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学一教材

点击数:455 | 发布时间:2025-03-21 | 来源:www.pjjzly.com

    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收获。譬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这样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非常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可以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好好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学一教材》,期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的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2.理解洋流的形成缘由

    3.学会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题

    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情况

    2.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一个在美国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装着一位菲律宾小姑娘的信。阅读课本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考虑,并回答

    1、漂流瓶为何会从菲律宾漂到美国的西海岸?导致它运动是什么原因什么?

    2、漂流瓶可能是顺着什么洋流漂过来的?

    探究1、洋流的定义

    暖流和寒流的定义打造的探究活动

    1、洋流的定义

    考虑:洋流有哪些特征?在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关键字?

    2、洋流的性质分类

    1、读图: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探寻

    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总结探究:

    ⑴、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

    ⑵、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什么纬度的海区?

    ⑶、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种寒暖流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定义后,探寻关键字,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让学生在地图中探寻三组洋流的纬度地方和海陆地方,剖析并总结寒、暖流定义,引导学生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剖析整理,去伪存真

    学情预设:学生对中低纬度的海区,副热带海区等名词比较陌生,读图时学生会出现方位上错误,所以在引导读图的问题设计要有明显的对比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洋流分布形成总体印象

    ⑷、寒、暖流定义的总结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学情预设:因为课本的洋流分布图是一个平面的空间定义,用来总结寒暖流的定义,只能体现大部分洋流的流动方向,总结的定义不甚完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察看北赤道暖流的流动方向,让学生发现并非所有些暖流都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提醒学生,让学生从相对温度的角度上总结洋流的定义。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

    2、常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断定寒、暖流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察看: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方向,完成课本57页的读图考虑:

    ⑴、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哪些差异?

    ⑵、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南半球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哪些变化?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总结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完成1、2题。此时教师板图,绘出太平洋为中心和大西洋为中心的两种世界大洲空白轮廓图。

    2、小组讨论,并总结洋流的运动方向,请同学汇报学习成就。

    3、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察看大西洋海区,画出大西洋中心为海区洋流分布。

    学情预设:课堂用的是在大西洋海区为中心的空白图,与学生课本上的地图有所不同,因此这题有肯定的困难程度。学生板图的成效并不理想,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图图转化能力

    使用板演的方法,在演示大平洋洋流的流动方向和分布大致的地方。

    学生动态的板演大西洋海区的大

    洋环流的分布和运动,以学生实践来印证洋流的分布规律。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

    学情预设:洋流的形成与大方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一重点内容需要有充足的常识筹备,所以教师分层次的提出阶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讨论、评价等方法的探究活动,理解洋流的形成缘由

    1、提出问题:洋流为何会运动?洋流的运动的能量源自那里?

    2、教师板图:在黑板上画出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示意图的空白图。

    3、学生调板:将充气压力带和风带补充完整。

    4、察看东北信风与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导学生联想:风向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

    5、教师讲解:风靡风对洋流的驱动用途,及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教师说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过程,并在洋流模式图中画出北赤道暖流。

    常识链接: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用途下,形成的水平运动,风海流开始运动后,受地转偏向力有哪些用途,使表层海流流向偏离原风向45?左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去的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6、学生考虑:在西风控制区域,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模仿第5小题画出西风漂流。

    7、察看洋流分布图中的赤道逆流的地方,在洋流模式图标出地方。

    8、结合《洋流的分布图》和已有些洋流分布规律,让学生画出大洋的环流模式图

    学情预设:1-3小题,因为是从旧常识引入新常识,困难程度不大,学生答卷比较完整。5、6两小题是洋流成因的重点,对学生有肯定的困难程度,可通过教师解说,学生模仿来突破难题,完成洋流成因的教学任务。

    常识链接:大洋的环流模式图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可用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9、读《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示意图》和《大洋的环流模式图》,考虑:

    ⑴、为何南北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方向不同?

    ⑵、为何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的运动方向和中低纬的不同?

    ⑶、为何南半球没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而形成了绕极环流?

    ⑷、为何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的方向和南很大陆绕极环游方向不同?为何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常识链接:在南很大陆周围,围绕南很大陆的南极环流属极地东风流,它和西风漂流一同构成围绕南很大陆的南极绕流,其中还是以西风漂流为主体。

    ⑸、依据大洋的环流模式图,总结大洋东西两岸的寒、暖流分布规律,在模式图中用红笔标明暖流的地方。

    10、教师解说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教师说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借助地图册中的图片,以秘鲁寒流为例知道补偿流,以直布罗陀海峡洋流为例讲密度流。

    学情预设:让学生明确洋流运动的成因总是不是单独只受一个原因的影响,而是多种原因综合用途的结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风海流。

    高中地理必学1《水资源的合理借助》教材一

    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

    1.知道水资源的定义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标说明全球和国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

    3.说明在不一样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目和水平对人类存活和进步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的可持续借助的观念,知道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案

    过程与办法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剖析能力。

    2.通过案例剖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精神。

    3.通过拓展小组合作作业,主张合作探究和个性进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革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辨证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借助状况;

    2.树立资源借助的可持续进步看法

    教学重难题

    水资源的分布与借助

    不一样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目、水平对人类存活与进步的意义

    教学过程

    Flash”一口水”:西北是国内水资源为短缺的地方之一,什么是水资源?

