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票据筹资业务进步的近况及特征
1994年将来,伴随国内经济的进步与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国内票据筹资业务步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筹资16 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同时,国内票据筹资业务进步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集中经营低风险、低本钱、高效率的成功经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我们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这类票据专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票据业务飞速进步起来,成为市场主角。二是票据买卖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因为票据筹资业务具备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角逐激烈。从2002年初开始,票据市场贴现利率一路下滑至人民银行规定贴现利率底线2.97%(再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也随之下滑,虽然再贴现利率未作调整,但市场上转贴现利率已远远低于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淡出市场,而转贴现业务的利差则愈来愈小。三是票据筹资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央银行的扶植下,国内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已由原来的票据签发人、国有商业银行进步到票据专营机构、股份制银行、各类财务公司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境内外资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大型企业用票据结算更是陡增,票据筹资的容量和规模逐年增长。
2、票据筹资业务进步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国内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地区经济进步水平差距较大,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银行内部控制规范还不够健全等原因,从大体上讲,国内票据筹资业务进步还面临很多问题:
1.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而与其他企业联手签订不真实产品买卖合同,甚至勾结银行内部员工,借助票据筹资方法骗取银行资金,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票据诈骗的现象也日趋增多。
2.电子交易网站建设滞后。票据业务的盈利性与其流动性紧密相连,在目前经营方法下票据的流通大多数表现为票据实物的转移,从而带来了经营本钱的增加,给业务操作如查看、交割等带来很大的不便,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产生风险。这制约了票据筹资业务的进一步进步。
3.同业合作不足。同业之间角逐有余而合作不足,致使银行间实行结算纪律松弛不一,无理拒付、压票、压单、拖延结算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同业道德风险;同业票据信息的管理、交流与合作不够,制约了票据在缓解同业资金紧张、革新业务品种、拓宽经营范围、增加经营收入等方面用途的发挥。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