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03-0220-02
伴随教育范围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的节奏在加快,怎么样完成所担负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高校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培育人才是教育工作的目的,那样,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目前,在国内高校常见实行学分制、选课制后,大学生在校内的流动趋于分散化,不再有固定的教室,传统的班级定义逐步弱化。与之相对应的,公寓成为大学生主要的集中的活动场合,除去上课,他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学习、吃饭、娱乐、交流、休息。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公寓之后,他们更可足不出公寓而知天下事,当然,亦衍生了“女孩每天看韩剧,男孩每天打游戏”的不好的校园现象。不管如何,都说明了大学生愈加依靠于公寓。而且,除去亲情、爱情,他们十分看重室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室友情还弥补了亲情与爱情的不足,因此,公寓小集体的观念日益强化。同时,高校后期集团的日益成熟,也为学生提供了好的生活环境。
在这种形势下,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也成为高校各项管理活动的基本载体与落脚点,而学生工作进公寓对人才培养则可以起到更有益有哪些用途。正因这样,哈尔滨商业大学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自2004年起,坚持学生工作进公寓,从书记到辅导员,都在第十五学生公寓办公,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工作模式,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办法,因此,成为黑龙江高校初中生工作进公寓的样板,曾先后同意了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并有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海南琼州商学院、天津商学院等兄弟院校先后来访参观,第十五学生公寓还多次代表哈商大同意黑龙江爱卫会的检查。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觉得,学生工作进公寓这一工作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的进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于人才培养具备好的成效。
1、学生工作进公寓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喜欢同意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关心时事,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他们也是社会经验少,容易盲目冲动的群体,对事物的认识和自己的情绪容易遭到外面的影响和感染,做出错事甚至酿成恶果。
学生工作进公寓后,从党总支书记到辅导员都在公寓办公,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平时察看、聊天,他们可以直接获悉九零后学生的所思所想,对什么有兴趣,对什么问题敏锐,可与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在乎识形态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使之分辨是非,明理正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
哈商大能建学院自学生工作进公寓以来,从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院团委书记到辅导员均常常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促膝谈心,知道不同年级学生的问题,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困惑、大二学生学习力的困惑、大三学生研究能力的困惑、大四学生毕业就业困惑与学生们人际交往的困惑等,打造档案,开会座谈,然后进行准时有效的疏导,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常常性地在公寓楼下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譬如举办以“开启新征途,达成‘中国梦’”为主题的“两会”图片展、开设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榜样库建设展等等,在学生中获得了好的反响。
2、学生工作进公寓可以从细微处关心学生的平时生活,准时处置公寓内的安全隐患
当代大学生一部分处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之下,自理能力和自制力较弱,对别人的依靠性较强;另一部分因为家庭贫困,生活困难,个性敏锐,需要较多的关注和关爱。而且,他们大部分安全意识不强、生活经验不足、自我防范和保护的能力较差,容易引发各种事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公寓是校园内事故隐患的紧急区。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后勤集团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以提供商业服务为主,弱化了服务育人的要紧职能,他们缺少像老师一样的耐心细致的教育精神,也没能力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
学生工作进公寓后,这种矛盾得到知道决。辅导员老师常驻公寓,可以从细微处关心学生的平时生活,以学生为本,体现出人文关怀,降低他们离家、离开爸爸妈妈的悲伤,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并且,可以准时发现公寓内的安全隐患,如学生乱拉电线、乱用电器、偷窃行为等,将对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害处降至最低。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记录学生在公寓内的平时行为表现,纳入德育考核,作为评奖、评优、评助、入党、就业推荐的要紧依据。
哈商大能建学院正是考虑到学生工作进公寓可以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把亲情与友情融入平时管理之中,让离得远远的爸爸妈妈照顾的大学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人文关怀,才一直坚持这一工作模式。无论是新老教师,均不计个人报酬,常常牺牲我们的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学生寝室走走、转转,督促未起床的学生去吃早饭、上课,嘘寒问暖;每年举办一次寝室文化节,以寝室文化及生活事件为契机,增进学生们间的友谊与集体荣誉感;他们还与特困生结对子,捐款捐物,积极为学生联系勤工助学职位,从生活上处处关心他们,以实质行动取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好评。
3、学生工作进公寓可以发现和培育出色的党员队伍,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团活动
党团工作进公寓是学生工作进公寓之中的一项要紧内容。怎么样发现一名出色的党员积极分子,不应当仅仅通过一两件事,而是需要考察其平时行为,看其是不是具备一直如一的出色品质。只有发现和培育出色的党员队伍,学院的各项工作、文化活动才能落到实处,做出精彩。 学生工作进公寓后,可以扩大党团组织的覆盖面,形成院党总支―年级―专业―班级―寝室的多级化管理,构成以点带面、动态调节的机制;有益于发挥党团支部的桥梁用途,组织拓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学风建设;可以使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用途,体现学生党团组织的先进性与自律性,达成学生的自我管理。
哈商大能建学院将党团工作进公寓作为学生工作进公寓的重中之重,在十五公寓设立了专门的党团活动室,按期进行党员干部培训,鼓励党员参加自治组织,常常性拓展党团活动,如“书香商大――支部念书月”汇报展示活动、“青春梦想在行动,大手拉小手,共圆中国梦”活动、“感恩在于心,诚信在于行”系列活动等,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挑大梁,办得有声有色。另外,为在学生党员中深入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讲政治、讲文明、讲学习、讲卫生”的宿舍环境,还评选党员示范寝室,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用途,形成了能建学院学生宿舍“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间文明寝室,以点带面”的好局面。
4、学生工作进公寓可以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加快,但同时,生源水平也在降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受家庭教育和社会干扰不同,生活观、价值观、道德观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同一公寓内部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和偏差。而辅导员在办公楼办公的传统模式使他们非常难对学生的细微情况进行知道,辅导员想找学生、学生想见辅导员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而且有的问题在办公室这一环境下,学生感觉不便开口,久而久之,学生出现问题不想跟辅导员老师交流,致使矛盾加深、问题加剧。
学生工作进公寓后,辅导员在公寓办公,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天天都与学生见面,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找到辅导员,如此既在感情上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没孤立无援之感,同时可以准时解决各种问题,不至导致紧急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的能力、情商、常识储备、应变能力、奉献精神也得到了检验和训练。
哈商大能建学院的辅导员在学生工作进公寓这一工作模式中,探索和总结出“一心二爱三培养”的工作经验,即责任心,爱职位、爱学生,不断培养自己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他们常常深入学生寝室知道学生思想动态,天天中午都不休息,办公室的门时刻为学生打开,准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历经多年进步,培养出了一支出色的学工队伍,获得了黑龙江出色单位荣誉称号和“三育人”的荣誉称号等。
5、小结
国务委员陈至立曾在报告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过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要紧场合,是课堂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要紧阵地。”学生工作进公寓适应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真的体现了高校“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贴近学生实质,解决学生的实质问题,更具实效性和人性化。不过,“学生工作进公寓”这一工作模式要想发挥长效用途,需要依赖完善的规范和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探索、改进、总结出色的实践经验。总之,学生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素质教育、学校的学风建设、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都具备要紧的推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