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必学一教材

点击数:692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来源:www.drfazz.com

    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非常短——只须后者再向前几步。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化学上册必学一教材》,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材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氯水的成分,了解氯水的漂白用途及其起用途的漂白物质

    2、学会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与漂白粉的制取和漂白原理

    3、通过对氯水成分和氯水漂白用途的探究,第三领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要紧办法,并能运用初步形成的察看办法进行全方位察看;通过引导学生察看、剖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察看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的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智商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与漂白粉的制取与漂白原理

    教学难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推理、氯水的漂白用途

    教学工具

    教学用具:氯气、蒸馏水、NaOH溶液、集气瓶、干燥的红纸、紫色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探究实验:①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察看氯水的颜色②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AgNO3,再滴加稀HNO3,察看现象③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察看现象,探究其成分及其用途④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入盛有干燥的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探究氯水中具备漂白性的物质⑤把少量的NaOH溶液注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领会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与非金属和金属的反应

    导入新课:借助一则报道,消防员用水驱散泄漏的氯气的事实引入新课

    2、氯水成分、漂白性物质的探究和Cl2与H2O的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察看其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氯水颜色变浅,呈浅绿色

    实验结论:氯气少部分溶于水,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实验: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Cl-

    实验: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出现红色,但后来红色又褪去

    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H+和漂白性物质

    实验: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湿润的红纸条褪色

    实验结论:干燥的Cl2不具备漂白性,Cl2与H2O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2、Cl2与H2O反应的剖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HCl+HClO剖析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HClO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

    a、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弱

    b、有强氧化性,具备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杀菌、消毒

    c、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总结:氯水的的成分:H+、Cl-、OH-、ClO-、Cl2、H2O、HClO

    考虑:实验室为何用棕色瓶盛装氯水?

    3、氯气与碱的反应

    1、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气瓶中,察看其变化

    实验现象: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为无色

    2、从Cl2与H2O的反应来剖析、理解Cl2与NaOH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NaCl、NaCl0,其中有效成分:NaClO

    3、从Cl2与NaOH的反应,写出Cl2与Ca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l2+2Ca2====CaCl2+Ca2+2H2O

    漂白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2,其中有效成分:Ca2

    总结氯气与碱反应的规律:氯气+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水

    考虑:次氯酸具备漂白用途,为何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而要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制成漂白粉来漂白?

    制成的漂白粉进行漂白时,怎么样体现漂白性?

    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Ca2+CO2+H2O====CaCO3↓+2HClO

    Ca2+2HCl====CaCl2+2HClO

    考虑:漂白粉应如何保存?

    4、氯气的作用

    依据氯气的性质,结合课本阅读、总结氯气的作用

    5、小结

    6、学生训练

    7、作业

    教材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1、介绍氯元素被发现的历史,与现在的应用。

    2、熟知氯原子的机构特征和化学特质,学会氯和金属,氯与氢气,氯与水发生的反应。

    3、熟知燃烧的新的概念,学会液氯与氯水有什么区别和成分。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

    氯气、氯水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办法。

    教学难题:

    氯水的性质及漂白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大家在日常所说的盐和大家化学中说的盐含义是否一样?

    点评:不同,日常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考虑1]氯元素坐落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比较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备性。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程“科学史话”,知道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

    [阅读考虑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考虑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伙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氯气是一种哪种气体,具备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采集的一瓶氯气,察看氯气的颜色和状况。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

    [引导]在初中时过去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能够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部分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备非常强的性,可以和绝大部分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哪些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采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察看现象。

    点评:干燥的布条没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总结]氯气不具备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备漂白性,是由于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备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备漂白性

    [阅读考虑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备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察看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2==CaCl2+Ca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考虑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大家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考试考试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区域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不是混有Cl2,办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分析: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NaCl是一种化工材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可以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分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C

    4.

    教学办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在日常所说的盐和大家化学中说的盐含义是否一样?

    点评:不同,日常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考虑1]氯元素坐落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比较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备性。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程“科学史话”,知道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

    [阅读考虑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考虑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伙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氯气是一种哪种气体,具备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采集的一瓶氯气,察看氯气的颜色和状况。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

    [引导]在初中时过去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能够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部分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备非常强的性,可以和绝大部分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哪些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察看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采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察看现象。

    点评:干燥的布条没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总结]氯气不具备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备漂白性,是由于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备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备漂白性

    [阅读考虑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备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察看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2==CaCl2+Ca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考虑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大家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考试考试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区域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不是混有Cl2,办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分析: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2.NaCl是一种化工材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可以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分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C

    4.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Cl2,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分析:先应判断A处通入的Cl2是不是带有水蒸气,依据B阀打开时,C褪色,说明A处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B阀关闭时通过D瓶,看不到C处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溶液吸收了氯气或吸收了潮湿氯气中的水蒸气,故正确答案为AB。

    答案:AB

    课堂总结及评价:

    这节课大家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通过实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伴随大家学习的深入,大家会学会更多的常识,并借助这类常识为生活服务。

    [小结]这节课大家学习了Cl2的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知道了日常的一些科学道理。下节课大家将继续学习Cl2的其他性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原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与水反应

    4.作用与功效:活动与探究

    H2在Cl2中燃烧时瓶口所产生的现象与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所产生的现象为何相同?

