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获得贸易利益是任何个人、企业、国家和区域参与对外贸易的最后目的和根本动因。对外贸易可以获得的贸易利益有两类型型:其一为直接利益,其二为间接利益。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外贸易作为一个流通部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要紧部门之一,对外贸易除去在流通过程中获得直接利益外,不可防止地要与国内其它生产部门产生联系,同时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有利影响,这类有利影响就是对外贸易的间接利益。从出口看,伴随出口的扩张,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会达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出口部门的高效率,可以使国内低效率资源流向出口部门,也会促进海外对出口部门投资的增加,从而产生规模经济、资源配置优化和增加国内外投资的效应;出口的扩张,将加快国内的工业化进程;出口的扩张,国际市场的需要会迫使国内外贸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进口看,国内短缺的生产资料,特别是技术设施的进口,将增强国内的生产能力,达成更快的经济增长;进口的增加,将会给国内市场带来角逐重压,迫使相同种类产品的生产行业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商品竞争优势等等。
从上述剖析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各种间接利益虽然各不相同,但最后都将表目前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推进上,因此称对外贸易的间接利益为经济增长效应。对外贸易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方法、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生产能力等途径,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当然也就可以对国内西部区域的经济增长起到应有些推进用途。因此本文从对国内贸易近况剖析入手,说明新形势下坚持“以质取胜”策略的现实选择,坚持“以质取胜”策略,提升商品和服务的水平意识,改变底价格角逐方案,努力塑造国内企业的核心角逐能力,达成从“国内制造”到“国内创造”的转变,就能提高国内对外贸易增长的水平和效益。
1、国内对外贸易的进步近况
国内对外贸易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收获。国内现有贸易增长方法呈现以下特点:
(一)以数目型扩张
国内对外贸易额连续多年一路上升,其基本特点是每年的出口产品数目显著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外贸易飞速进步,每年平均增长超越同期世界国际贸易的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外贸出口规模扩大推进了国内在世界出口中的排名。1980年国内外贸出口181.2亿USD,仅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0.9%,在世界出口排名榜上列第26位。2011年国内外贸出口9690亿USD,跃居世界出口排名榜第1位。国内纺织服饰、棉花、皮鞋、玩具等多种出口产品已连续多年雄居世界出口的第一。
(二)加工贸易为主
国内改革开放将来,加工贸易的进步极为飞速,曾一度达到国内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最高达到56.9%.1981年国内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26.35亿USD,占国内进出口总额的6%,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8319USD,占国内进出口总额的47.2%,其中出口5104亿USD,占国内出口总额的52.7%,进口3215亿USD,占国内进口总额的40.6%.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国内外贸出口额中的所占比率相对较高。
进入21世纪后,加工贸易已逐步取代一般贸易,成为国内外贸中占主体地位的贸易方法。并且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加工贸易飞速崛起是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息息有关。
(三)“三资”企业成为出口贸易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通过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尤其是1992年对外进一步开放后,放宽了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限制,海外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进入国内,成为新一轮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直接投资急剧上升。1979年到1982年国内四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为17.69亿USD,而2011年一年就达到694.68亿USD,累计达到7039.74亿USD。
外资到国内的投资主如果看中了国内庞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劳动本钱。外商投资企业使用了大进大出的生产方法,在海外采购原材料,在国内加工,生产的商品又出口。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50%以上。
现在国内高新技术商品出口已成为外贸出口迅速增长的引擎,高新技术商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率逐步上升,使进出口产品结构出现了质的提高。国内高新技术商品出口贸易方法以加工贸易为主,三资企业是国内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的主体,国有企业在高技术商品出口中的份额呈降低趋势。
(四)出口市场结构比较单一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步,国内与周围国家、区域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地区经济合作如火如荼,市场多样化获得较大进步。但前十大贸易伙伴在国内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仍比较大,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一直占国内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直到2011年才有所降低。