    1、水资源的意思

    1.水资源定义:水资源的意思有广义和狭义:

    广义水资源:水圈内水量总体

    狭义水资源:陆地淡水

    大家前面有讲到水体的种类,包含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方水。陆地水包含陆地淡水和湖泊咸水、地下咸水。其中陆地淡水仅占2.53%,陆地上的淡水类型多,有的很难借助或者现在直接借助较少,容易借助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类储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0.007%。

    承接:那样,一个区域水资源的多少用什么来衡量呢?

    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

    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一般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请同学们读图3.10,考虑: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多年平均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每个大洲的水资源总量是有非常大的差异。

    3.世界水资源分布

    请同学们读图3.10对每个大洲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排序。

    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这是各大洲有什么区别,那国家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多,第二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六位。

    承接:中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时空分布不均匀。

    4.国内水资源的分布

    ,请同学们读图,说出国内水资源分布的特征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分配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5.水资源的合理借助

    以上是国内水资源短缺的自然缘由,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呢?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国内水资源短缺的人为缘由: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要量增。大水资源浪费紧急。水资源污染紧急。

    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呢?

    控制人口增长,节省用水,提升水资源借助率。节省、合理用水资源。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合理分配和借助水资源是社会可持续进步的基础条件。为此大家采取多种手段,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借助。

    1、开源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増雨;海水淡化等

    2、节流

    加大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意识;看重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升工业用水的重复借助率

    水资源的水平和数目对人类的存活和进步有着要紧的意义。正是因为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区域差异,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进步。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地区对比:长江中下游区域和新疆。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区域聚落规模比较小,而水资源较充足的江南区域聚落规模较大。

    结论:说明了水资源的数目会干扰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一些知名矿泉水和饮料厂的水源地

    依据采集到的资料创设情境2:假如你计划开一个矿泉水厂,你要把厂址建在哪?

    展示茅台酒水源地赤水河的图片与展示青岛啤酒和崂山水图

    结论:说明了水资源的水平也会干扰到一个区域经济活动的效益。

    2.水资源借助的进步

    展示课本的p62三张图片考虑:这三张图片说明了科技进步对水资源借助有什么影响

    从这类图,大家可以看出,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人类借助水资源的类型、范围扩大。

    课后作业:西北是国内水资源总量少的区域,但国内缺水却是华北。请学生剖析缘由。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缘由入手。并拟定一个华北水资源可持续进步方案。

    板书

    板书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定义

    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

    3.世界水资源分布

    4.国内水资源的分布

    2、水资源的合理借助

    1、水危机是什么原因

    2、采取的手段

    3、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2.水资源借助的进步

    3、水资源的持续借助

    教学目的

    1、知道昼夜长短的产生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2、掌握在“二分二至日照图”上,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

    3、总结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4、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题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和正午太阳高度进步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中,大家了解,因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致使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新课]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产生

    大家了解,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见“图片材料”2、北半球夏至日光照黑板示意图,简称黑板图,图中的ABC半圆弧为晨线,与之正相对的半圆弧是昏线。晨昏线组成的大圆圈将纬线分割为昼、夜两段:

    1、昼长

    处在白昼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昼长。比如黑板图中A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360度,昼长24小时,B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180度,昼长12小时,C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0度,昼长0小时,E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210度,昼长14小时。

    2、夜长

    处在黑夜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夜长。比如黑板图中A点夜长0小时,B点夜长12小时,F点夜长10小时,C点夜长24小时。昼、夜的长短就由昼、夜半球纬线所跨经度数的大小所决定。

    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一直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伴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因此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关系就不断地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就不断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设问: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有哪些规律?

    师生一同总结如下:

    1、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夏半年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②、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③、夏至日时,昼长达一年中的大值,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④、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相反。

    、冬半年

    ①、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②、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③、冬至日时,昼长达一年中的小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④、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相反。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多媒体课件第三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设问: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有哪些规律?

    师生一同总结如下:

    2、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各纬度夏半年昼长夜短,夏至日昼长;冬半年昼短夜长,冬至日昼短。南、北半球的日期相同,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赤道区域,全年昼夜平分。

    多媒体展示极昼极夜变化图。设问:北极区域极昼极夜何时开始?何时范围大?何时结束?南极区域呢?

