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

点击数:733 | 发布时间:2025-02-05 | 来源:www.tcdbbw.com

    高中三年级学生非常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要紧的生活选择,是不是考虑了解了?这对于没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怎么样度过这要紧又紧张的一年,大家可以从提升学习效率来着手!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期望你好好学习,圆金色6月梦!

    1.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


    1、农业生产的特征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原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商品作用与功效分类自给农业、产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8、人类对自然原因的借助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规范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进步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应求购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地区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剖析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手段①培育良种②改变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产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产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产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剖析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法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

    20、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1、混合农业的进步优势及实例剖析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借助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22、工业的投入原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材料、科技

    23、工业的产出商品和三废

    24、工业投入要点与工业进步种类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5、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进步的影响①材料类型和借助率②劳动力的数目、体力、常识、技术

    26、影响工业区位的原因材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

    27、五种区位原因指向型工业材料、市场、动力、便宜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8、材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健全③通达,要紧④智能化,劳动力素质。

    29、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

    30、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风污染

    31、企业增长的策略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元化

    32、企业空间进步的特征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33、跨国企业的空间进步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34、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

    35、工业集聚的优势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减少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36、工业分散是什么原因①材料和商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探寻区位

    3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征①发育低②发育高

    3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剖析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39、鲁尔区衰落是什么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降低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进步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变交通④进步科技⑤消除污染

    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征①中小微型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

    42、高技术工业的特征①职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成本高④面向世界市场

    43、美国“硅谷”进步的主要原因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军事订货

    44、聚落的形成人类为存活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②带状村落

    46、古时候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47、古时候城市的分布特征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进步早的区域。

    48、古时候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

    49、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部分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50、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

    51、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域①60°N以南的欧洲区域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

    52、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有区

    53、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4、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55、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

    56、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时候: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57、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进步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58、城市区位原因的进步变化①军事、宗教②交通、自然资源③旅游、科技

    59、城市化的意思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区域转变为城市区域的过程。

    60、城市化有哪些用途①带动地区经济进步②缩小城乡差别

    6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①产业革命前②二战前③二战后

    6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征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64、进步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进步不合理

    6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水平降低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66、上海保护和改变城市环境的主要手段①打造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变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67、主要的交通运输方法及其特征①铁路②公路③水路④航空⑤管道

    68、亚欧国内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②连云港-鹿特丹

    69、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70、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征借助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71、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征借助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7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回收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73、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原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

    74、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区域进步经济。

    75、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区域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

    76、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互联网系统。

    77、港口的定义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合。

    78、港口的区位原因剖析①自然条件②经济和社会条件

    79、汽车站的区位原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便捷、直接的联系

    80、航空港的区位原因①自然条件②综合原因

    81、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目常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

    82、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省用地③借助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

    83、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①线路拥堵②环境污染

    84、电子通信的进步①借助电话、电报②借助计算机

    85、信息高速公路集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传输图、文、声、像等的通信网。

    86、国际网络的影响进步最快、用途、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的通信互联网

    87、国际网络的应用①拓展电商②提供各种远程服务③举行电子会议

    88、商业中心的形成商业活动的人流、产品流达到肯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

    89、商业中心的功能物资集聚、服务、产品流通。

    90、商业街的区位选择①以市场为原则②交通为原则

    91、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设在居民住宅区内。

    92、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遭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原因的制约。

    93、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意思各国间产品和劳务交换;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94、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特征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与少数农商品,进口燃料和材料

    95、进步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征出口农矿初级商品,出口产品类型单一,处于不利地位。

    96、世界要紧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97、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①人类获得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反用途于人类

    98、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

    99、环境污染产生是什么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致使环境水平降低。

    100、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方、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

    2.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

    1、东亚:80汉E-140汉E,20汉N-50汉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含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2、东南亚:23汉26’N-10汉S,90汉E-150汉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含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3、南亚:10汉N-30汉N,中央经线80汉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含北部三个内陆国,中部三个临海国,南部两个岛国;

    4、中亚:40汉N-50汉N,50汉E-80汉E;

    地处亚欧国内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含五大国家,古时候是丝绸的道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国内桥,策略地位要紧;

    5、西亚和北非:20汉N-40汉N,20汉E-65汉W;

    地处“两洋”,“三洲”,“五海”,是海陆交通要道,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6、撒哈拉以南非洲:30汉N-30篠,20汉W-60汉E,中央经线:20汉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区域,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含49个国家;

    7、西欧:40汉N-70汉N,10汉W-20汉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8、欧洲东部和北亚:

    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是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区域的1/4;

    9、北美:30汉N-50汉N,中央经线100汉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10、拉丁美洲:30汉N-50汉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含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国内,巴拿马运河;

    十1、大洋洲:20汉N-40汉S,100汉E-140汉W;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包含“一个国内、四个岛屿、三大群岛”,策略地方十分要紧;

    十2、南极:

    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十3、北极区域: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含北冰洋的大多数与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3.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


    1、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2、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

    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

    菲律宾:椰子,蕉麻;

    泰国:水稻;

    3、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4、中亚:

    1、小麦,棉花,畜商品;

    2、矿产丰富,类型多样,煤,铁,石油;

    5、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与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1、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区域;

    6、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黄金、铁,石油钿矿;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7、西欧:

    1、矿产:煤、铁、石油;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8、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

    9、北美: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

    2、森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石油,铁,煤,镍,渔业资源丰富;

    10、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铁,锰,铜,银;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

    4、经济作物;

    十1、大洋洲:

    1、矿产-铁,煤;

    2、稀少动物-鸭嘴兽;

    十2、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3、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石油,天然气。

    4.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5.高中三年级上册地理必学一重点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