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传染剖析

点击数:593 | 发布时间:2025-05-18 | 来源:www.yipinnv.com

    1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发生过程

    从2001年初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进行了13次下调,减少到1%。相对应的房产市场贷款利率也同期降低。持续的低利率,与宽松和活跃的贷款条件很大刺激了房产市场的进步和兴盛,这种优越的条件也鼓励了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工具,致使了证券化的需要增加。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开始连续2年13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利率从1%提升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连续升息提升了房产市场的借贷本钱,引起了房价走低与按揭违约风险的增加。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贷款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屋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破产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利息上升,致使还款重压增大,不少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重压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影响的危机。

    次级贷款所占规模不大,但产生的损害是巨大的,缘由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功能巨大,其借助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将次贷进行了无节制的信用扩张,从而放大了次贷的破坏用途。伴随现代金融市场的进步,结构化金融商品现在已渐渐成为广受投资者关注的一类要紧投资工具。面对旺盛的市场需要,投行等机构对次贷商品层层的打包,把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次贷商品证券化并打包销售给一个具备风险隔离功能的特定目的机构,并由这一机构公开发行以此为基础资产支持的债券,并用CRT把风险转移给最后投资者。

    2 次贷危机的金融传染过程

    金融传染是指因为金融市场自己特点及市场主体行为所致使的危机通过金融关联向其它国家的传染,其传染渠道主要为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等金融途径。因为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凶猛,各国经济波动的同步性和全球化成为金融危机像国际传导的助推器和放大器。

    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最早遭到影响的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这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进步得较为成熟,它们资金实力雄厚,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其实,在日本、欧洲还有其他国家的投资者都很多的投资有美国的资产,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级贷款抵押的衍生品。

    近来,日本政府发表的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大幅恶化,衰退速度和程度超出预料。金融危机对日本的直接影响体目前:日当地方银行持有些次贷有关金融产品相对自有资本比率较高,伴随这种金融产品的贬值,地方银行经营恶化。

    如图是美国次贷危机后对日本经济的传染过程:

    因为次贷危机的爆发,致使了美国的股市暴跌,日本的股市的同样狂跌,所以传染效应在股票市场是可视的。

    除去受害者日本,第三就是欧洲,美国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1月,英国汇丰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与面临拆分危险的德国地产筹资抵押银行、瑞士银行等都宣布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遭受不同程度的巨额亏损,银行业持续的坏消息,致使了欧洲股市的大幅波动。表1是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各银行机构的损失:

    资料来源:法国《回声报》。

    3 次贷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内和美国存在直接贸易关系,美国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国内的外汇储备中持有1.4亿的USD资产,当危机爆发之后,USD大幅贬值,导致国内遭受了巨大损失,现在,美联储猛开印钞机,以填补流动性缺口,对国内经济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重压。

    除此之外,次贷危机给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导致了非常大的风险,由于美国的经济是消费拉动型增长,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紧缩时,就会降低消费信贷,如此不少买家都会降低消费。这对国内来讲就是外需降低,这样,国内的出口就会相应的缩减,中国海关总署2008年7月十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降低20.16%,今年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降低11.18%。伴随美国经济的放缓渐渐传导到其他国家,中国对欧盟和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开始放缓。

    4 次贷危机的应付手段

    4.1 加大全球合作,一同应付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当经济兴盛时期,金融机构资金周转灵敏,各国汇集金筹资源,相互投资,达成资源的最佳配置。当经济遭到非预期的冲击时,一国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势必传染到与它有金融联系的其他国家。如此,经济出现了依存的现象,所以在应付危机时要加大合作。

    4.2 保证银行的资本结构,提升银行信贷的水平

    银行本身的自有资本要满足巴塞尔协议的需要,如此可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另外,银行在做出信贷决策之前,可以对借款对象做风险剖析,并加大风险管理,如此可以防止潜在的风险。

    4.3 小心进步信用衍生商品

    信用衍生商品虽然是转移信用风险的要紧工具,它本身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所以国内在进步金融革新商品时要小心。

    4.4 加大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美国的金融监管是一种多重管理机关和交叉管辖权的“多头”规范。这种金融监管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提升监管部门的效率,预防金融权力过于集中,但同时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监管机构交叉重叠,金融法规不统一等。所以,国内在借鉴美国的金融监管时,要健全和统一金融法规,如此才能使监管更有效。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