国内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是国内前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东扩后的欧盟成为国内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先后被欧盟和美国取代,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欧、中美、中日2011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USD、2626.8亿USD和2073亿USD。美国仍然是国内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是国内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2、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生产要点的进口可以直接增加一国的要点供给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因为在资源察赋方面存在差异,都不可能完全拥有生产所需的全部生产要点,这个时候生产要点进口就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对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在其经济起飞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曾从欠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获得稳定而实惠的工业材料,这类生产要点的很多进口,一方面弥补了国内有关要点的供给不足,其次也大大提升了生产企业的价值率,这对保持国内的投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进用途;对大多数进步中国家而言,不只与发达国家一样,需要进口部分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且更为要紧的是,进步中国家常见缺少生产现代机器设施的能力,通过进口从发达国家所获得的一流的机器设施,对其经济的进步起到了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
国内对外贸易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缺少科学习管理,综合实力较弱;参与国际角逐的方法单一;商品非价格竞争优势不强,缺少自有品牌和推广互联网;出口商品层次偏低,不少商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法没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2.出口的进步可以“带动”国内外投资的增加
一国出口部门的要点收益远远高于进口角逐部门的要点收益。就是说,出口部门的平均利率水平比进口角逐部门的平均利率水平高。如此,就势必会“引致”一部分国内要点流入出口部门,在国内要点流动机制比较平滑的条件下,很多的要点流入意味着出口部门的国内投资很多增加叫。除带动国内投资的增加以外,出口部门的飞速进步还将吸引部分海外的投资者进入。外资作为资本形成需要的一个要紧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资本的形成,从而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快慢。外资的进入再加上国内配套资金的运转,从而活跃了整个国民经济链条,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
3.出口的扩张可以带动国内就业的增加
对外贸易对一国国内就业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像对国内如此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进步中大国而言,意义无疑是深远而重大的。美国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曾对此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克鲁格教授觉得选择开放的贸易策略,会更能够帮助进步中国家的就业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对外贸易以高于GDP增长率的速度飞速发展,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出口初级商品为主转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个时候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行业也飞速进步起来。出口增加需要增加产量,产量增加从而就业需要增加。克鲁格教授觉得,与不一样的贸易策略合适合的贸易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所有产业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到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率。
因此,假如一种贸易政策会促进所有产业和企业选择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这也会相应提升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这一看法恰为国内浙江温州及广东沿海区域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加工贸易方法,从而扩大就业、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一步步走向兴盛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国内广大内陆区域,尤其是西部区域借助这种方法扩大就业的可能性和优势比沿海区域更明显一些。这是由于加工贸易的标的几乎全部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对劳动力的素质需要也不高,这对人口海量、劳动力本钱比较低廉、资源又相对丰富的西部区域来讲,无疑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要紧途径。
