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建设的考虑

点击数:232 | 发布时间:2025-07-30 | 来源:www.anengp.co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4107(2017)06-0030-03

    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医疗保健,维系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重任。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这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应有些职业道德素质的需要。医学院校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成效,从而为国家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人才打下好基础。

    1、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课程内容的政治性与丰富性、革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紧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大学生的内在乎志和自觉行动[1]。思政课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课程内容有鲜明的政治性。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步的最新理论成就武装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结实增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实践者,第一需要思政课教师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组织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章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程的一些重大理论进行研究,学会马克思主义进步变化革新的历史过程,尤其是要弄了解马克思主?x理论产生的条件和环境,真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不歪曲马克思主义。通过建设思政课团队,强调思政课教学的原则性、方向性,可确保成员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对各种错误的思想和理论的辨别能力。

    高校思政课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门学科,且富含年代性、革新性。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它是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融合而成。毛泽东思想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等理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祖国统一外交、治党治军等。这类内容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理论形成渊源和革新进步的历史。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起用途与所起用途的程度,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理论的说服力与对现实的讲解力,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需要第一做到以理服人[2]。思政课教师要讲清理论,就要真的深入研究理论、学会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科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常识,而且还要有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更新有关常识的本领。要随时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等,能知道理论进步变化的过程,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正确、讲了解,讲出新意,能把理论和实质联系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当代大学生。这类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研究总是很难达成这类目的。因此,打造思政课教学团队,可以集思广益,提高优势,弥补劣势,互通有无,共享教师之间的理论研究和学习经验,有效克服个体教师自己常识的局限和教学的有限,与教师精力和能力有限、学习结构不合理和专业背景狭窄等问题。

    (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

    近十几年来,伴随医学院校教育办学规模的飞速扩张,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队伍呈现多元化,师生比率也失调,教师队伍的近况与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矛盾看上去益发突出。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合理性,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年龄结构、常识结构不合理。十几年前高校扩招,为弥补师资的缺少,各高校纷纷调进了一批资深的教师充实教学队伍,近几年也招收了一些学历较高的新教师。伴随时间推移,出现了高校教学队伍中老年人数较多,年轻力量明显不足的不合理结构。教师队伍存在着:有些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学热情不够,把思政课教学当做副业,不可以专心致力于教学,不想花时间、精力搞好教学。有些教师本科阶段不是学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常识面不全方位,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正反的角度、全方位的角度等讲清理论的内在逻辑性、科学性。有些教师没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办法、方法单一。缺少教学知识,不了解如何备课,如何把握教学环节,如何运用教学语言进行讲课,致使教学感染力不强。有些不懂教学办法、方法,不会驾驭课堂、组织教学,致使课堂缺少师生互动,教学吸引力不强[3]。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医学院校的进步不相适应,不能满足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需要。二是思政课教学队伍师生比率降低。有些教师要完成好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的负担增加,课堂教学也总是表现为大课教学,不同班级甚至文理科背景不一样的班级合课教学,课堂教学非常多人,致使师生距离空间大,情感很难互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很难发挥,对学生点名花浪费时间间多,很难学会学生出勤状况,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常常出现,课堂纪律很难把控等,这类都影响了教学的有效进行。通过打造思政课教学团队,剖析教程章节的重点和难题,进行专题讨论、观摩教学、听课评教、教学办法讨论、教书育人技巧探讨等方法,来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

    (三)医学院校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疗人才的摇篮,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医学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面临突出的困难:一是医学生课业负担重,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要在教室和实验室度过。医学教育需要医学生学会很多的科学常识,如解剖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时尚病学、营养与饮食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再加上近几年,因为大规模扩张引起的另一个反应是,毕业生考试报名执业医师考试的人数迅速增长。每年约有18万人通过考试获得资格,但仍然远高于国家每年注册的执业人数(10万人左右)。即使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也未必可以被同意为注册医师。最后,医学毕业生当年可以从事大夫职业的可能性仅约15%[4]。这种就业重压,使医学生学习明显带有实用化的动机,关心毕业后就业的前景,愈加看重专业课学习,觉得思想政治课对我们的专业进步没什么帮助,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学习思想政治课,而倾向于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医学专业课学习,即便思政课教师需要严格,学生在课堂上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医学专业书本。二是受现行高考考试招生规范的影响,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比较薄弱,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有所欠缺。三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性强,随便性大,仿佛不够科学,实用性也不够,不如自然科学严谨,有逻辑,较实用。因此,要迫切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全方位的理论阐发和深刻的理论认证,用具备说服力的理论逻辑和事实材料去加以说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把所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个人思想认识层面的高度认可,进而内化为理想信念[5]。这除去需要教师本人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办法,一直重视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科学性、逻辑性、年代性,把理论贴近实质、贴近生活、贴近医学生的实质,提升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作为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尽量地把医学专业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以各种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其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专业伦理的要紧意义[6]。最主要效果最好的手段就是组建思政课教学团队,通过教师团队合作,一同研究医学生的特征、困惑及关注点。结合医学院校的特征,甄选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医学的责任感教育、医学的人文教育、医学的伦理教育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既提升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得到了职业道德情感的教育。 2、影响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因

