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起要点,应该无人不熟知吧?要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常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1.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一
1.大方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方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方逆辐射
2.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由于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方水平运动: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干扰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等压线密,风力大
2.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二
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依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方环流有哪些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要紧原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征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步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定义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三
晨昏线的特征
假如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方对太阳光线的散射用途,那样,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四
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征:
⑴、指示南北方向;
⑵、长度都相等;
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坐落于东半球;165°E坐落于西半球。
5.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五
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哪个方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哪个方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哪个方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伴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哪个方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哪个方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伴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渐渐北移。
6.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六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国内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7.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七
正午日影朝哪个方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朝哪个方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哪个方向不只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正午日影一直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区域,正午的日影一直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日影最短。
8.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八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
都是平原区域,并都坐落于国内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点差异:长江三角洲在国内东部沿海区域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国内东北区域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_带季风气候区,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国内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成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9.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九
1、冬半年的定义9月23日至3月21日
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地球俯瞰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依据昼长以标准日出(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是夏天。
9、国内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1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1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2、五带的名字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14、大方圈对地球的要紧意义保护生物存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保持生命活动
15、低层大方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1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1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有哪些用途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用途;成云致雨
18、大方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19、大方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方(电离层)
20、对流层的主要特点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0.地理高中二年级要点复习必学二 篇十
1、对流层的特征: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减少;
②大方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征: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方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方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保温
4、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6、大方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方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夜晚多云,气温较高。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国内热量最丰富的区域: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天陆地>海洋,冬天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