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中二年级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常识一定有肯定的欠缺,这就需要自己要拟定肯定的计划,更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成一直我们的。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学一要点》,帮你金榜题名!
高二语文必学一要点(一)
1、文言实词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旬有5日而后反
而徵一国
御六气之辩
2.古今异义
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众人匹之
古义:普通人今义:多数人,大伙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转折连词
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新年
3.一词多义
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不同)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了解)
小知不及大知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息去以6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使动使用方法。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徵一国者
2、文言虚词
1.之
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代词,这类。之二虫又何知
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连词,那样。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奚以知其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未数数然也
5.以
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用在选择问句中,可能……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
3、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小大之辩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省略句
翱翔蓬蒿之间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众人匹之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疑问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适也
4.倒装句
而莫之天阏者
彼且奚适也
奚以知其然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翱翔蓬蒿之间
4、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样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由于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二语文必学一要点(二)
1、基本知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来自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将来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的程度。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类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爱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2、字词汇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含爸爸妈妈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或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天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孩子子
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念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适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引申为*
夸父弃其策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4、虚词把握
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等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词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副词通“已”,已经
等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3、理解剖析
1、结构层次
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觉今是而昨非”——觉得以前所为是错的
归家之后的情状
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塑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离得远远的官场,享受天伦
念书抚琴,颐养天年
开车乘舟,寻幽探胜
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生活苦短,淡薄名利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2、写作特征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爽,富有步伐感和音乐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用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2、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