4.对外贸易可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般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亦即对外贸易没有规模经济效应。然而事实上,这一假定与国际贸易进步的现实是不相符合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R·克鲁格曼觉得,在国家愈加相似,市场角逐愈加不完全的今天,规模经济已经代替要点票赋差异而成为推进贸易进步的重要原因了。大家了解,很多产业只有达到肯定的规模才能减少本钱,这一规模仅仅依赖国内狭小的市场总是没办法达成。而一国大力促进商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就能为国内有关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创造条件。日本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在国内重点性的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的生产如钢、汽车、电视机、化学纤维等方面都达成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在这种规模经济的形成之中,日本的出口贸易起到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小汽车出口占日本小汽车总产量的40.7%,电视机占46.6%,合成纤维占71.3%.钢管占56.1%,从这类数据中不难看出,假如没出口,上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没办法达成的。
(二)现在国内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底价格角逐引起反倾销调查渐渐增多
据国内商务部统计,到2011年6月,国内遭到其他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己达600余起。仅2010年,国内遭遇反倾销调查就达51起,涉案金额17.9亿USD,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反倾销是针对倾销而言的,所谓倾销是指一种商品的出口价格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倾销行为一出现,就被一些国家觉得是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并通过立法采取反倾销手段予以抵制,以保护国内有关产业。依据《反倾销协议》,推行反倾销手段需要拥有三个基本要件: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为国内商品常见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国际上的角逐对手和贸易伙伴对国内商品采取防御性甚至进攻性的贸易手段,而反倾销就是最易使用的方法。另外按《反倾销协议》规定,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在确定倾销的正常价格时,进口国一般使用“替代国”的价格作为基价。国内商品的很多贸易对象国视国内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确定国内商品的倾销幅度时常常背去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选择其他“替代国”的价格作为确定该商品正常价格的依据。因为“替代国”规范的灵活性和不合理性,从而为进口国在确定倾销探寻替代国时滥用“自由量裁权”大开便捷之门。
比如:国内出口到美国的烧瓷锅,美国选择的“替代国”是瑞士,结果不但倾销成立,而且还被征了67%的反倾销税;国内出口到美国的鬃刷,选择的“替代国”是日本,结果被征了127%的反倾销税。
2.经济规模与社会效益紧急失衡
现在国内有172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包含农商品、工业制成品、电子商品和一般消费品。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如果电子表)和网站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手提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国内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很多国家,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很多国家买家没办法抗拒的商品。国内制造的规模飞速扩大,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迅速上升的同时,存在着不少遗憾:从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主要出口产品的数目及价格中,可以发现出口产品总量最大的棉机织物、鞋和自动数据处置设施及其部件的单价分别是1.2USD、2.7USD和64.2USD。2011年国内出口产品结构中,纺织品、服饰、鞋类、玩具、塑料制品、一般机电商品(包含彩电、冰箱、空调)等商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接近30%,这类商品的一同特征是附加值低,价格很低廉,扣除本钱,收益很低,有的商品甚至单价只有几美分的收益。美国出口一架波音民航客机就等于国内20万-30万台彩电的出口额。
国内经济进步依旧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水平进步的模式上。依赖投入很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很多范围获得了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导致了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比如,国内的“羊绒衫出口第一大国”是以草场连年载蓄量超标、植被逐年衰退为代价,4只公山羊一年的绒毛产量加在一块才能织就一件羊绒衫;国内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香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香菇的出口也是以破坏性的资源消耗换取的,每栽培1250袋香菇,约消耗杂木1立方米,在香菇产量较大的地方,木材积蓄量正在急剧降低。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和任意排放的生产环境势必生产出低档次的、低卖价的“大路货”;“高投入、低产出”势必减少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愈加成为影响国内经济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
3、坚持“以质取胜”策略,提升贸易增长的水平和效益出口产品的水平是民族精神的标志,不只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而且事关国内商品的国际形象。为更好地推行“以质取胜”策略,企业需要站在买家的角度,在产品的选择性、耐久性、美学性、功能性、靠谱性、服务性、符合性、声誉性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商品及服务水平,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塑造高价值的自主品牌,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提升出口商品非价格竞争优势
