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伙最熟知的就是要点吧?要点是常识中的最小单位,体的内容,有时也叫“考试知识点”。
1.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一
1.大方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方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方逆辐射
2.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由于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方水平运动: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干扰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等压线密,风力大
2.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二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促进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减少,很多物质堆积下来,又有益于河流改道。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步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区域,河流下蚀用途减弱,侧蚀用途加大,河流总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同意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三
气候成因的影响原因有:太阳辐射、大方运动、地面情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未必全受这类原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应该注意判断主导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区域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一样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②是同纬度区域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国内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由于下垫面是大方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大方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区域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风靡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天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天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充气压力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区域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人类活动: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质,改变大方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致使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4.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四
光照图的判读
判断南北极,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5.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五
1.世界海陆分布非常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交流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是什么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国内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国内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通常来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6.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六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成长不能离开太阳
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方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方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7.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七
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依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方环流有哪些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要紧原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征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步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定义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8.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八
1.晨昏线的定义
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办法,一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依据昼夜半球判断:坐落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坐落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征
假如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方对太阳光线的散射用途,那样,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9.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九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察看,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10.高中二年级下册地理重点常识总结 篇十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