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点击数:911 | 发布时间:2025-05-26 | 来源:www.tcdckw.com

    公允价值会计(FairValueAccounting)是指以市场价值或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核心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第一是会计计量理论进步的势必结果。

    1、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目的的变迁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后服务于会计目的。多年来,会计目的一直是各国会计学界研究的焦点,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为突出。美国会计界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会计目的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就受托责任学派讲,受托责任之所以存在,其根本缘由在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离别。而与之相应的决策有用学派的理论不只需要两权的离别,更要紧的是,还需要社会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也就是说,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是通过资本市场打造起来的,其涉及的利益主体更趋于多样化。可以说,它们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学派。从根本上说,两者都强调会计要为所有者的委托负责,只不过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受托责任学派愈加强调受托人的经管责任,将重点放在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上;而决策有用学派则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以外的各利益主体的重要程度,即会计信息要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因为现实的会计工作多以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为目的,历史本钱便成为会计计量的主导模式。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买卖而陷入财务困境,但打造在历史本钱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在这类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总是还显示“好”的金融营业额和“健康”的财务情况。究其缘由,由于在现有些会计理论中,会计计量是打造在历史本钱基础之上的,历史本钱是资产实质发生的本钱,反映了资产或负债在实质买卖中的历史记录,是以反映受托责任为会计目的的。根据历史本钱计量时,只能反映己发生的本钱,而不是将来可能发生的本钱。然而,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时,因为其初始投资极少或者为零,且在将来结算,其签约时的初始投资(历史本钱)并不可以反映其价值和风险状况。并且在持有期间,因为其价格的波动较大,历史本钱很难追踪市场价值的变动状况,使有关性和靠谱性遭到非常大影响。此后,大家开始愈加关注怎么样使会计计量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与其他会计信息的用法者提供对其投资、信贷等活动更为有用的信息,会计目的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会计目的的这种转变,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产生的要紧首要条件条件。

    (二)会计计量理论两大多数的变迁

    从表现形式上看,会计计量主要包含两大多数:资产计价(assetscaluation)和收益决定(incomedetermination)。会计计量两大多数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的不断进步健全,也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主要原因。

    1.资产计价模式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家常见倾向于从本钱的角度理解、界定资产,因而当时资产通常都是指企业通过实质交换行为所获得的实质资产,或是通过肯定簿记规则形成的账户借方余额(CAP,1953)。但伴随每个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会计学界在此后的理论研究中,也开始渐渐同意经济学中关于资产的定义。这体目前美国会计掌握(AAA)在1957年的一份报告中,该报告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个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用于将来经营的服务潜力总量。”该概念强调了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企业为获得该资产所实质耗费的支出。但,该概念只看重资产的存量特点,却忽略了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即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于是,到了80年代,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把资产概念为“因过去的买卖或事情而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将来经济利益。”依据这肯定义,资产计价应选择最能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将来经济利益”的计量属性。因此,理想的计量属性应当是该资产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一变化不只影响到整个资产计价模式的选择,而且为公允价值在资产计价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