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国内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群体正在发生分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城务工的第一代流动人口正在逐步退出城市,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劳动群体―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子女开始加入劳动大军并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
当今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生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因为出生和成长年代背景不同,从而拥有了显著的不同人格特点。新生代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因而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需要高,但工作耐受力低。同时,他们遭到户籍的限制,很难扎根城市,因此,工作稳定性非常差。这一问题若不准时解决,将会加剧收入差距,妨碍城市化进程,威胁社会稳定,最后影响整个社会进步。
文献回顾
对于流动人口的收入影响原因的研究有不少,主如果对于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原因的研究。
比如罗锋、黄丽在2011年借助对珠江三角洲96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使用扩展的Mincer薪资方程,剖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多种人力资本原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证明了人力资本原因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钱雪飞在2012年描述了两代农民工收入的代际差异,综合选择了8个自己原因、8个工作原因、5个生活负担原因、10个社会资本原因,合计31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对新年代农民工进行了多元回归剖析。而对于两代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原因研究较少,通常来讲是将两代流动人口分为两个群体,分别对其影响原因进行研究。
比如,刘美玲在2011年基于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 年的成人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薪资决定影响原因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等变量对老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薪资性收入存在影响,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性别和受教育年限对薪资性收入的影响显著。
在学者关于两代流动人口收入的代际差异的剖析中,大多数学者觉得两代流动人口的收入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并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原因做了剖析,觉得个体特点与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导致两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原因。
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影响原因研究
(一)模型的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Mincer基于劳动者的薪资收入由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决定的假定,于1974年提出著名的“Mincer模型”,之后此模型成为测算人力资本对薪资收入影响的经典模型,国内外海量学者都结合我们的研究特点借助改进的“Mincer模型”来具体研究薪资收入的影响原因。Mincer模型的对数薪资回归方程为:
Lnw=βX +μ
其中,w表示薪资率,X代表一组个人特点的向量,μ为随机误差项。本研究依据研究假设和变量的选取,对“Mincer模型”进行拓展和修正,借助改进了的“Mincer模型”来研究个人特点对流动人口薪资收入的影响。构建的回归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Inw=β0+β1 edu+β2 train +β3 time+β4 sex+β5 trade+β6 age+β7 age2+β8 child+β9 marry +μ
其中,w为流动人口的日薪资收入,考虑到年龄与薪资收入存在“倒U”的非线性关系,于是,将年龄的平方项也加入回归模型中。
(二)数据与变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