提供可以满足目的买家需要或欲望的商品是企业成功经营的重点。商品是可以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在市场上包含实体产品、服务、体验、事件、人物、地址、财产、组织、信息和创意。推广大师非利普。科特勒觉得商品包含核心利益、基础商品、期望商品、附加商品和潜在商品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增加了更多的客户价值,构成客户价值层次。从本质上说今天的商品角逐不在于企业在工厂生产什么,而在于工厂以外它们增加的形式,诸如包装、服务、广告、顾客咨询、筹资、送货安排与大家所看重的其他价值。买家一般从商品的特点和水平,商品服务组合和水平,商品的价格等原因评判他所接触的商品。
1.把握客户价格心理,巧定产品价格
因为产品信息的非对称性,与买家购买的非专业性,买家在选择和购买产品时,特别是在购买自己不太熟知的产品时,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价格同产品品质及内在价值联系起来,把价格作为衡量产品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的要紧尺度。他们总是觉得,产品价格高,则意味着产品的水平好,价值大;产品的价格低,则说明产品的水平差,价值小。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实惠,实惠没好货”便是买家在现实日常一般奉行的价格心理准则。现代社会伴随科技、生产工艺的飞速进步,新品层出不穷,产品类型急剧增加,产品品质日益提升,买家非常难依赖传统经验,从用价值来判断产品品质的优劣,也非常难依据价格的理论构成来判断产品价值的大小。因此,在心理上把产品价格作为衡量产品价值高低和品质优劣标准的情形愈加多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影响买家购买心理和行为的诸原因中最具刺激性和敏锐性的原因。产品的价格不只表现着产品的价值,而且在某些买家的自我意识中还具备反映自己社会及经济地位高低的社会象征意义。也就是说,买家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可能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心理活动,把产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品位、偏好、社会阶层和生活方法等联系起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价格比拟,让价格的高低来反映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性特点,以满足个人的某种社会心理需要。如家用轿车的价格一般与主人的社会地位密切有关;男西服、男衬衣、女用香水和女皮包等产品的价格也能显示其主人的身份地位。企业在正确拟定价格方案时,必须要深入研究价格对买家的心理影响,把握其价格心理特点,不可以随便采取底价格方案。印度尼西亚久负盛名的服饰品牌巴厘克首次在日本举办展销会时,吸引了各界社会名流和高级贵妇的光临。集精美、新潮、娟秀、华丽为一身的巴厘克服饰让与会者赞不绝口,但展销会结束时几乎极少购买者。重要原因是举办方对巴厘克采取底价定价方案,而贵妇们觉得穿一件实惠货在身上,脸上无光,会遭人讥笑。第二年第三举办展销会时,巴厘克的价格比上次高出了3倍,展销会结束时所有服饰被抢购一空。价格是决定商品销路的要紧原因之一,尤其是商品跨越国界、走向国际市场后,价格拟定的适合与否,常常直接关系到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角逐地位与所占份额,影响到企业所获得收入和收益的大小。
因为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原因不少,国际价值、一国货币价值、市场供应求购、角逐等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国际市场价格具备复杂性、角逐性和多变性。盖洛普公司曾对国内买家作过一次全国性的市场调查,他们在被抽调的3400名被访问者家里采访,5206的城市被访问者说,只须商品水平好,他们宁可多付钱。这其中41%的人宣称,只须是名牌,他们不在乎价钱。国内出口企业在拟定价格时需在综合考虑市场行情、角逐程度、购买者心理动态和市场推广组合的其他要点的基础上,选定好定价目的和定价办法,灵活选择、巧妙运用多种定价办法,使商品价格既能为买家所同意,又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2.制造客户可感知的价值
传统观念觉得只须商品的价格低于角逐对手,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论文格式诚然,价格是反映市场变化最灵敏的原因,对商品在市场上的角逐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工业经济年代,那时企业的任务是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而在常识经济年代,企业的任务已经变成制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企业的市场角逐转变为能为买家创造的价值角逐而非商品的价格角逐。推广的重点在于正确确定目的客户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角逐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的客户所期望的商品或服务,这类商品或服务是满足买家的需要或解决他们所面临问题的工具。现代推广学中关于商品的陈述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你卖的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洞”,意思是说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只不过满足买家的某一特定需要的工具或方法,买家购买的并非你的商品本身,而是他的某一需要或利益满足。对买家来讲商品要可以满足他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激起他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如此的商品就是好商品。在买家的心目中,真的吸引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原因并非价格的高低,而是商品或服务可以为他们提供的价值的大小。买家之所以喜欢你的商品,也是由于他们相信你的商品能给他带来的价值比相同种类角逐商品更大。假如企业之间的角逐一味地停留在价格角逐阶段的话,不只会使企业利益受损,而且买家也并未必从中获得了更高的价值,由于价格角逐随着的势必是低水平的商品和服务并且也有损公司形象。以差异化商品、高附加价值服务、核心技术能力等进行角逐,所获利益要远比底价流血角逐来得优厚。企业能赚取丰厚收益,也要比底价争夺市场占有率更有意义。企业的成功应该是凭着实力,企业的价值也应该是来自对市场的价值,而打击对手从来就不应该是企业的目的。