    (一)学校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不够看重课堂教学

    一些医学院校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在职称评聘中,最主如果看教师的科研论文和课题,把它们作为晋升的硬性规定,教学的工作量网站权重比较少,教学的质基本上不会考虑,且每年的教学量不可以累计,只须能完成基本的教学量就好了,而每年的科研论文和课题在评聘中可以累计。有些医学院校甚至把对思政课教师的评聘的科研需要和医学专业教师的需要等同,事实上这致使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需要比较高。在三到四年一轮周期的聘期绩效考核中,把教师分为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等,但绩效考核指标中还是教师的科研论文和课题的成就所占的网站权重比较高。大多数教师的收入与职称高低成正比,且每个层次的职称差距比较大。这种评聘和绩效考核机制,直接致使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轻视教学,而在科研课题研究中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热情,以迅速获得职称晋升的同时又获得很多课题经费的利益。

    (二)思政课的要紧地位得不到应有些体现

    医学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立德树人主途径的思政课教学,更要提升教学成效。医学院校因为校级领导大都是医学类专业出身,对医学专业比较熟知,即便看重教学,总是会看重专业课教学,会花经费和精力、时间抓专业课的建设,而把政治课教学边缘化,常常是口头上看重,行动上缺少,致使思政课团队建设很难有效进行。

    (三)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与社会科学衡量的复杂性

    教学团队就是要加大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凝聚力量,集思广益,达成团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因为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状况、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不尽相同,教师个体的能力、素养、价值观等也大相径庭。有能力的教师不太想免费地花时间和精力向团队成员提供自己研究的理论成就和教学经验,年老的教师期望得到尊重,年轻的教师渴望得到理解,在合作上会存在差异,彼此之间容易存在肯定的隔阂,致使合作交流不畅等问题,教师之间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强。加之,相比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见解困难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科学成就的价值衡量出现多元复杂的状况。虽然人文学科的真理性同样需要用实践来检验,但检验起来较为复杂,总是还要历程比较长的时间,如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就历程了200年―300年才渐渐健全。思政课教师对一些理论和看法也会常常存在不一样的认识和判断,这本属正常,可以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主式解决,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对学术和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和参考。但假如处置不当,这也会在教师之间产生矛盾,甚至致使教师间互相攻击,致使思政课团队相比其他专业课团队更易破裂。

    (四)缺少经费与团队管理规范保障

    一些医学院校对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手段不力,有效方法不多,团队有效?行的勉励机制和监督手段等不够健全。学校缺少对思政课团队资金的支持,使得思政课教师不可以够完全投入其中,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团队建设处于放纵状况。有了经费保障,学校对团队教师的监督和惩罚也有了依据,团队管理规范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不至于走过场,时尚于形式,甚至弄虚作假。

    3、加大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渠道

    (一)打造基于教师教学成效的职称评聘与绩效

    考核机制

    客观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对于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来讲,是一项十分要紧的基础性工作。要科学设计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发挥这种机制的导向用途,改变过分以学术进步为主导的评价机制,需要适合平衡教学与科研在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承认教师的教学成就,逐步让教学营业额成为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国内台湾区域应付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教学水平遭到社会各界质疑和“重科研,轻教学”等挑战时,采取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拓展了高等教育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与成立专门的教师教学进步机构等手段[7]。

    (二)健全团队建设管理与监督规范

    要打造有效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就要通过规范建设把教学团队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之中,把管理规范纳入已有些学校教学督导处监督、检查之中。要严格考勤,固定时间、地址,安排团队备课、理论学习、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等,预防随便性和形式化。基于团队建设除去本教研室的教师成员外,还有学校其他有关教师,他们之间的协调也难,一个月宜安排一个下午,每次两节课时间,一年九次到十次,持之以恒,抓出实效。

    (三)以课程为依托,以教研室为基础,将教学团队建设和教研室建设有机结合

    思政课教学团队主如果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服务,教学团队建设不能离开思政课的课程建设,需要依托于思政课来进行建设,离开了课程的团队建设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教研室基本上以课程为基础设立,同一个教研室的教师彼此熟知,大都专业相同或相近,很容易交流和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吸收有关教师为成员一同组成教学团队。

    (四)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发挥教学标兵与能手的骨干用途

    缺少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就非常难达成团队成员真的融合,要选拔和培养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组织领导水平的团队带头人,要给予团队建设的带头人应有些奖励待遇,通过团队领导人合理地组织与领导,来充分发挥教学标兵、骨干、学科带头人的能动性和辐射用途,形成教师协作的好环境,从而达到团队建设的目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