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G311
引用格式:邢霞, 钟永恒, 刘佳, 等.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内医学科学的省域基础研究竞争优势剖析[J/OL]. 常识管理平台, 2017, 2(3): 232-243[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1/124/.
1 引言
伴随常识经济的飞速崛起,综合国力角逐的前沿已从技术开发延伸到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标志,代表着国家或区域的科技实力[1]。因此,加大对国内基础研究竞争优势研究不止是广大科技管理部门、大学与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也有益于剖析学会国内基础研究竞争优势的近况,为迅速提高国内基础研究竞争优势提供建议,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扎实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简称NSFC)作为国内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国家革新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对推进国内基础研究的平稳发展起到了要紧用途。其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界获得了崇高的声誉,被科研职员公觉得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角逐能力的研究基金[2]。获得NSFC资助的角逐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内各省域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水平的一项要紧指标。本文修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角逐能力指数”(competitiveness index on NSFC,简称 “NCI”), 以医学科学为例,对国内省域基础研究竞争优势进行剖析,知道国内的医学科学的研究近况。
2 研究近况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关于国家或区域的基础研究竞争优势的剖析与评价现在还没一个较为健全、系统、量化的指标体系。现在的研究主如果从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队伍与基地建设、基础研究产出这3个角度展开。其中最容易见到的是以基础研究投入角度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切入点和以基础研究产出角度中的论文为切入点。
从NFSC的角度剖析国内基础研究竞争优势的研究已有不少,马廷灿等构建了基于NSFC角逐能力的基础研究综合竞争优势指数,对国内国内31个省市的基础研究竞争优势进行了系统的、动态交互式的可视化对比剖析[3];张慧颖等构建“学科竞争优势指数”,对学科竞争优势进行考察,并构建“省市基础研究效率指数”以考察科研职员科研效率[4];张祚等借助GIS工具和空间剖析办法,主要使用Moran’s I指数和G系数等统计指标,从不一样的空间尺度,对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体空间分布状况、省际获资助和城市获资助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剖析[5];杨新泉等[6]、廖海等[7]、高凯等[8]从单个学科的角度对各省市的资助状况进行了研究;马廷灿等[9]、丁奕然等[10]基于NSFC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竞争优势进行剖析。
3 研究内容与办法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部介绍
医学科学的进步是保障公众健康的要紧基础和支撑,其基础研究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对健全国家革新体系和建设革新型国家具备要紧意义。医学是现在最为活跃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围之一,医学科学的革新已经成为国内民生科技工作的策略重点。为了适应目前医学科学前沿进步的趋势,即以人为主体,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医学科学从生命科学中独立出来,成立了医学科学部。全新的医学科学部将遵循在科学研究范围自由探索和国家需要导向“双力驱动”的规律的基础上,倡导以防病控病为目的,侧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重视与国际相同种类研究接轨和合作,推进具备国内特点的中医药和原创性研究的拓展,提升国内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11]。
3.2 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信息互联网信息管理软件(ISIS)。数据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产业智库采集、清洗、整理和集成。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20日。检索申请代码为H类(医学科学部)的项目信息。
3.3 剖析指标打造
不少学者对基于NSFC的基础研究竞争优势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马廷灿等[12]综合考虑各区域在医学科学范围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数目、经费数目与31个省域的平均水平,提出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能力的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竞争优势指数。某省域某年(基于项目批准年度)的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竞争优势指数―――NCI某省域-某年的计算公式如下:
NCI某省域-某年=
其中,专家数目是指某省域某年在医学科学范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即项目负责人)数目;经费数目是指某省域某年在医学科学范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经费数目。
通过对上述计算公式和NSFC公开的有关项目信息进行研究,笔者觉得该指标在计算基础研究竞争优势方面仍然具备不全方位性。为了愈加系统、全方位、有效地剖析国内省域、大学与科研机构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础研究竞争优势,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健全了NCI的内涵,修正NCI指数。以省域作为研究对象,将某省域获得NSFC资助的项目数目、项目经费、机构数目、项目主持人数目这4项指标纳入NCI,形成针对省域的综合NCI、学科NCI、项目类别NCI.某省域的项目数目和项目经费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的近况与实力,而某省域获得NSFC的机构数目和项目主持人数目指标则能较好地反映其在基础研究的潜力与进步前景。将这4项指标纳入NCI可以更全方位、更真实反映某省域的基础研究竞争优势情况。本文主要涉及学科NCI,这里所指的学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八大科学部相对应,见公式1。 4.3 2016年大学与科研机构TOP20(医学科学NCI)
依据大学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学科NCI计算公式,笔者列出了2016年在医学科学范围的大学与科研机构TOP20及其竞争优势。结果显示:TOP 5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排名第一,NCI为50.339 6,远远高于其他大学和机构。TOP20的大学与机构中,有接近一半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是专业型医科院校。其中上海占4个,北京占2个。如表3所示:
5 结论
通过研究与剖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大体上国内医学科学基础研究投入增长较快,2006年项目经费是58 577.85万,2016年达到397 158.62万元,每年平均增长率21.09%;2006年项目数目2 192项,2016年达到9 212项,每年平均增长率15.4%。但国内仍然是进步中国家,基础研究的进步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还是偏低,投入强度不够,与发达国家存在肯定差距。基础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其投入结构和资助机制有待改变,可以适合加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而加强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仍然是最重要任务和进步方向。
(2)国内医学科学的省域基础竞争优势差距较大,省域进步不合理,东部区域进步遥遥领先,中西部虽有国家在政策布局上的支持,但基础研究进步仍相对落后。第一梯队中北京、上海等6个省域的项目经费总和占总项目经费的56.6%,而第五梯队的甘肃、河北等8个省域的项目经费总和不及总项目经费的3%。由此可知,我??医学科学基础研究进步不均衡,差异性较大。因此,政府、自然科学基金委及有关部门需要在宏观资助方案上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手段,做好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对于落后省域在政策上给予一定量的倾斜和扶持,从而促进省域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的均衡进步,预防出现“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3)加大各省域之间交流与合作。针对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相对较弱或者竞争优势不断降低的省域,应该从自己探寻问题和突破点,立足于省域的优势和特点,加大与竞争优势较强省域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其有关经验,不断引进高水平、能力强、革新性的科研职员,优化科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打造完善各省域科研评估体系、人才选拔机制、科研支撑和保障体系,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为基础研究进步提供规范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可设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对应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为医学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扶持,推进医学科学的可持续进步。对于西部偏远落后区域要充分借助国家的打折政策和区域科学基金的打折政策,积极申请区域科学基金,逐步提高基础研究能力,扩大基础研究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