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训练册第五模块测试

点击数:482 | 发布时间:2024-12-09 | 来源:www.huitongfa.com

    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高中二年级语文训练册第五模块测试文章,供大伙学习参考!更多新信息请点击高中二年级考试网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题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名字、班级、考场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卷相应地方上。
    1—12题答案涂在答卷卡上,13—23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36分)
    1、(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兰皋(gǎo) 芰荷(jì) 延佇(zhù) 溘然长逝(kè)
    B.伶俜(pīng) 踯躅(zhíizhú) 肖像(xiào)否极泰来(pǐ)
    C.坳堂(ǎo) 吮吸(shǔn) 便嬖(píanbì) 放辟邪侈(pì)
    D.湮没(yān) 勾当(gòu) 忖度(cǔnduó) 心急如焚(féi)
    .2.下列词汇中,没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沉湎 舛误 报不平 中流砥柱
    B.赡养 嘻戏 莫须有 推心置腹
    C.抉择 盛行 照相机 估名钓誉
    D.端倪 孱弱 钓鱼竿 刎颈之交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了解。
    B 大家不可以倒退。目前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间才能满足?”
    C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
    D 古人说话写文章常用对句,比如,孔子《论语》里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子》里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汇运用正确的www.juexiang.com一项是 ( )
    A.锦绣家园社区的张大妈是大伙公认的热心人,一听说南方遭受紧急旱灾,立刻义形于色,不只自己带头捐款,还积极帮助动员社区群众参加赈灾行动。
    B.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一场天灾,让这片土地变得分崩离析。
    C.大家村的旅游资源是这样的丰富,但大家不可以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大家应该善待这类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打响大家村的品牌。
    D.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坛,下车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不舍得浪费一分钟。
    5.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项是 ( )
    A.2009年到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达成回暖和显现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有哪些用途。
    B.专家觉得,导致最近空风韵量下滑的污染源以当地污染源为主,而不利的天气原因又成为主要因素,一旦天气条件好转,空风韵量也会伴随改变。
    C.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规范文化的建设,而规范文化的建设又体目前不断完善和打造学校的各项规章规范上。
    D.通过成都妇女唐福珍的案例与其他拆迁致死事件,促进中国顶尖大学的5名法学教授作出罕见的公开表态,呼吁改变一向鼓励开发商暴力拆迁的条例。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昭君文化及其意义
    昭君出塞是国内历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只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只在历产生过巨大影响,直至今仍然具备现实意义。
    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塞将来,汉朝与匈奴之间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区域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成长于长江三峡的香溪,长江文化孕育了她,深居于长安帝都的皇宫,黄河文化熏陶了她;生活于阴山大漠,草原文化收获了她。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汇聚手一身,使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王昭君一生的丰富历程使她有幸领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交流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昭君文化现象所揭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缘由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和弘扬昭君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充分发挥这一文化现象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包括和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很多方面。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魔力的认同,事业魔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一定。作为和平使者与民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昭君深受百姓拥戴。呼和浩特一带有青冢多处,被尊为昭君墓,如八拜昭君墓、朱堡昭君墓、南郊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等,长年遭到群众的祭拜。史学家们说得好:“大家不必辨其真假,只须看到这么多地方的老百姓想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就能看出她在各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昭君文化所包括的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韧不拔、默默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团结统1、喜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了弘扬昭君文化,提高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从l999年起,呼和浩特开始连续举办旨在“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进步"的面向世界的 “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到了现在,“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弘扬昭君文化”这一重大课题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不只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愈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用途。通过弘扬昭君文化,飞速提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知名度,扩大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影响。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是内蒙古,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由于她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一同进步的年代主题。
    6.下列内容对“昭君文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君出塞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出现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B.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
    C.昭君文化现象所揭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缘由之一。
    D.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很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很多方面。
    7.下列选项中,对王昭君这一形象阐释准确的一项是
    A.到了现在,“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王昭君出生于长江流域,成长于黄河流域,生活于草原区域,其形象是多样化形象的统一体。她的出现,形成了“昭君文化”的独特质,能够帮助社会平安,民族团结,国家与国家和谐。
    C.“弘扬昭君文化”这一重大课题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不只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愈加确定了千昭君的历史地位和用途。
    D.昭君这一形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魔力的认同,事业魔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一定。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昭君文化包含了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韧不拔、默默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体现。
    B.王昭君一生的丰富历程使她成为交流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C.老百姓想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可以看出她在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D.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发挥着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爸爸妈妈,俯足以畜老婆;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爸爸妈妈,俯不足以畜老婆;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对加点词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爸爸妈妈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10.对加点通假字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11.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盖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爸爸妈妈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2.对本段内容层次剖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致使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讲解如何“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讲,具备很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利于百姓。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翻译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仰不足以事爸爸妈妈,俯不足以畜老婆;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5分)
    答: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便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如何写画眉鸟的?(4分)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名句默写(6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其自视也,亦 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
    5、(12分)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4分)
    15岁感觉游泳难,舍弃游泳,到十八岁遇见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十八岁感觉英文难,舍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非常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17.2024年1月9日,余秋雨、肖复兴、秦文君、黄蓓佳、梁晓声、赵丽宏、史铁生、铁凝、曹文轩、韩寒等十位作家当选“全国中小学生喜欢的当代作家”。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写出他(她)的一部(篇)作品名字,并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低于60个字。(5分)
    ————————————————————————————————————————
    18.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爸爸妈妈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现在“留守儿童”数目超越了5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同意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需要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3分)
    6、(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孟庙的树
    孙继权
    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成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很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③“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5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携带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④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⑤ 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成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男女朋友。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哪个了解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⑥孟庙里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类柏和桧遍植孟庙的每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类老树有些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些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⑦ 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化掉的雪。海量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极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性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类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类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类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天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⑧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可以*,贫贱不可以移,威武不可以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⑨这个时候,我感觉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筹备的。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⑩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达成“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一直没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⑾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成长。
    (12)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19、第②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的“你”和“我”代指 和 。(2分)
    20、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哪些关系?(5分)
    21、第⑧段引用了孟子的很多名句,请问引用这类名句有哪些用途?(5分)
    22、试剖析第⑾段话的意思。(6分)
    7、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作文。
    赏析,指认识到其他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看重和赞扬。赏析,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赏析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大家可以赏析其他人,也可赏析自己,还可以赏析事物。每一个人都要掌握赏析。
    请以“掌握赏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需要: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