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创建。
1999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打造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其目的在于:处置银行边际不好的资产,改变银行资产结构,防范解决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国家对能推行债转股的企业规定了5个基本的条件:①商品适销对路,水平符合需要,有市场竞争优势;②工艺设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符合环保需要;③企业管理水平高,债权债务了解,财务行为规范;④领导班子强;⑤改革策略手段有力,符合现代企业规范需要。因为满足5个条件的企业不少,又规定了更具体的3个条件:①“七五”至“九五”期间,主要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建成投产,因缺少资本金和汇率变动原因,负债率过高致使亏损,很难归还贷款本息;②国家确定的512户重点企业中因改建扩建致使资产负债率过重,导致亏损;③1995年以前年度借用商业银行贷款形成不好的债务的企业。
债转股对企业的收益最大,反应也最强烈。不少企业简单地觉得债转股实质上就是减免债务,把它当作国有企业最后的晚餐。有关债转股的文件下发将来,企业纷纷跑向有关部门游说,不惜所有方法争取把自己列为债转股企业。这类现象反映了国内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
1、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原理告诉大家在各种筹资本钱中,股本筹资本钱是最高的,债务本钱是最低的。其缘由有:第一,债务本钱税前支付,企业实质支出债务本钱为:贷款利率 。第二,对投资者来讲,债务资金投资的风险小于股本资金,债权人需要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股东需要的投资报酬率。第三,债务奖金的筹集成本小于股本资金。
有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有20%,净资产收益率连续3年小于6%,已失去配股资格。按市场规律办事,企业需要优化资本结构,再集资需要加强负债资金的比重。实质状况是,如此的企业也争取到了债转股的指标,减免了大多数债务,股本资金比重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率几乎为零。不少企业长期以来资产收益率一直低于债务资金本钱,是导致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而并不是完全因为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1980年只有18.7%;1990年上升到58.4%;1995年已过77.5%。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来讲,日本公司资产负债率85%,德国公司是63%。按国际惯例,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是60%~70%,超越次警戒线,企业将面临市场的多变性而承担很大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当企业资金利率高于债务资金本钱时,应维持高的资产负债率;当企业资金利率低于债务资金本钱时,就维持低的资产负债率。因为市场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营业额具备非常大的波动性。在宏观经济萧条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低谷期,企业资金利率低于债务资金本钱,这是较低的资产负债对企业有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会有以下3种状况:第一,企业息税前收益大于债务利息,企业收益大于零,股东权益资金虽然有收益,但股东权益资金收益的一部分补偿了债务利息,资产负债率越高,补偿越大。第二,当企业息税前收益等于债务利息时,意味着全部资金收益都补偿了债务利息,股东权益资金收益为零。第三,企业息税前收益小于债务利息,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出现亏损。从亏损是什么原因剖析,主如果企业资金利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原因导致。在宏观经济兴盛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高峰期,企业资金利率高于债务资金本钱,资产负债率越高,股东权益资金收益增长越快。
2、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缺少资金用效率的约束机制
企业不愿运用财务杠杆,增大资本金的投资收益率,与国内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上市公司资金用的约束机制有关。与股本资金相比,债务资金本钱支付的约束是刚性的,股本资金本钱的支付缺少约束机制。上市企业的股利分配状况可以通过统计数据了解明。
1994年,40%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7%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5年~1996年,30%发放现金股利,30%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7年~1998年,23%的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56%的上市公司不分配。不分配的公司愈加多,超越了半数。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不分配的动机是资金积累用于再投资。被有的企业的管理层处置为免费用的资金,股本资金本钱为零。则没企业想冒着财务风险用债务资金。
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在企业经济运行中违背资本结构的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股本资金结构,正面看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负面看却增加了资金的用法本钱。反映出国内企业缺少资金用的约束机制。其重要原因是现代企业规范不健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