棕黄色:CuCl2、FeCl3
白色:P4、Fe2、无水CuSO4、AgCl、BaSO4、Al3、Mg2、BaCO3、CaCO3、Na2O、MgO、Al2O3黑色: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状银和铁
棕褐色:Ag2O紫黑色:I2
红褐色:Fe3蓝色:CuSO4·5H2O、Cu2绿色:FeSO4·7H2O、Cu22CO3
银白色:块状铁、银、钠、钾
2.液体物质
蓝色:Cu2+、[Cu4]2+、,遇I2的淀粉溶液
黄色:Fe3+、碘的水溶液、遇浓HNO3的蛋白质溶液、久置的浓硝酸、工业盐酸
紫红色:MnO4-、碘的CCl4溶液红色:[Fen]3-n
深红棕色:液溴浅黄绿色:氯水橙色:溴水橙红色:溴的CCl4溶液
红褐色:Fe3胶体褐色:碘的乙醇溶液
3.气体物质
淡黄绿色:F2红棕色:NO2、溴蒸气紫红色:碘蒸气黄绿色:Cl2
无色: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
3、特殊的物理性质
1.易液化的物质
常压下SO2、NH3、Cl2
2.SO3
熔点和沸点都非常低,标准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晶体。
3.H2SO4
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的水平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浓硫酸具备强腐蚀性,若浓硫酸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湿布擦去,然后用很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4.单质溴易挥发,单质碘易升华
5.易潮解的物质
NaOH、MgCl2、CaCl2。
6.气体溶解性总结
难溶于水:H2、N2、CO、NO、CH4、C2H4;微溶于水:O2、C2H2;较易溶于水:Cl2、H2S、CO2、SO2;极易溶于水:HF、HCl、HBr、HI、NH3等。
7.物质的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NH3、Cl2、SO2;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容易见到物质的要紧作用与功效
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
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①化工材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
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
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
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材料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成长调节剂
18.甘油:①要紧化工材料②护肤
5、常见的除杂办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借助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办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些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些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些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借助两者的溶解度不同,减少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使用多次蒸馏的办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离别可使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离别,可使用此法,如将苯和水离别。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使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使用以上各种办法或多种办法综合运用。
6、容易见到的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方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破坏而降低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方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快了水的循环,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商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与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污染,使海藻很多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污染,使水藻很多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一同用途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下,其pH一般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与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如果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与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方污染或导致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商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家电产生的电磁辐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色素、增白剂、调味剂等,与转基因技术的不适合用所导致的污染。
7、容易见到化学反应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的反应
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Na+CuSO4+2H2O===Na2SO4+Cu2↓+H2↑
钠与盐溶液反应,不可以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而是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溶液再与盐溶液反应,钠与H2O、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反应,所以钠与酸溶液反应更为剧烈。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②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2Na2O+O2△=====2Na2O2
4Li+O2点燃=====2Li2O
①无论Na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只须参与反应的Na水平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肯定相等,但得到Na2O2的水平大于Na2O的水平。
②注意Na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③应该注意判断题中的“题眼”——多步氧化关系:NaO2――→Na2OO2――→Na2O2。
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①Na2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SO2+Na2O2===Na2SO4
1molNa2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结论常用在考查NA的题目中。Na2O2与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与CO2的反应。Na2O2具备强氧化性,能将具备还原性的物质氧化,注意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②Na2CO3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HCl===NaCl+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a2===CaCO3↓+2NaOH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生成NaHCO3,然后是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两者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这就是不需要其他试剂就能辨别出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③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2===Na2CO3+CaCO3↓+2H2O
