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温州港优势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

点击数:404 | 发布时间:2025-05-15 | 来源:www.cyuankj.com

    摘要:通过剖析沿海产业带进步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港口在沿海产业带中的积极推动作用,深入研究温州推行沿海产业带进步策略的重要程度,在此基础上讲解应积极发挥温州港口优势,全力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使港口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些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进步,并最后推进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全方位进步。

    关键字:港口;优势;沿海产业带。

    1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伴随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产业链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工布局,各国、各区域积极发挥自己不同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世界各地在资源、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不均衡分布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而现在国际间长距离、大量量运输仍以海运为主。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带因为优越的地点、便利的交通而最有益于经济适当的工艺步骤布局,沿海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和进步的。

    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贸易、对外开放成为国内经济进步的要紧动力,沿海区域得到了飞速成长。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经济区已成为目前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充分说明了沿海产业对于国内经济进步的重要程度。

    2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

    近年来,国内沿海各地纷纷掀起海洋经济进步的热潮,沿海地带之间的角逐日趋白热化,从渤海湾到南海边的1。8万公里海岸线成为国家策略进步的高地。在这场海洋经济浪潮中,温州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纵贯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圈,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

    温州被叫做“小产品生产基地”,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具备相当规模的近40个国家级产业集群,然而温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总是技术含量低,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不利地位。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温州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法,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自主革新能力,促进工业结构高级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温州过去限于土地资源的约束,没办法大规模引进高精尖产业,而沿海产业带的一个要紧用途就是要以此为平台,依托海岸线展开大规模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形成沿海产业走廊,很多引进新兴产业,促成大量运量大、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温州,塑造现代产业新城、统筹和谐示范区和改革革新实验区,使之成为策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成为温州新的进步空间和达成跨越式进步的主战场。

    3港口在沿海产业带中有哪些用途。

    在沿海地带这块陆域与海域的交接之地,港口历来饰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全球地区间贸易交往的日趋频繁,港口的地位更是日益突出,功能日益丰富。现代港口是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结合点,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具备强烈的外向性与开放性。港口不止是交通的枢纽、物流的中心,而且成为地区的门户、开放的窗口、进步的引擎。

    (1)现代港口是全球综合运输互联网的节点。优越的港口设施为沿海产业带进步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作为现代港口,运输和中转是港口的最重要职能,港口既是水路运输也是陆路运输的终端,衔接起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编织了港口对内外腹地具备辐射服务的运输互联网。

    现在在地区对外贸易中水路运输,尤其是远洋运输占据最大比重,90%以上货物是通过港口达成周转。

    而货物运输在港口所发生的成本在总的运输成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具体比重依据运输距离的长短而有所不同,距离越短,港口成本所占比重越大。通过提升港口货物装卸效率可以减少港口装卸本钱,由此减少产品附加本钱,使厂商出口产品定价有更大的灵活空间,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现代港口假如能有效发挥其运输节点功能,可以为所在地区企业和产业带来经济效益。

    (2)现代港口是生产要点的最好结合点。在市场经济条件用途下,港口在沿海产业带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发挥集聚和辐射用途,使地区间生产要点和资源达成最合理、便捷的配置。产业链的形成第一需要确定其生产地,货物沿着原材料生产地———中间商品环节———形成商品———最后用户这条链条运动,不断变换着形态,要使产业链所有活动合理化和本钱最低,需要使优势生产要点能快捷便利流动,国际、洲际两个相去较远的区域在生产要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地区资源要参与国际生产与销售,需要能有效在地区间流动。港口是各区域优势资源结合的最好选择点,是各种运输方法的终点,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选择布局在港口附近,优势是最明显的。无论是资源匮乏区域还是资源富裕区域,依赖海运输入、输出能源、原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内陆运输量,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环节,减少商品离岸价格,扩大出口。港口创造了区域经济走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条件,为进步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角逐,创造了好的环境。

    (3)现代港口是吸引产业聚集的磁铁石。港口作为地区对外联系的要紧门户与核心设施,凭着其优越的地点和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纳更多的直接投资,加快港口建设,带动运输业及有关产业如加工、物流、船舶修造、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拖轮服务、理货、引航、船舶提供、口岸服务、拖车运输、港口工业、信息、金融保险服务、对外贸易、临工工业等行业的飞速进步,促进地方经济的进步,为所辐射地区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及经济效益。

    港口对其他产业也有诱入和凝聚用途,以港口的建设和进步可以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在港口附近建厂和生产可以节省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的转运成本,尤其是一些运输量需要大的工业企业地址选择港口周围意义重大,落户的工业企业又会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最后形成产业集聚区。

    炼油、钢铁、造船、海洋化工、海洋食品加工等港口经济的直接产业是引力强大的磁铁两级,吸引着与这类企业配套的工业、商业、金融、通讯、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投资,使得落户港口地区的企业不再孤立地进行生产活动,而是存在于一个由这类相互关联的企业构成的巨大的工商业综合体之中。

