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耐药性;监测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是致使非淋菌性尿道炎最容易见到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其感染率上升非常快,病原体耐药亦逐年增加。为了知道我院临床离别的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大家对本院2004年至2006年5月离别的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并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耐药性变迁的剖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标本与办法
1.1标本来源2004年至2006年5月来院门诊妇科病人,随机抽取2004年369例,2005年500例,2006年1月至6月500例。
1.2标本采集女人病人取宫颈分泌物:先用无菌棉签拭去宫颈口分泌物,然后用一次性女用拭子伸入宫颈口12 cm~14 cm处停留10 s~20 s,旋转2圈~3圈,取出标本立即送检。
1.3试剂与办法支原体IST?2试剂盒;包被抗生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2结果
2.1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3年中Uu单项感染PRI耐药率为<0.5%,DOT、TET均<10%,CIP耐药率最高,>82.8%;Uu和Mh混合感染中,2004年组PRI为0;2005年JOS、PRI为0;2006年组PRI为0。耐药率最高的是:2004年ERY、CIP,2005年CIP,2006年CIP。2004年至2006年Uu、Uu+Mh耐药率见表1和表2:
2.2Uu耐药率的变迁JOS、PRI、DOT 3年中耐药率最低,中敏率;大环内酯类ERY、AZI的耐药率在20%~30%之间;CLA2004年6.5%,到2005年至2006年分别高达31.6%和26.0%,喹诺酮类药物OFL、CIP 3年的耐药率均处于最高水平。
2.3Uu+Mh混合感染耐药性变迁PRI 3年中耐药率为0,JOS和DOT耐药率略有上升,但小于10%;TET耐药率逐年增长,分别为6.5%、15.0%、34.0%。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呈逐年降低;喹诺酮类3年中均呈高耐水平。
表12004年至2006年Uu耐药率(略)
表22004年至2006年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略)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