    氯气有毒,但为何又用它来给自来水消毒?

    到本市自来水公司做调查,知道自来水公司是怎么样给自来水消毒的。

    人在“死海”中为何不会下沉?

    上网查找资料,知道目前国内、国际上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的试剂有什么。

    附调查表

    [作业]:课本P87之1、2、3、4、5、6、7、8、9。

    教材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1.1常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学会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知道其作用与功效。

    2.对硅酸的组成、性质及制备形成初步的认识。

    3.知道硅酸盐的组成的表示办法、性质及应用。

    4.理解硅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1.2过程与办法

    通过对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要紧地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题

    2.1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备;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的制法。

    2.2课题难题

    二氧化硅和硅的性质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水晶、玛瑙、石英坩埚、沙子。你了解组成这类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吗?

    讲述:这类物质虽然看着形态各异,事实上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大到高科技范围,小到大家的周围,到处都有硅及其化合物的踪影。当今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更是与大家对硅的性质的认识息息有关。本节课,大家第一来学习二氧化硅及其化合物——硅酸的有关常识。

    2、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硅

    过渡:第一,大家来认识一下硅元素的有关常识。

    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的1、二自然段,知道硅在自然界的含量、存在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整理:硅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硅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的各种矿物和岩石里。

    过渡:大家先来学习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的性质。

    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

    学与练:写出C和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据外层电子数,推断CO2和SiO2的性质是不是相同?

    总结整理:C和Si的外层都有4个电子,CO2和SiO2分别是二者的高价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应该相似但又不一模一样。

    考虑与交流:请同学们回忆大家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回答。

    学生考虑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总结整理:

    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O2+H2O=H2CO3

    CO2+Na2ONa2CO3

    CO2+CaOCa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

    过渡:下面大家来学习二氧化硅的性质,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加以比较,看二者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教程第75页的内容,知道二氧化硅的性质及作用与功效。

    总结整理: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其他矿物一同构成了岩石,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砂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石英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水晶是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用来做光导纤维;石英可用来做石英钟、石英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水晶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要紧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眼镜片等,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还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装饰品等。

    ⑴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作用与功效: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石英坩埚、装饰品等。

    解说:CO2、SiO2的物理性质差别非常大,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硅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缘由是二者的结构不同,有关常识大家将在选修教程中学习。

    过渡:SiO2与CO2的物理性质差别非常大,那样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也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请大伙阅读课本第76页有关内容,并填写下表。

    板书;

    ⑵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SiO2与CO2化学性质的比较

    展示一个同学的答案,剖析对比,得出结论。

    总结整理:CO2、SiO2的化学性质差别不非常大,比较相似,都能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盐,都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可以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硅酸。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发生化学反应,而二氧化硅却可以与氢氟酸发生反应,这也是工业上用氢氟酸雕刻玻璃的反应原理。以上两点,属二氧化硅的特质。

    ①特质:

    a.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

    b.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②酸性氧化物

    a.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考虑与交流:

    为何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需要玻璃塞?

    实验室为何不需要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某同学依据SiO2既可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判断SiO2为两性氧化物。是不是正确?

    学生考虑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总结整理:

    由于玻璃中含有SiO2,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Na2SiO3,而Na2SiO3具备粘合性,容易使玻璃瓶塞和瓶颈粘在一块而不可以打开。

    由于玻璃中含有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故不需要玻璃瓶,用塑料瓶盛放。

    两性氧化物是指既和酸反应,又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SiO2与氢氟酸反应没生成盐,故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

    过渡:二氧化硅不可以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硅酸。那样,硅酸是什么样的一种酸?它如何制得呢?下面大家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硅酸

    学生阅读教程第76页后一自然段,知道硅酸的性质。

    总结整理并板书:

    ⑴物理性质

    硅酸是一种白色的固体,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它不溶于水。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做教程第76页探究实验4-1,察看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讨论:实验室制硅酸的原理。

    总结整理并板书:

    ⑵制取原理:

    强酸制弱酸——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得到

    Na2SiO3+2HCl=H2SiO3+2NaCl

    过渡:硅酸的酸性比碳酸还要弱,那样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推断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考虑回答。

    总结整理并板书: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解说:先形成硅酸溶胶,浓度较大时形成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酸在加热条件下会进一步失水得到二氧化硅。

    板书:

    ⑶化学性质:H2SiO3SiO2+H2O

    ⑷作用与功效——硅胶,做干燥剂。

    巩固训练

    1.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具备的性质是

    A.熔点非常高B.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可与烧碱反应生成盐D.坚硬

    2.要除去SiO2中混有些少量CaO杂质,适合的试剂是

    A.纯碱溶液B.盐酸C.硫酸D.苛性钠溶液

    3.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A.HF溶液B.KOH溶液C.盐酸D.水玻璃

    参考答案:BBC

    硅酸盐

    阅读教程第77页第一自然段,知道硅酸盐的组成。

    总结整理并板书:

    1.硅酸盐: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讲述: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硅酸盐矿物,约占地壳水平的5%。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粘土是制造陶瓷器的主要材料。硅酸盐的类型不少,结构也非常复杂,一般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书写时,应把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然后写SiO2,后写H2O。且各种氧化物之间用“·”隔开。

    板书: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办法:

    如:Na2SiO3Na2O·SiO2

    Al24Al2O3·2SiO2·2H2O

    过渡:硅酸盐类型不少,大多难溶于水,可溶性硅酸盐容易见到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它有哪些作用与功效?