NaHCO3+Ca2===CaCO3↓+NaOH+H2O
a.不可以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办法制备NaHCO3晶体,不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辨别Na2CO3与NaHCO3。
b.在书写碳酸氢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特别注意两者量的相对多少。
c.吸收CO2气体中的HCl不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需用饱和NaHCO3溶液。
④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⑤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可依据Na+和C守恒法确定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2.Mg的反应
在CO2中燃烧
2Mg+CO2点燃=====2MgO+C
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3Mg+N2点燃=====Mg3N2
2Mg+CO2点燃=====2MgO+C
a.此反应在高考考试中是一个热门反应,主要出目前判断题中,是由金属单质作反应物生成非金属固体单质的置换反应。
b.镁失火时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常温下镁在空气中与O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有抗腐蚀性。
3.Al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铝片产生氢气的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铝单质是中学习化学中典型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单质,这常作为高考考试中物质判断题的“题眼”。
铝热反应
2Al+Fe2O3高温=====2Fe+Al2O3
4Al+3MnO2高温=====3Mn+2Al2O3
a.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高考考试实验考查的热门。主要操作是先铺一层KClO3,插上镁条,然后点燃镁条。
b.注意铝热反应是中学习化学中一个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c.该反应形式常在无机框图中出现,注意反应条件及信息。
Al2O3的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由此可知Al2O3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两性氧化物。
Al3的反应
Al3+3HCl===AlCl3+3H2O
Al3+NaOH===NaAlO2+2H2O
由以上反应可知,Al3是一种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白色沉淀,这是高考考试判断题的容易见到“题眼”。
铝盐的反应
①铝盐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3↓+3NH4+
a.不管氨水是不是过量,都会发生此反应,
Al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b.此反应常用于制备Al3。
②偏铝酸盐的反应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加盐酸
NaAlO2+HCl+H2O===Al3↓+NaCl
NaAlO2+4HCl===AlCl3+NaCl+2H2O
向偏铝酸盐中逐滴滴加过量盐酸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向偏铝酸盐中通入CO2[Al3不溶于碳酸]
2AlO2-+CO2+3H2O===2Al3↓+CO32-
AlO2-+CO2+2H2O===Al3↓+HCO3-
偏铝酸盐与铝盐反应
Al3++3AlO2-+6H2O===4Al3↓
a.Al3+与AlO2-不可以很多共存。
b.此反应是一种最节省材料的制备Al3的策略。
4.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铁单质
3Fe+2O2点燃=====Fe3O4
Fe+S△=====FeS
2Fe+3Cl2点燃=====2FeCl3
3Fe+4H2O高温=====Fe3O4+4H2
Fe+2H+===Fe2++H2↑
Fe+4HNO3===Fe3+NO↑+2H2O
3Fe+8HNO3===3Fe2+2NO↑+4H2O
Fe+CuSO4===Cu+FeSO4
2FeCl3+Fe===3FeCl2
Fe与O2、H2O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e与Cl2反应时生成FeCl3,与S反应时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
铁的化合物
FeCl2+2NaOH===Fe2↓+2NaCl
4Fe2+O2+2H2O===4Fe3
2FeCl2+Cl2===2FeCl3
Fe3++3SCN-===Fe3
FeCl3+3H2O△=====Fe3+3HCl
Fe2O3·nH2O+3H2O=====铁发生吸氧腐蚀生成铁锈
①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在空气中反应的现象变化,常用于物质判断。向Fe2+溶液
中加入硝酸、KMnO4、氯水等具备氧化性的物质时,溶液会出现浅黄绿色→棕黄色的颜色变化,该现象可用于Fe2+的初步检验。
②制备Fe2的办法不少,原则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需要提前除去,二是反应过程中需要与O2隔绝。
③Fe3+的检验办法较多,如察看溶液颜色法、NaOH溶液法、KSCN溶液法,前面两种办法需溶液中Fe3+浓度较大时才适用,也最灵敏的办法是KSCN溶液法。Fe2+的检验可使用加入KSCN溶液后再加入氧化剂的办法。
5.铜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铜单质的反应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Cu+O2△=====2CuO
2Cu+S△=====Cu2S
Cu+Cl2点燃=====CuCl2
在潮湿空气中被锈蚀生成铜绿
2Cu+O2+H2O+CO2===Cu22CO3
②与酸反应
Cu+2H2SO4△=====CuSO4+SO2↑+2H2O
3Cu+8HNO3===3Cu2+2NO↑+4H2O
Cu+4HNO3===Cu2+2NO2↑+2H2O
铜的要紧化合物
①黑色氧化铜高温分解生成红色氧化亚铜
4CuO高温=====2Cu2O+O2↑
②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CuSO4·5H2O△=====CuSO4+5H2O
铜作为不活泼金属的代表,高考考试常考查:
a.铜单质的化学性质;b.铜的化合物在反应中的颜色变化;c.CuSO4·5H2O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反应的简单计算。
①4H2+Fe3O4高温=====3Fe+4H2O
②2Fe2++HClO+H+===2Fe3++Cl-+H2O
稀硫酸、KMnO4溶液取适当D固体于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适当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滴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KMnO4溶液褪色
本题考查容易见到无机物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此类考试试题融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常识于一体,具备考查常识面广、思维容量大、考试试题区别度高等特征,考查考生对所学常识进行重组、转换、迁移以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剖析能力等,一直是高考考试命题专家的“宠儿”。解答此类问题的重点是找准“突破口”,可从物质的特殊颜色、特点性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特点数据、工业生产信息等方面进行剖析,准确找出“突破口”,继而完成其他物质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