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二要点分析

点击数:476 | 发布时间:2025-03-30 | 来源:www.nangding.com

    在现实角逐这样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想获得成功,你得先掌握默默地做好我们的事,专注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用历程和阅历积累,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常识,正如你羡慕其他人在某些方面的专长,你是否了解他们从小同意了这方面多少系统的练习,克服了多少练习中的困难。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历史必学二要点分析》,期望可以帮到你更高效学习!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略的力量。

    社会吏治腐败,*佞当道。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倡导: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更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觉得是非标准根据年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不真实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倡导:

    对君主专制规范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影响:黄宗羲的政治倡导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规范,有极其要紧的意义,对将来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进用途。

    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倡导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进步。

    思想倡导:王夫之觉得世界是物质的,所有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觉得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所有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觉得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备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大家的思维办法,具备划年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进国内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取名字是他觉得以后这类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因为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类著作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看法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分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李贽思想的特征是离经叛道,因而B、C两项错误;李贽批判的是封建儒学,D项不符合题意;李贽觉得我们的思想不容于世,A项是其缘由。

    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第一指向程朱理学,这是由于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合适年代的进步

    分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剖析、理解能力。B、C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明清时期,伴随产品经济进步,民主思想产生。而程朱理学却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道德,摧残人性。

    3.明清之际,“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的提出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势必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看重工商业的反映

    分析:选C。肯定社会的文化是肯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工、商皆民生之本”的思想正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4.2025年是王夫之诞辰392周年。

    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征的是

    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

    D.“天地之化日新”

    分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剖析能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都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A项是李贽的思想特征。B项是黄宗羲的思想特征。C项是顾炎武的思想特征。王夫之是一位唯物主义者,D项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需要

    了解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要紧意义;知道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落实课标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

    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遭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

    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进了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促进了商业兴盛和城镇兴起;

    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致使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互联网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进步创造了环境;

    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量常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范围收获突出,大家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升,这为古时候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进步的奠基用途。

    2、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①4个思想要素:仁政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②评价:孟子继承进步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常大影响。

    2、荀子:①4个思想要素:“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②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非常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备深远影响。

    3、墨子和墨家

    1、墨子的8点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上天、节用、节葬。

    2、评价: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取征引;战国之后趋于没落。

    4、庄子和道家

    1、3个思想要素:①哲学看法:齐物;②生活态度:逍遥;③天人关系:不相胜。

    2、评价:①不只在思想具备要紧贡献,在文学和美学方面也非常有建树;②他的寓言和散文蕴含哲理,具备神奇浪漫风格,对后世文风有深远影响。

    5、韩非和法家

    1、5个思想要素:①法、术、势相结合;②打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社会是不断进步变化,今必胜古;④倡导变法改革;⑤以法为本,倡导法治。

    2、影响:①韩非的倡导符合社会进步时尚,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结束诸侯割据,打造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②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时候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兵家

    1、吴起:文德与武备兼重的策略思想

    2、孙膑:①强调把握战争规律,获得桂陵之战胜利;②看重人有哪些用途;③创造利己形势;④著有《孙膑兵法》,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7、“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时候历第思想解放运动,有力的推进了国内古时候思想文化的进步兴盛;

    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思想文化的基础,一同架构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国内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础,法家变革的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因而,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的进步,起了巨大的判断用途。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