企业在为客户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客户导向出发,把客户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原因。客户感知的价值可能是低廉的价格;可能是想从商品中所获得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付钱买回的水平;可能是我的全部付出所能得到的全部。能为客户提供他所需要的价值,就能取得买家的信赖。最高的商品水平、最好的顾客服务、最好的服务保障、最广泛的消费选择、独家的商品或服务提供等,都可以构成商品非价格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客户参与、加大途径管理、打造企业信赖管理等办法创造并增加客户可感知的价值。如工BM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达成对客户的价值制造和传递,增加了我们的角逐能力。
(二)争取合理贸易收益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加工贸易在国内外贸进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是国内企业加入全球生产和采购链条的要紧途径,也是国内进入国际市场的要紧通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加工贸易达成持续迅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USD到2011年的8319亿USD,增长了333倍,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升到48.6%.可以说近些年来,国内对外贸易之所以可以持续地飞速增长,加工贸易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它起着不可替代的要紧用途。第一加工贸易扩大了国内的就业规模,据广东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占55%,吸收了约1000万人就业,估计全国借此解决就业的人数约近2000万。加工贸易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吸纳的大量就业职员,培养了很多可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熟练劳动力,很大地推进国内工业化进程。第二加工贸易带动了国内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家电就是从组装起步,后来成长为在国际上具备肯定角逐优势的产业,现在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家用电器、便携电脑等机电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国。2010年,99.9%手提电脑,99%的彩色视频投影机和微型计算机,98%的等离子彩电,97%的DVD,窗体顶窗体底端96%的船舶均以加工贸易方法出口。十一五期间机电商品加工贸易出口9282亿USD,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0.7%,占机电商品出口的74.0%,较九五期间增长2.4倍,每年平均增长29%;窗体顶窗体底端高新技术商品加工贸易出口5438亿USD,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1.4%,占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的57%,较九五期间增长4.5倍。加工贸易不断向产业链的自主研发环节延伸,研发中心数目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外商已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超越75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区域总部近40家。
现在国内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在于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其特征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赖顾客提供或自行从国外进口,加工装配后的成品又通过顾客所学会的销售途径进入国外市场,国内企业只不过发挥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收取有限的加工费。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经济活动总是处于增值能力有限的低附加值的产业环节,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总是处于增值能力较大的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发达国家正是通过控制增值能力较大的核心技术产业环节,采取“以质取胜”的策略,长期垄断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而进步国内家从事的是增值能力有限的一般技术产业环节,只能采取“以量取胜”的策略,进行本钱角逐异常激烈的低附加值产业活动。发达国家的企业参与产业角逐依赖的是技术和水平,而进步国内家的企业参与产业角逐依赖的是本钱和规模。如世界电子行业的产业链条第一层次是美国的Microsoft和因特尔,垄断全球大多数的芯片和软件市场,在世界电子行业获得的价值占60%以上;第二层次是日本和韩国,生产电脑和一些电子器件中的重点部件,收益占20%左右;第三层次是进步国内家如国内的东莞、昆山,主如果对电子商品进行组装和贴牌,赚取不到10%的价值。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内一家给沃尔玛供货的厂商,10年前一件商品出厂价7USD,现在被砍到4USD。假如在将来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仍旧依赖本钱优势从事生产活动,那样伴随低技术和底价值的产业端的角逐愈加激烈,国内进入国际市场的本钱优势将愈加少,甚至会渐渐丧失。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看,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30%,70%源于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推广环节,名牌商品的增值效应愈加明显。
结论
结合国内的具体国情和企业进步近况,本文觉得对待来自海外的绿色、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要以平时心对待。一方面应转变观念,明确贸易摩擦是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很难防止,并客观理性地估量摩擦、壁垒给国内的贸易和经济导致的影响。其次应以此为契机,提升自主革新能力,增强商品的科技含量。除此之外,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底价格角逐方案对企业品牌塑造具备风险,国内企业应充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商品的附加值,看重技术投入,加大商品建设和管理,带动商品的出口。最后,本文对政府和企业落实“以质取胜”策略时,应结合“科技兴贸”和“走出去”策略,以科技增强商品的核心竞争优势,鼓励知名企业跨国经营,提高国内产业与国家的竞争优势。[不悔网]