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化学下册首次调查考试试题

点击数:744 | 发布时间:2025-03-04 | 来源:www.fbqre.com

    第二学期调查考试
    高三化学试题
    6.某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水平74,符合该需要的有机物中氢原子个数少为( )
    A.2 B.4 C.6 D.10
    7、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Z,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a X+2Y 3Z ,此时Ⅱ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则下列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
    A.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水平:Ⅰ>Ⅱ
    B.若X、Y有一种为气体,到达平衡后若在Ⅰ中再加入1molZ,则新平衡时Y 的体积分数变大 网
    C.若X、Y均为气态,则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
    D.若X、Y有一种为气态,到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Z,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变小
    8. 适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1.12 L NO(标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少是( )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550 ml
    9.常温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H=3弱酸溶液与pH=11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B.pH=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500倍,稀释后c与c之比约为1:10
    C.0.1mol/L的Na2S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c= c+ 2c +c
    D.中和10mL 0.1mol/L 醋酸与100mL 0.01mol/L醋酸所需的NaOH物质的量不同
    10.已知金属元素X的+1价阳离子外层有2个电子,该阳离子有6个电子层。由此推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元素坐落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ⅣA族 B、X元素的还原性比铝元素强
    C、X(OH)3和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D、离子半径X3+ > X+
    11. 下列关于Na、Mg、Al、Si、P、S、Cl的比较:①它们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渐减弱;②非金属性渐渐增强,金属性渐渐减弱;③Na、Mg、Al的阳离子氧化性渐渐增强,P、S、Cl的阴离子还原性渐渐减弱;④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渐渐减弱,酸性渐渐增强;⑤只有Al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能与HCl、HClO4和NaOH反应;⑥Si、P、S、Cl的氢化物稳定性渐渐减弱。其中正确的是( )
    A.6句 B.5句 C.4句 D.3句 网
    12.用图2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电源X极 实验前U形管中液体 通电后现象或结论
    A 正极 溶液 U形管两端滴入酚酞后,a管中呈红色
    B 正极 溶液 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
    C 负极 溶液
    一段时间后,a管中石墨电极有红色物质析出
    D 负极 胶体和导电液 b管中液体颜色加深

    13.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肯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7.(14分)有一化合物X,其水溶液为浅绿色,可发生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其中,B、D、E、F均为无色气体,M、L为容易见到的金属单质,C为难溶于水的红褐色固体。在混合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H和M反应可放出很多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
    (2)画出元素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物质X的化学式为 。
    (4)电解混合液时阳极反应式为 。
    (5)按需要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含有L元素的化合反应 。
    ② 含有L元素的置换反应 。
    (6)已知 E气体在D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 kJ的热量,写出E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8 (16分)A、B、C、D均为中学习化学中容易见到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
    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 若A为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转化
    时能量变化如下图,请写出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

    (2)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溶液,则反应 的
    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为盐,D是强碱,A的水溶液显酸性,B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常温时将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
    其pH随时间t变化可能如图a或图 b所示(不考虑D的溶解和水
    的挥发)。
    ①若图a符合事实,则D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此图a中
    x______7(填“>”“<”或“=”)。
    ②若图b符合事实,则其pH变化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图b中y<7,B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B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一)(6分) 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
    (标准情况)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mL(标准情况)
    (3)原混合物中Na2CO3的水平分数为 。
    (二).氨是要紧的氮肥,是产量大的化工商品之一。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是德国化学家哈伯在1905年创造的,其合成原理为:N2 + 3H2 2NH3;
    △H=―92.4 kJ/mol,他因此获得了19202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下列办法不合适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填序号)。
    A.向生石灰中滴入浓氨水 B.加热浓氨水
    C.直接用氢气和氮气合成 D.向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⑵ 合成氨工业中采取的下列手段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讲解的是 (填序号)。
    A.使用较高压强(20 M Pa~50 M Pa)
    B.使用500℃的高温
    C.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准时从体系中离别出来,未反应的N2和H2循环到合成塔中
    (3) 用数字化信息管理软件DIS(如下图Ⅰ所示: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可以测定上述氨水的浓度。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0.5000 mol/L醋酸溶液25.00 mL于烧杯中,以该种氨水进行滴定,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Ⅱ所示。

    图Ⅰ 图Ⅱ
    ① 用滴定管盛氨水前,滴定管要用 润洗2~3遍,
    ② 试计算该种氨水的浓度: 。
    ③ 下列状况下,会致使实验结果c偏低的是 。
    A.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
    B.量取25.00 mL醋酸溶液时,未用所盛溶液润洗滴定管
    C.滴定时,因不慎将氨水滴在烧杯外
    (4) 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Marnellos和Stoukides使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达成了高温常压下高实际转化的比例的电化学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下图。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0.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不稳定,会自动失水,即

    是化合物 的四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相对分子水平低于l80.分子中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其中氧的水平分数为31.58%。实验表明: 均是只有一个侧链的芳香族化合物,它们均含有醇羟基,并可以进行如下反应,产物中 均为芳香族化合物。

    的相对分子水平为 ,分子式为 。
    写出 、 的结构简式。 ; 。
    写出由 生成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种类为 。
    (4)A4除羟基外的含氧官能团的名字为_________

    6-13:6A7D8A9D10B11C12C13B
    27.(14分)
    (1) (2分) (2) (2分)
    (3)(NH4)2Fe(SO4)2(2分)
    (4)4OH 4e ====O2↑+2H2O (2分)
    (5)4Fe(OH)2+O2+2H2O=====4Fe(OH)3(2分);
    Fe2O3+2Al 2Fe+A12O3 (2分)
    (6)H2(g)+ O2(g)=====H2O(1);△H= kJ/mol (2分)
    28.(16分)(1) ; (2分)
    (2) (2分)
    (3)① (2分) ②
    (4)① (2分);>
    ② (2分);
    29(18分)(一).(6分)
    (1)H++OH-=H2O(1分 ) CO32-+H+= HCO3-(1分 )
    (2) 224 (2分 ) (3)42.4%(2分 )
    (二).(12分)
    ⑴ C D(2分) ⑵ A D(2分) (3)①上述待测氨水 ( 2分)
    ② 0.6250 mol/L(2分)③ A C (2分)N2 + 6e—=2N3—(2分)
    30.152
    酯化反应(4)羧基(1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