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挑战中国银行业

点击数:929 | 发布时间:2025-06-19 | 来源:www.ssfkn.com

    本文摘要:世界经济进步的一体化及互补性决定了国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势必性,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国内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将不止是国内同行业的角逐,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外资银行将会以更大的规模、更多的业务、更快的速度加入国内金融范围,从而对国内现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的进步带来不可防止的冲击。国内银行业需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健全自己,提升角逐能力,以适应和抗衡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达成自己的可持续进步。
    关键字:WTO 银行业 竞争优势 机会与挑战
    经过长达13年艰苦反复的谈判,1999年11月5日,中美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该协议为国内入世扫清了最大的障碍,标志着国内正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体过程。WTO对成员国金融业的基本需要包含:各缔约国赞同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市场,允许外国在国内打造金融服务公司并按角逐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金融业的开放服从于GATS的基本原则,即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进步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逐步自由化原则。中国加入WTO将来,银行业的开放时间是加入WTO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备完全的市场准入,允许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在指定的区域可享受国民待遇。这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大门在入世五年后就将全方位开启。面对马上加入WTO的严峻挑战,现在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国内银行业怎么样面对入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不少学者针对国内银行现有体制与情况提出了入世后的方针和政策。本文将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整体竞争优势比较出发,剖析中国银行业入世后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对怎么样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优势以迎接挑战作一些构想。



    1、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银行业有了较大的进步,改变了建国后“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分设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包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初步达成了两级银行体系结构,即中央银行体制。在此基础上,1986年以来国内又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1994年又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等三个政策性银行,使国内的银行体系进一步扩大。同时,国内银行业也处于不断开放过程中,至1999年末,全国共有155家外资银行分行,其中25家获准办理三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并设立了7家里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已拥有64.9亿元人民币资产,其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为了考察中国在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本文首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比较进行剖析:

    1、从体制方面来看,现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成为真的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它们常常会遇见来自很多方面的干扰,它们还需要兼顾银行的商业利益和国家的政策,在业务上常常被需要更多的为国家政策服务。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运作比较灵活,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外资银行的运作基本上不受政府的干涉,完全以收益为中心,十分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其管理相当规范,完全根据国际商业惯例运作,很有效率。

    2、从整体绩效来看,国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以汇丰、花旗为代表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比较如下表:
    表1:国内银行与外国银行竞争优势比较


    资料来源:此表引自《财贸经济》2001.8 , 《中国银行业的有效角逐研究》, 安俊、陈志祥



    这样来看,国内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的规模、实力差距非常大。如前所述,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在绩效上强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在整体实力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寡头垄断种类的市场总是缺少公平、有效的角逐,致使国有商业银行革新动力缺少、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经营本钱、买卖本钱过高的困难。而海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相对中国银行业来讲则较为合理,具备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存款和贷款份额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大约分别在0.4-0.5、0.1-0.25之间。

    4、从银行的规模实力和管理能力、经营业务来看,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明显。单纯的规模并不可以构成优势,只有打造在革新能力、管理能力和灵活经营机制基础上的规模才构成优势。外资银行不但资产规模大,而且其规模经济效应、安全性、流动性也相应较高。外资银行依赖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流的管理水平,使其国际集资能力非常强,集资本钱较低。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仍以存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存贷款差是其主要来源,中间业务大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而风险小、本钱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外资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因为金融监管的限制,外资银行对中间业务这一市场现在只能观望;加入WTO将来,依据市场准入原则,外资银行将凭着其操作规范、管理一流的优势,加紧参与对中间业务的角逐;这方面,中资银行的角逐能力明显落后,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国内市场分额的40%左右。中国虽有象中国银行如此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但并未体现出规模经济效率,与其它跨国银行相比处于劣势。具体可见下表:
    表3:全球跨国银行排名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