    (4)现代港口是全球Supply chain的信息中心。港口附加功能的进步使现代港口从纯粹的具备运输、转运、储存的运输中心,进步为兼备装拆箱、仓储管理、加工的配送中心,在此基础上成为现在的兼具信息处置的综合物流中心。现代物流活动包含运输、装卸、仓储、加工、信息等环节,运输需要与其他功能有效整理,港口作为各种运输方法汇集点的核心设施,具备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区位优势。港口是有形的实物与无形的信息的集散地,是全球Supply chain条上非常重要的技术节点。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为港口物流过程提供好的控制与管理,港口功能更为广泛,将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进步。在港口区域落户的有工业企业、货主、物流企业、批发商、海关、商检及其他政府监管部门,汇集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交通信息、政策信息,促进港口成为全球Supply chain要紧的信息中心。

    4温州港融入沿海产业带的优势。

    4。1区位优势明显。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地点、经济环境、自然条件等都成为港口进行区位选择的原因,甚至在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区位选择。温州是国内东南沿海要紧的港口城市,是浙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国家沿海产业带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策略地位十分突出。伴随甬台温高速复线、滨海大道等沿海迅速通道的建设,温州区域开发条件得到很大改变,区位优势将日益显现。

    温州地处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两个经济区的主要节点城市。作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双重成员,温州有望在地区进步策略层面上得到国家支持,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地区。而就地位用途而言,温州在海西经济区更优于长三角经济区。温州与海西地域相邻、自然条件相似、经济社会联系紧密、职员交流频繁,有着好的地区合作基础,区际经贸活动进步空间巨大。这使温州成为海峡西岸区域的要紧城市,定坐落于海峡西岸区域的北翼主增长极成为可能。

    温州港还是浙江距离台湾近期的港口,处于连接上海、宁波、厦门、高雄等主要大港的枢纽地位,具备拓展对台经贸、形成内陆省市要紧出海口的潜力。温州港状元岙港区至台湾基隆港的距离为148海里,至高雄港的距离为312海里,从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成本上比较相对上海港、宁波北仑港都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

    4。2岸线资源丰富。

    温州港区深水港口岸线和可围滩涂资源相当丰富,在国内沿海区域具备进步重化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温州港岸线资源长达350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67。3公里,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岸线资源约30公里,其中大门岛港区可建30万吨级泊位,状元岙港区可建15万吨级泊位。将来,通过布局集约化、规模化的港区和科学适当的功能分工,温州港将构筑以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为核心枢纽港区,以瓯江和瑞安、平阳、苍南等港区为补充的“一港七区”总体进步布局,为以后建设大型化泊位、进步规模化港区提供好的港口资源条件。

    4。3进货渠道腹地辽阔。

    伴随综合交通互联网的逐步形成,港口集疏运条件的不断改变,温州港口腹地将得以不断拓展。温州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含温州、台州、丽水、福建宁德等区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丰富的腹地资源为港口集聚创造好条件。

    尤其是直接经济腹地温台区域,块状经济不断升级,拥有产品零配件、模具塑料、机械、水泵阀门、鞋帽服饰、日用品加工等发达的特点产业,内外贸易量大。

    除此之外,温州港腹地对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需要非常大,据初步调查其需要量在1000万吨以上,温州港可成为大宗货物的集散地。伴随综合交通互联网的逐步形成,港口集疏运条件的不断改变,尤其是温州沿海产业带的大规模建设,广阔的临港土地用于临港产业进步,温州港口腹地也将得以不断拓展。

    伴随下一步温州加大地区经济合作交流,融入海西经济区和以贸易、旅游、港口开发为重点,扩大对台经贸合作交流策略的推行,港口腹地进货渠道增长前景是完全可以看好的。

    4。4基础设施改进。

    温州港受限于自然条件和投资建设力度,长期以来,温州港主要在瓯江口内进步中小型码头,港口吞吐量增长缓慢,集装箱业务进步滞后。近年来,温州地方政府日益看重港口对地区的推进用途,在市政府的主导下,温州港集团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快港口建设节奏。状元岙、乐清湾、小门岛港区相继开发建设,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2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最大靠泊能力为状元岙港区2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多作用与功效泊位。全港总吞吐能力为3834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2万TEU。

    温州港集疏运条件也逐步改变,半岛工程稳步推进,灵昆大桥、半岛工程灵霓北堤、五岛连桥相继竣工,为海岛变半岛奠定了基础;北岙后二期围垦加速回填,状元南片围垦顺利合拢,浅滩一期围涂工程建成;洞头陆域引水工程(一期)建成并投入用;状元岙港区二期、大门大桥、疏港公路、大门临港产业基地围涂等重大项目逐步启动。伴随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承载能力将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成长春。江苏沿海开发策略与地区经济均衡进步[J]。江苏社会科学,2009,(6)。

    [2]陈翔。政府在港口经济进步中的职能研究--以南通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2009。

    [3]李茂。崛起:中国六大经济圈[J]。沪港经济,2009,(6)。

    [4]尹文秋。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革新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5]朱小敏。临港产业进步研究:基于乐清市的实证剖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6]周业付。港口对地区经济拉动用途剖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9,(12)。

    [7]李尚伟。港口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8]黄河。用沿海产业带统领温州经济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 2008,(9)。

    [9]陈步升。沿海产业带撑起“大温州”[J]。经贸实践,2010,(2)。

    [10]傅金龙。瓯江口温州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探索[J]。海洋学研究,2009。

    [11]马晨晨。试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J]。经济师,2011,(1)。

    [12]王缉宪。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进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3]贾焕翔。在总结与展望中推进温州港航新跨越[J]。中国港口,2011,(1)。

    [14]方照琪。地主港模式在温州港的应用[J]。水运管理,2011,(1)。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