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债转股的考虑

点击数:884 |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www.yppta.com

    本文觉得,国内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缺少资金用效率的约束机制;金筹资本市场进步不健全。这类问题不解决好,寄期望于债转股,是不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 债转股是把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筹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债转股对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国有企业来讲,是一种债务重组的有效方法。国有企业是国内经济运行的主体,国有四大银行80%的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先天不足,注册资本紧急不足,主要靠银行贷款方法筹筹资金。从运营开始就背上了紧急的债务负担,当宏观经济或企业成长进入周期性底部时加剧了企业经营困难。银行贷款有去无回,企业的经营风险转换成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银企债务成了很难解开的连环套。
    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创建。
    1999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打造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其目的在于:处置银行边际不好的资产,改变银行资产结构,防范解决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国家对能推行债转股的企业规定了5个基本的条件:①商品适销对路,水平符合需要,有市场竞争优势;②工艺设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符合环保需要;③企业管理水平高,债权债务了解,财务行为规范;④领导班子强;⑤改革策略手段有力,符合现代企业规范需要。因为满足5个条件的企业不少,又规定了更具体的3个条件:①“七五”至“九五”期间,主要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建成投产,因缺少资本金和汇率变动原因,负债率过高致使亏损,很难归还贷款本息;②国家确定的512户重点企业中因改建扩建致使资产负债率过重,导致亏损;③1995年以前年度借用商业银行贷款形成不好的债务的企业。
    债转股对企业的收益最大,反应也最强烈。不少企业简单地觉得债转股实质上就是减免债务,把它当作国有企业最后的晚餐。有关债转股的文件下发将来,企业纷纷跑向有关部门游说,不惜所有方法争取把自己列为债转股企业。这类现象反映了国内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
    1、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原理告诉大家在各种筹资本钱中,股本筹资本钱是最高的,债务本钱是最低的。其缘由有:第一,债务本钱税前支付,企业实质支出债务本钱为:贷款利率 。第二,对投资者来讲,债务资金投资的风险小于股本资金,债权人需要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股东需要的投资报酬率。第三,债务奖金的筹集成本小于股本资金。
    有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有20%,净资产收益率连续3年小于6%,已失去配股资格。按市场规律办事,企业需要优化资本结构,再集资需要加强负债资金的比重。实质状况是,如此的企业也争取到了债转股的指标,减免了大多数债务,股本资金比重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率几乎为零。不少企业长期以来资产收益率一直低于债务资金本钱,是导致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而并不是完全因为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1980年只有18.7%;1990年上升到58.4%;1995年已过77.5%。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来讲,日本公司资产负债率85%,德国公司是63%。按国际惯例,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是60%~70%,超越次警戒线,企业将面临市场的多变性而承担很大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当企业资金利率高于债务资金本钱时,应维持高的资产负债率;当企业资金利率低于债务资金本钱时,就维持低的资产负债率。因为市场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营业额具备非常大的波动性。在宏观经济萧条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低谷期,企业资金利率低于债务资金本钱,这是较低的资产负债对企业有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会有以下3种状况:第一,企业息税前收益大于债务利息,企业收益大于零,股东权益资金虽然有收益,但股东权益资金收益的一部分补偿了债务利息,资产负债率越高,补偿越大。第二,当企业息税前收益等于债务利息时,意味着全部资金收益都补偿了债务利息,股东权益资金收益为零。第三,企业息税前收益小于债务利息,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出现亏损。从亏损是什么原因剖析,主如果企业资金利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原因导致。在宏观经济兴盛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高峰期,企业资金利率高于债务资金本钱,资产负债率越高,股东权益资金收益增长越快。
    2、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缺少资金用效率的约束机制
    企业不愿运用财务杠杆,增大资本金的投资收益率,与国内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上市公司资金用的约束机制有关。与股本资金相比,债务资金本钱支付的约束是刚性的,股本资金本钱的支付缺少约束机制。上市企业的股利分配状况可以通过统计数据了解明。
    1994年,40%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7%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5年~1996年,30%发放现金股利,30%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7年~1998年,23%的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56%的上市公司不分配。不分配的公司愈加多,超越了半数。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不分配的动机是资金积累用于再投资。被有的企业的管理层处置为免费用的资金,股本资金本钱为零。则没企业想冒着财务风险用债务资金。
    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在企业经济运行中违背资本结构的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股本资金结构,正面看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负面看却增加了资金的用法本钱。反映出国内企业缺少资金用的约束机制。其重要原因是现代企业规范不健全。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