    学生总结如下:

    、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内,极昼现象自春分日开始,夏至日的范围大,秋分日结束;极夜现象自秋分日开始,冬至日的范围大,次年春分日结束。南极圈内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展示多媒体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得出正确的定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

    任意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如黑板图中,D点的太阳高度为90度,A、B、C三点的太阳高度为0度,E点的太阳高度大于0度小于90度,F点的太阳高度小于0度。

    2、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它是当地一天中的大太阳高度。如黑板图中,D、E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度52分,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度34分,F点的正午太阳高度43度08分,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展示多媒体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空间的变化”总结如下。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黑板图中,D、E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南北两侧,距离直射点纬线相差多少度,其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A点相差43度08分,B、相差23度26分,F点相差46度52分,C点相差90度。

    继续展示多媒体课件“正午太阳高度时间的变化”总结如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区域:夏至日达大值,冬至日,北半球达小值。

    ②、南回归线及以南区域:冬至日达大值,夏至日,南半球达小值。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区域:太阳每年两次直射。其中,赤道区域两次达大值、两次达小值,其他区域,两次达大值、达小值。

    [常识整理]

    大家分别研究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那样,具体到某一个区域,如十堰区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3、十堰区域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提问:

    1、十堰区域一年中,二分二至时北京时间何时日出日落?太阳日出日落方向如何?一年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什么方位?

    2、该区域何时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长?何时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

    小结:十堰区域二分日时,6点40日出,18点40日落,夏至日时,5点20日出,20点日落,冬至日时,8点30分日出,16点50分日落;夏半年东北升而西北落,冬半年东南升而西南落,春秋分日正东升正西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天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长;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春秋二分昼夜平分。

    [典例剖析]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9时0分0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B、14时C、20时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P地的昼长约为

    A、16时B、14时C、10时D、12时

    参考答案1、C;2、A

    课后小结

    本节课,大家主要研究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终致使了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这将是大家下一节课要继续讨论的内容。

    课后习题

    1.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天天都重合B、只有二至日才重合C、只有二分日才重合D、永远不重合

    2.在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中,正确的一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B、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

    C、地方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区时的产生,地转偏向力

    3.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

    A、昼夜长短相同B、地方时相同C、季节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4.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

    A、从北回归线向南移B、从南回归线向北移C、从赤道向南移D、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

    5.下列四幅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的是

    6.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的是

    A、元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

    7.在国内下列城市中,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武汉D、广州

    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大的区域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B、回归线与极圈之间C、南北极圈以内D、赤道区域

    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至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

    10.每年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为179天,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A、夏半年过日前点B、冬半年过远日点

    C、夏半年公转速度慢,冬半年快D、夏天比冬天白天长

    11.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为极圈,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

    A、abB、bcC、cdD、bd

    12.正好处于晨昏线这一空间地带的区域

    A、时刻为0点B、时刻势必是6点或18点

    C、基本上看不到太阳D、太阳高度等于0

    板书

    地球的运动之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产生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3、十堰区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目的

    1.常识与技能:知道太阳辐射的定义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学会太阳活动的主要种类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2.过程与办法:通过读地理图表,让学生掌握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剖析能力;通过案例剖析,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常识的能力,并培养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剖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擅长察看日常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进步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题

    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查阅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有关资料,交流讨论,引起共鸣,激起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筹备有关材料,采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见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尤为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存活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大家了解“万物成长靠太阳”,太阳孕育了地球上的生物。那样,太阳对地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本节课大家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两方面的影响来学习。

    第一大家先来学习太阳的概况,请各小组选代表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水平等角度给大家简述一下太阳的概况。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老师补充太阳概况的资料: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源源持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大家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包含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特质和用途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他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等于燃烧4亿吨煤产生的热量。

    考虑太阳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那这类能量来源是什么?请各组代表回答。

    2,太阳能量的来源

    老师补充

    虽然太阳能量到达地球不过是他的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请同学依据所采集的材料,用例子来讲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由两个群众方阵来回答,互相比赛。

    a、太阳辐射是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方,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即是地理环境的动力来源,如大方环流,洋流

    b、太阳辐射能是大家平时生活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老师对发言进行分类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说明同一事物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洗能源,在地球上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渐渐面临枯竭的条件下,怎么样开发借助太阳能就摆在大家面前了,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你对太阳能借助设想。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的,具备差异性

    请同学们剖析课本图1.8图1.9,由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老师补充大方上界的定义。

    为何国内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遵循这条规律,剖析缘由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原因除去包含纬度地方,还有气候情况和地势影响。

    大家所看到的太阳看起来非常平静,大家感觉不到其有哪些变化,但其实它时刻在进步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有时非常剧烈,这类变化大家称之为太阳活动。

    案例: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遭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目前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遭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遭到的干扰来自哪儿?为何?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请各小组代表简述太阳大方结构,各层概况,总结太阳活动的主要种类。

    1、太阳大方的结构

    2、太阳活动的主要种类

    老师概括

    请各小组代表回答活动题。

    “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太阳虽然离大家非常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量上还是非常大的,太阳活动使地球所同意到的太阳辐射有一些微小变化,但或许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致重大的影响。

    请各小组一块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老师对发言进行分类总结

    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黑子——降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课后小结

    这节课主要知道了太阳的概况、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方层的分层和太阳活动的种类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因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看重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国内观测记录太阳黑子的变化的历史久远,古时候史书上就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如公元前28年,有记载曰“3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面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国内有关部门在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导致的不利的影响降到低程度。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很多方面的影响,请同学们回去继续搜索,大家将搜集并进行交流……

    板书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概况

    2,太阳辐射的定义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方的结构

    2,太阳活动的主要种类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