    2.硅酸钠: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教程第77页实验4-2。填写下表:

    总结整理:实验室里用于制H2SiO3,工业上可制成硅酸凝胶,处置后就得硅胶。硅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食品袋里的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

    投影:硅胶图片样品。

    板书:作用与功效: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过渡:Na2SiO3还有什么作用与功效?请同学们回忆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能否用玻璃塞?说明了那些问题?

    学生考虑交流回答。

    展示:

    用玻璃塞塞紧的长期装碱液的试剂瓶,拔其瓶塞。

    室内装修用过的盛玻璃胶的塑料瓶,读出玻璃胶的成分。

    总结整理:

    Na2SiO3还可用作粘合剂,用于粘玻璃制品。

    阅读教程第77页科学视线,知道硅酸盐怎么样具备保肥能力。

    过渡:国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从古到今,人类创造性的生产出了几类硅酸盐商品——陶瓷、玻璃、水泥等,下面大家通过录像和图片知道硅酸盐商品的进步历史和它们在日常的应用。

    播放秦兵马俑图片或录像。

    有关博物馆中的古陶器和瓷器介绍的影视资料。

    雄伟壮观的现代建筑。

    学生观看并发表他们的感想。

    讲述:陶瓷是中国人创造并早用,欧洲人视中国陶瓷为无价之宝,所以欧洲人把瓷器叫做“China”,久而久之“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名字。陶瓷在国内历史悠久,但现在进步情况不容乐观,还需各位作出不懈奋斗,宏扬民族文化精髓。那样你能否举出几例现代社会中含硅元素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教程第78~79页,知道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成分和作用与功效。

    展示图片:超导材料、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等。

    讲述:能源、材料、信息是文明的三大支柱,而能源问题的解决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的突破。硅在现代电子、航空航天、敏锐材料、超导材料中起着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

    学生阅读教程第79~80页,知道硅的存在和作用与功效。

    总结整理:在自然界中无单质形式存在的硅,只有化合态硅。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人类虽然在一万年前制出了陶器,而人类真的认识硅元素是在182024年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用金属钾还原四氟化硅时获得单质硅的。

    展示图片:单晶硅。

    硅单质

    1.物理性质: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作用与功效:是要紧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硅合金等。

    学与练:写出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剖析硅的化学性质是不是活泼。

    讲解:硅、碳同属ⅣA族元素,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所以硅的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常温下比较稳定。

    总结整理:

    3.硅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加热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

    总结整理:

    阅读补充资料,知道硅的工业制法。

    4.硅的工业制法: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SiO2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2C=Si+2CO↑

    粗硅能跟氯气反应得到SiCl4,再用氢气还原制得纯硅

    Si+2Cl2=SiCl4

    SiCl4+2H2=Si+4HCl

    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商品

    B.水晶、玛瑙、光纤、硅胶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C.SiO2非常稳定,与所有些酸都不反应

    D.将石棉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3·4SiO2

    2.下列不可以用磨口玻璃瓶盛放的试剂是

    A.溴水B.水玻璃C.高锰酸钾D.硝酸

    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人造刚玉熔点非常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②化学家使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③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用了很多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④夏季到了,游客佩带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双眼⑤太阳能电池可使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益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

    参考答案:1.A2.B3.D

    本课小结

    1.知道了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含量。

    2.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形式和性质,并和CO2进行了对比。

    3.学习了硅酸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并通过硅酸的制取知道一种要紧的化学反应原理——强酸制弱酸。

    4.硅酸盐的概念、表示办法及工业商品

    5.硅酸钠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

    6.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性质、工业制备和作用与功效

    板书设计

    第一节硅

    1、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

    物理性质:

    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作用与功效: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石英坩埚、装饰品等。

    化学性质:

    ①特质:

    a.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

    b.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②酸性氧化物

    a.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2.硅酸

    ⑴物理性质:硅酸是一种白色的固体,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它不溶于水。

    ⑵制取原理:

    强酸制弱酸——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得到

    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⑶化学性质:H2SiO3△SiO2+H2O

    ⑷作用与功效——硅胶,做干燥剂。

    2、硅酸盐

    1.硅酸盐组成的表示办法:

    化学式法:

    氧化物法:

    硅酸钠Na2O·SiO2Al24Al2O3·2SiO2·2H2O

    2.硅酸钠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

    作用与功效:制备硅胶、木材防火剂、粘合剂。

    3.硅酸盐工业商品

    3、硅单质

    1.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有两种同素异形体。

    2.物理性质:熔沸点高、硬度大、半导体。

    3.作用与功效:是要紧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硅合金等。

    4.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

    作业课本P80习题1-11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